
移澳十年,这10件事我依然习惯不了!最后一个狠狠共鸣了!

你怎么看
今年36岁的Will Lehnertz于2015年从美国搬来澳洲,如今已在悉尼生活了整整10年。
他说,刚来时很多事都让他感到新奇、甚至有些不适应。
即便如今他已经将澳洲视为自己的家,还入了籍,但下面这10件事依然让他觉得和美国很不一样。
1. 超市里的常温鸡蛋
在澳洲,大多数超市的鸡蛋都是放在常温货架上,这让我一开始非常困惑。
因为我从小在美国长大,鸡蛋一律是放在冷藏柜里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其实和澳洲与美国在鸡蛋清洗和处理上的方式不同有关。
2. 马桶的两个冲水按钮
两个冲水按钮,一个小冲一个大冲,这太合理了,而且几乎澳洲所有公厕马桶都是这样!
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选对按钮得节省多少水资源。
3. 电源插座都有独立开关
这个设计简直太有道理了。
你不需要拔插头,只要把插座上的开关一关,电就断了。
太聪明了。
4. Burger King在这叫Hungry Jack's
它们看起来是一样的,但其实不一样?
原来是因为“Burger King”这个名字在澳洲注册时出了点版权问题,于是就改成了“Hungry Jack's”。
顺带一提,澳洲人把麦当劳叫“Macca’s”,我也花了一段时间才习惯,但现在我完全认可这个叫法了。
5. 免费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很随意
澳洲的电视节目,经常是在晚上8:47这种“奇怪”的时间开始,不是8:30,也不是8:45,偏偏就是8:47!
看电视要准时才行!
6. 带有扎带的头盔
起初我以为这些头盔是那种“锡纸帽党”才会戴的,用来防不明电波什么的。
后来才发现,他们是为了防止被“俯冲攻击”的喜鹊袭击。
十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这种头盔,还是会被他们的勇气震撼到。
7. 一个人打车坐前排
我听说这是和澳洲人崇尚“友情”文化有关——即使是陌生人,也愿意坐在前排聊聊天。
我刚来澳洲的前五年,这种行为非常常见。
但自从疫情之后,大家都改坐后排了,到现在也没再改回来。
8. 门中间那个不能转的把手
这种门把手到处都是,而且非常容易让人误会。
它既不能拧也不能推,只是个“拉门关上”的装饰。
我已经无数次在公众场合因为搞不懂怎么开这种门而显得特别蠢。
9. 人行道过马路的哒哒声
在悉尼,绿灯时人行横道会发出很响亮的“哒哒”声,这对视障人士(或者低头族)来说特别实用。
现在回美国时,我总会在斑马线前多站好几秒,傻傻等着那个永远不会响起的声音。
10. 数字重复的读法不同
当澳洲人报电话号码或账号时,遇到重复数字他们会“合并”读。比如美国人会读“2 8 8 8”,而澳洲人直接说“2三个8”。
听起来就像是在解一道数学题。
要是碰到像“2888-1355-7799”这种长串号码,客服不重复一遍我根本记不住。
番外篇
在澳洲,建筑工地上的女性比我想象中多得多。
而那些拿着“停/慢”指示牌的工作人员被称作“棒棒糖女士”,因为那个牌子看起来就像个棒棒糖。
每天清晨6点,除了变装皇后,她们绝对是街头最“精致亮眼”的女性。
欢迎在评论区讲讲你遇到的“文化冲击”瞬间~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