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媒爆料!悉尼顶级私校频爆丑闻,精英教育真相令人心寒...

在很多华人家庭眼中,精英私校不仅意味着更高的升学率,也代表更“安全”的校园环境,和更“健康”的同伴圈子,我们相信,花再多钱,只要孩子能在“好学校”里长大,一切就值得。
但最近几年,一连串震惊全澳的新闻却撕下了这些名校光鲜的外衣。
性别歧视、校园霸凌、AI换脸、毒品丑闻、老师失格……
这些并非出现在“问题学校”,恰恰来自新州排名靠前声誉卓著的私立名校。
这不仅让许多家长心生疑问:我们努力把孩子送进所谓“高人一等”的学校,真的更好吗?
近些年,私校乱疯了
教师“失格言论”事件
就在今年5月,悉尼知名男子学校Waverley College一位男老师在联合军训营中,对两名女学生说出“带有冒犯性的玩笑”,被警方介入调查。
虽然警方最终未发现违法行为,但学校仍将其停职调查。
要知道,这次军训是与另一所知名女子私校 St Catherine’s 联合举行的,参与学生多达数百人。
而事件的发生地——Holsworthy 军营,原本应是一处塑造责任感与纪律的地方,却成了不当言语的现场。
身为孩子信赖的成年人,说出让少女不安的话语,这种“玩笑”并不可笑。
深度伪造(Deepfake)风波
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但在中学里,却成了“羞辱女性”的新工具。
近几个月来,越来越多女老师成为男学生恶意AI伪造的目标。
不少教师和女同学的“裸照”其实是伪造合成的,却被散播在校园群组,甚至以$5澳元的价格在私下聊天群贩卖。
其中一起案件发生在新州某私立学校,涉及一位女教师和学生的“伪色情图像”;另一所悉尼男校的学生更被揭发在群组中大量出售同班女同学的假裸照。
这不仅是技术滥用,更是价值观的崩塌。
Cranbrook丑闻与“外部举报渠道”
2024年,位于 Bellevue Hill 的男子私校 Cranbrook School 因内部文化被批“有毒”而陷入舆论风暴。
学校董事会被迫设立了“外部举报渠道”,供校友、学生、家长与教职员工匿名举报“严重问题”。
起因据说与一封涉及性暗示内容的教师邮件有关,同时也牵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混乱与文化失衡的指控。
作为一所收费昂贵、历史悠久的精英学校,Cranbrook的问题再次印证了一个现实:高学费买不到真正的校园安全感。
Scots College网络霸凌事件
2023年12月,一位就读Scots College的学生因长期遭遇网络霸凌而引发警方调查。
截图显示,他收到的私信包括“你这个又胖又蠢的死肥猪”这类恶意攻击,还有人问他“没有朋友的生活是不是很难受”。
据媒体披露,学校在初期未及时制止,直到事件发酵、家长举报,才引发更高层介入。
这是一个关于“沉默”的警示——当学校选择低调处理,受害者只能孤军奋战。
St Luke’s性别歧视教学事件
2021年,北悉尼私校 St Luke’s Grammar 一名基督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让男学生“根据贞洁程度、外貌和保守程度”为女学生打分。而女生则被要求学习“如何尽可能保持贞洁”。
这一课题引发全澳愤怒,最终导致该老师辞职。但留下的伤害与质疑依然存在:这种将性别刻板印象合法化的教育,究竟在教孩子什么?
学生携毒事件震动名校圈
2023年,新州名校Newington College与Methodist Ladies College联合军训期间,有学生私带毒品,被校方发现并报警。
据悉,两名Newington的学生在营地中被发现藏有“违禁品”,随后遭到开除处理。社交群组也迅速流出大量未证实的“营地传闻”,引发家长恐慌。
有家长表示:“以为送孩子去军营学纪律,没想到却学了毒品交易。”
TikTok霸凌账号横行
除了学校本身不作为,令人愤怒的是,这些针对中学生的“霸凌账号”并不藏匿,反而大摇大摆地发布照片、视频,号召“回复可获得完整版”。
一名来自西悉尼的女生被某TikTok账号持续骚扰超过一年,直到媒体介入,平台才将其封禁。
社交平台的“拖延回应”,配合学校的“冷处理”,共同构成了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