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澳洲楼市全面回暖!年轻人靠这招“躺赢”买房,CBD地王大战也来了

收藏

澳洲楼市全面回暖!年轻人靠这招“躺赢”买房,CBD地王大战也来了

澳洲财经见闻 澳洲财经见闻 06-04 09:59

01

房市“急冻”迅速回暖!澳洲房价强势反弹,所有首府城市齐头并进



《悉尼晨锋报》6月3日报道,澳洲住宅价格在短短3个月内经历小幅下跌后迅速反弹,创有记录以来时间最短、幅度最小的低谷期之一,利率下调、买家信心回暖以 及房源紧张都推动了市场回暖。


Cotality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间,一系列加息和生活成本压力影响了买家的购买力,导致全澳房价下跌了0.4%。 然而,在2月,也就是两年多来首次降息的那个月,市场开始出现转机。


澳联储在2 月和5月两次降息,目前的现金利率为3.85%。Cotality 5月的Home Value Index显示,今年前5个月的房价上涨了1.7%。


5月,所有首府城市的房价都至少上涨了0.4%,悉尼上涨了0.5%,墨尔本0.4%,布 里斯班0.6%,珀斯0.7%。


Cotality的Tim Lawless表示,最近的放缓更像是房价趋于平稳,而非真的下跌,比2020年和2015年的短期下跌要温和得多。


2020年4月至6月(新冠疫情初期),房价下跌了1.8%,随着现金利率降至0.1%,房价飙升。


2015年也出现了类似的快速反弹。


当时,澳洲审慎监管局收紧了贷款标准,尤其是针对房产投资者。正因如此,2015年第四季度,房价下跌了1.4%。


Lawless表示:“这充分表明了信贷获取能力,即能否从银行借到钱,对房价的影响有多大。”


尽管全澳房价正在上涨,但各个首府城市的表现都不太一样。


墨尔本去年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跌,而布里斯班和阿德莱德则一直保持正增长。


Lawless指出,墨尔本的房价仍比2022年3月的峰值低4.5%,而悉尼则仅比2024年9 月的峰值低0.3%。


“自1999年来,我们还没有见过悉尼和墨尔本的房价差距如此之大。”


他补充道,布里斯班、阿德莱德和珀斯的房价均处于峰值,但整体水平低于悉尼或墨尔本。


Lawless还表示,今年市场将同时面临阻力和助力,但他预计房价整体仍会呈上涨趋势。


阻力包括可负担性问题和高家庭债务水平,而助推房价上涨的因素包括较低利率、买家情绪改善以及住房供应减少。


他说:“这些利好因素足以抵消市场面临的任何不利因素。”


McGrath Estate Agents的John McGrath表示,买家情绪有所改善,但房价并未出现大幅上涨。


“如果我们在2025年看到第3次甚至第4次降息,这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意味着趋势正在持续,会增强买家信心,推动首次购房或换房的决策。”


McGrath还表示,复活节假期和联邦大选后,悉尼的挂牌房源数量有所增加,卖家情绪也有所改善。


“总的来说,我预计到圣诞节前,200万澳元以下的房屋价格将上涨2.5%至5%,因为信心正在缓慢恢复。”


在墨尔本,Marshall White Group的John Bongiorno也认为,自2月首次降息以来,市场情绪更加积极了。


“竞拍者出手更有力了,看房人数略有增加,所以我们目前看到了乐观情绪。”


他表示,首次购房者已重返市场,试图寻找100万澳元以下的独立屋或公寓,他预计这种趋势将逐渐蔓延至高端市场。


“今年的市场不会突飞猛进,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正常。”


02

悉尼这些城区将迎来大规模住房改革



新州一个拥有特别权力、旨在加快住房供应的三人小组,在成立后的前六个月里,已将一百多个重大项目送上审批快车道,这一数字远超最初预计,并为悉尼关键增长地带新增4.5万套住房扫清了障碍。


包括The Hills地区、西悉尼以及城市西南边缘在内的多个区域,将迎来大规模住宅开发。


自今年2月首次会议以来,新州住房交付管理局(HDA)已建议数十个项目绕开地方议会审批程序。


这个由三名资深州政府官员组成的管理局,原本旨在加速冗长缓慢的规划体系部分环节。


不过,被选中的项目依然面临一系列长期存在的开发障碍,可能导致开工延迟,甚至使项目彻底搁浅。


这些开发计划主要沿现有及规划中的地铁线路分布。


预计到2032年,悉尼地铁将有4条线路、46个车站。


其中,The Hills地区Norwest地铁站旁的一个新项目,计划建设1600套住宅,并包含一个新功能中心及商业场所。


在西北线终点Tallawong地铁站200米处,另有1300套住房被推荐进入审批快车道。


针对北悉尼、St Leonards和Macquarie Park等地,也有大规模开发计划获推进,随着未来十年交通及基础设施枢纽落地,这些区域将迎来显著人口增长。


目前该机构已推进的最大单项申请在Rhodes,计划在横跨Concord Road和帕拉马塔河的两块地块上新建2000多套住房。预计在Concord West站附近还能新建约1400套住宅。


