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惊!96国联合发声!澳洲重拳出击塑料污染,进口包装或全面管控,8月全球谈判引爆关注!

近日,澳大利亚与96个国家在法国联合签署“尼斯警钟宣言”,向全球发出信号——该签署旨在推动一项有约束力的塑料污染治理条约,从源头至终端,共同解决塑料带来的人类和环境负担。
即刻行动:澳洲瞄准塑料进口,用法规倒逼改革
澳洲政府将目光投向塑料进口——它们构成国内废料主体。
环境部长默里·沃特(Murray Watt)指出,塑料进口达国内消费总量的约60%,拟通过新的条约确保进口塑料“安全且具循环利用可能”。
通过此举,澳洲希望提升塑料回收率、打造竞争平台、推动循环经济,以及培育再生产业,最终为环境与人类健康交付关键成果。
回收率停滞:2025目标难达标,政策承压
自2017年承诺到2025年前实现70%塑料回收以来,实际回收率却维持在约12.5%徘徊。这背后的症结在于国内对再生塑料需求不足。
为破解僵局,澳洲已禁止包括吸管、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在内的“问题塑料”,并计划引入含30%再生材料的塑料征税机制,按英英模式逐步提高要求。
多国共识:条约谈判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尼斯声明强调,塑料问题需从全生命周期入手,政治意愿和各国协商正推动条约落地。下一轮谈判将于8月在瑞士举行,旨在敲定最终协议文本。
条约拟设强制性设计标准、问题塑料逐步淘汰机制,并通过“有问题塑料清单”动态维护社会共同责任。
环境警示:连鸟儿都在受塑料伤害
在远离人类活动的豪勋爵岛,海鸟因食用塑料而出现“肚中发出咔嚓声”的恶果,该现象已成为蚀刻全球塑料危机的真实象征。
当塑料盛行成为常态,它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困扰,而是海岸线、岛屿生态与生命的断裂。
澳洲此次行动,是一种从政策层面到产业革新的全方位试水。不仅寻求固体法规,也在构建一个从设计、进口到再生,都具备可持续性的循环生态链。
未来8月的条约谈判,不只是形势所迫,更是一次全球协作的时代宣言。塑料仍在,但它可以被重新定义。
这一波政治与产业层面的协力迈动,不只是为治理塑料污染,更是为下一代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当政策拉响警报,行动应立刻跟上。
敬请持续关注8月的谈判结果,以及各国如何将承诺落实于日常生活与生产当中。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