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崩了!内讧撕逼!原本同仇敌忾,澳洲华人请愿集会变成互撕大战!谁在背后操盘?

这两天,原定于6月7日的一场华人集会,最终因内部争执而“夭折”,引发广泛关注。
这场本应展示华人团结、共同反对暴力与歧视的行动,在筹备阶段就因内部理念冲突而陷入僵局。
以居民和商家为代表的老一带华人侧重呼吁“严惩青少年犯罪”,而以留学生代表的新生代视力则坚持认定为“种族歧视”,最终因理念不合,集会只能暂时“搁浅”。
这不仅让不少华人倍感失望,也暴露出华人群体中长期存在的一大难题:缺乏共识,难以形成合力。
事件回顾:从同仇敌忾到分道扬镳
起初,导火索是近日一连串青少年对华人的恶性袭击事件,特别是在悉尼Eastgardens地区,一对华人夫妇和多名中国留学生接连遭遇围殴,引起了整个华人社区的强烈反弹。
愤怒之下,多个华人群体自发组织起来,计划发起一场大型集会,表达对青少年暴力和种族歧视的强烈谴责。
一时间,“我们要发声”、“拒绝暴力”、“捍卫权利”等口号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甚广,相关请愿网站甚至聚集了近4万人签名支持。
甚至悉尼华人准备亲自走上街头,决定在6月7日举行和平集会游行活动,就连申请也已经向警方递交了。但始料未及的是,明天就是临门一脚的时刻了,突然传出消息:活动取消。
本是水到渠成的华人大团结,怎么突然就演变成如今的局面了呢?根源在于:双方理念有分歧,诉求不一致。
本次抗议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两大群体:一边是以移民和商家为代表的老一代华人,另一边则是以中国留学生为主的新生代。
前者希望重点聚焦“严惩青少年犯罪”,以推动类似昆士兰州“成人罪成人判”的立法,认为当前治安问题才是最直接威胁华人安全的根源。
而后者则强调“反对种族歧视”,认为暴力背后隐藏的是更深层的族裔偏见与社会结构性不公。
这种理念上的分歧,很快在集会筹备微信群中爆发成激烈争执:口号该怎么定?主题该偏重哪个方向?谁来主导?结果就是,许多原本志同道合的成员相继退群,两个原本一体的阵营迅速“裂变”。
最终,老一代华人和部分商家另起炉灶,成立了“反青少年犯罪集会”组织;而留学生方面则继续坚持以“Stop Asian Hate”为主诉求。
让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是对留学生群体背后组织背景的质疑。
有居民指出,活跃在集会筹备群体中的某些人,可能与澳洲激进左翼组织“Solidarity”存在关联。这一组织一向以煽动性言论和借社会议题造势而著称,引发部分人担忧:这场抗议是否已经被“借壳利用”?
虽然相关当事人否认有任何正式关联,但此事加剧了社区内部的信任危机。许多原本支持抗议的华人开始选择“退出群聊”,甚至表达出“再也不想参与”的情绪。
集会取消的背后
无奈,集会最终被宣布取消。
从整个事件来看,无论是呼吁打击青少年犯罪,还是反对种族歧视,两方的立场并无对错,只是侧重点不同。但同根源上来讲,都是为华人发声,保障华人的利益。
对于华人商家而言,屡遭破坏和抢劫的店铺是现实威胁;而对于留学生群体,歧视性的辱骂和敌意带来的恐惧同样真实。
大家都希望安全,都希望被尊重,问题是为何不能共存于一次抗议中?一次行动,是否就必须只有一个声音?
这场华人集会的“搁浅”,到现在为止其实也不能说谁对谁错,毕竟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诉求也都正常,都是希望为整个华人群体发声。只是理念不同,双方都想着说服对方,所以才爆发了激烈的讨论。
据悉,6月7日的集会游行目前是取消了,但双方仍在各自筹备新集会,具体日期还需要等待后续通知。
虽然,不同华人群体有着不同的诉求,这本无可厚非,但当暴力来袭时,施害者不会区分你是移民还是留学生。分歧可以讨论,但若因“内耗”放弃发声,才是真正的遗憾。团结不是消除差异,而是在差异中仍能并肩而立。
最后,还是希望所有华人能够团结一心,保障华人的切身利益。可不要让事情演变成一场“闹剧”,把大家团结一致的心气磨没了,让他人看笑话。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