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恐怖灾难前兆?澳洲、新西兰海边惊现“末日鱼”,一周内三次!日本大地震前频现,专家紧急发声…

收藏

恐怖灾难前兆?澳洲、新西兰海边惊现“末日鱼”,一周内三次!日本大地震前频现,专家紧急发声…

悉尼印象 悉尼印象 06-20 16:27

近日在澳洲与新西兰的海岸边,出现了几条身份不一般的鱼。


这些鱼看起来是普通带鱼的外形,但是体型巨大,身长数米,需要多人联合才能将其抱起。


它们就是被认为带有不祥征兆的“皇带鱼”(oarfish)。


之所以被认定为“不祥”,是因为伴随着皇带鱼的出现,总是会有灾难发生。


皇带鱼也因此有了“末日鱼”的黑暗称号。


这次一周内三次现身澳洲与新西兰海岸边,不免令人感到不安。


“末世鱼”现身海边

恐为厄运征兆?


近段时间以来,澳洲与新西兰海岸上接连出现了三条神秘的“皇带鱼”,引起人们的巨大恐慌。



6月2日星期一,在塔斯马尼亚西海岸发现一条皇带鱼。



紧接着不到一周,新西兰南岛的Dunedin和Christchurch附近又相继发现了两条失去了头的皇带鱼。


一条皇带鱼出现在Dunedin以北的沿海小镇Aramoana附近;


另一条则在周四被冲上海岸,地点是距离基督城约45分钟车程、鹅卵石遍布的Birdlings Flat海滩。



皇带鱼有一个不祥的别称:末世鱼。


这种深海巨物平时根本难以被人们目击到,而一旦出现,就伴随着各种传说。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它是海底龙宫的使者(也叫白龙王),它的出现总和灾难密切相关,于是在民间就有了“地震鱼”、“末日鱼”这样的俗称。


例如在2011年3月,日本发生大地震,并引发严重的海啸,导致2万多人死亡。


当时,日本很多人认为灾难之前冲上海滩的20条皇带鱼,就是灾难的预兆。



最近的一次事例是2024年11月,加利福尼亚海岸发现了皇带鱼,12月该州就发生了地震。


那么皇带鱼到底是种什么鱼?它真有这么神奇会带来灾害么?


专家紧急发声:

没有科学依据


皇带鱼是一种罕见而神秘的深海鱼类,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身长可达8米甚至更长,体重可以超过200公斤。


它们通常生活在200到1000米的深海中,极少出现在浅水区域或人类视野中。


这种鱼身体细长如带,银白色,带有金属光泽;它背鳍自头顶开始,一直延伸至尾部;游动方式为垂直悬浮,通过背鳍和肛鳍轻微摆动前进。


其神秘的外形和巨大体长被认为是“海蛇”传说的起源之一。


皇带鱼主要以浮游生物、小型鱼类和甲壳类为食。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Te Papa Tongarewa的鱼类策展人Andrew Stewart描述皇带鱼的外形为“美丽”且如“异世界般”的,其体色呈“紫蓝、银白和绯红”交织。


此次出现在新西兰海岸边的皇带鱼头部已被海鸥啄食,只剩下躯干。


这一点令人遗憾,因为鱼头包含许多关键特征,比如耳石、牙齿和鳃耙。而身体则没有更多其他特征。


人们很难研究到活体皇带鱼,因为它们生活在深海,极其脆弱且不易捕捉。



怀卡托大学(University of Waikato)的鱼类生态学副教授Nick Ling表示,皇带鱼目击事件本身就很罕见。


“它们生活在深远洋,人类几乎不可能遇到它们,也正因如此,它们几乎无法被系统研究。”


恐怕也正是因其罕见且难以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增添了皇带鱼的神秘感,产生了许多可怕的说法。


然而,科学家们表示:


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皇带鱼的出现与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之间存在联系。


Stewart称,皇带鱼被认为是“灾难预兆”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一项2019年的同行评审研究表明,皇带鱼的出现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因为皇带鱼的出现而感到恐慌的人们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


那么皇带鱼能吃么?


理论上是可以的,皇带鱼无毒,对人体无害。但其口感并不好。


一些地方(例如日本沿海地区)曾在极少数情况下将冲上海岸的皇带鱼食用,其口感被描述为“松散、腥味重、不美味”。


想把皇带鱼当作普通带鱼去红烧、油炸?还是算了吧……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