在西南Leppington地铁站旁的两个综合开发项目中,预计将有3000多套住房获推荐。


Bringelly Road和Austral地区也有较小规模的提案获支持,后者包括一个400套住房项目。


Parramatta Road、New South Head Road及Pacific Highway等道路沿线,也有大量住宅项目进入快审,包括Crows Nest、Chatswood、Homebush、Canada Bay和Edgecliff等地的数千套住房。


该小组成员包括州长办公室秘书Simon Draper、规划厅秘书Kiersten Fishburn及新州基础设施署首席执行官Tom Gellibrand。


小组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评估大型住宅及综合用途项目,随后向规划部长Paul Scully推荐哪些方案可走“州重大项目”审批通道。


被管理局选中的项目可享受加速审批流程,但由于开发体系其他环节仍存在低效,例如施工延误和政府处理迟缓等,新增住房供应依然可能受到影响。


Scully承认,要让这些项目顺利推进,还需对现有规划体系进一步改革。


Scully表示:“我们会继续努力,打造一个现代化、切合实际需要的规划体系。这可能包括立法与非立法改革。我希望反对党能信守承诺,提供两党支持。”


03

悉尼CBD地王开发战!谁能拿下这块价值数十亿的黄金地?



澳洲地产巨头Lendlease、Mirvac及其合作伙伴、悉尼餐饮大亨Justin Hemmes,已占据优势地位,极有可能赢得悉尼最受追捧的CBD开发项目之一——Hunter Street地铁站上盖工程。此前的竞争对手Brookfield已宣布退出该项目的竞标。


该项目的核心是两栋超过50层的摩天大楼,预计将提供15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空间,一旦开发完成,其价值或将达到数十亿澳元。


这一项目之所以极具吸引力,除了位于悉尼CBD核心地段外,还将直接接入Sydney Metro West地铁线路,并通过地下通道连通Martin Place和Barangaroo等重要商业区域。


尽管只剩一个投标方,悉尼地铁仍将按原计划推进招标流程,评估Metropolis财团的提案是否符合政府目标,并确保其具备性价比。


三年前,新州政府将两个财团列为Hunter Street站及上方两栋大楼开发项目的最终入围者。其中,Metropolis财团由Lendlease、Mirvac、Hemmes私人公司以及Coombes Property Group组成;Brookfield财团则由加拿大房地产巨头Brookfield旗下多个业务部门组成。


Hunter Street站将设有两个出入口:一个位于O’Connell Street拐角,另一个位于George Street拐角。原计划中标结果应在去年公布。


但据行业人士透露,早在今年2月,Brookfield已表示将退出竞争,将精力转向更短期、回报更明确的机会,如物流设施、学生公寓与酒店投资。


Brookfield曾在附近Wynyard站地块成功打造20亿澳元办公塔楼,该项目通过与州政府提交“非招标提案”方式推进,成为其在车站上盖开发的经典案例。


虽然Metropolis财团尚未正式中标,但Brookfield退出,显然对其非常有利,尤其在当前悉尼CBD写字楼供不应求、企业重返办公潮的背景下,高品质办公空间竞争日益激烈。


这一进展也正值Lendlease进行全面战略重组之际。该公司首席执行官Tony Lombardo正致力于减少海外市场风险敞口,将更多资本回流至澳大利亚本土业务。


包括投资管理在内的业务板块近期进展显著。Lendlease上月刚获得韩国国家养老金(NPS)委托管理悉尼办公大楼Aurora Place,管理资产规模达12亿澳元。同时,Lendlease也在北悉尼的Victoria Cross车站开发上盖项目。


高端租户与国际投资者对悉尼CBD写字楼的兴趣日益浓厚。Mirvac近期在55 Pitt Street打造的55层摩天大楼项目进展顺利,已获得约12家律师事务所预租承诺,并吸引一位日本重量级投资者出资约13亿澳元购买该项目三分之二的权益。


04

不搬出去照样买房!澳洲年轻人用这招逆袭房市



在房价高企、利率高涨的当下,一种全新的房产投资方式正在澳洲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越来越多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选择先买房投资、再继续住在父母家中。这批年轻投资者被称为“stayvestors”,即“住家投资族”。


一些人甚至已经拥有三套房产,但仍旧在父母家中睡在童年的卧室里。


例如,25岁的阿俊·乔德里(Arjun Chowdrey)在去年8月生日刚过,就购买了一套悉尼北部Willoughby区域的期房,但他依然选择和父母同住。


“我们当时的目标就是尽早进入房产市场,”他说,“悉尼的房价实在太疯狂了,要自己完全承担房贷并不容易。我们决定买投资房是最可行的选择。”


他表示,和父母关系良好,也愿意等到将来经济能力更稳或进入长期关系后再搬进自己的房子。


“能和家人住在一起是件幸运的事,”他说,“住在外面不仅生活成本高,还难以存钱和积累资本。”


Ray White下北岸项目总监Tim Abbott表示,近期看到越来越多像阿俊这样的“住家投资族”进入市场,尤其偏好买期房,“他们通常没有能力立即独立承担房贷,但靠租金覆盖一部分月供,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32岁的罗科·马拉波迪(Rocco Marrapodi)就是典型案例,他已拥有三处房产:两套位于西悉尼,一套在西澳珀斯北部60公里外的Two Rocks。他的选择是:全部出租,自己继续和父母住在悉尼Condell Park的家中。


“我从小父母就教我要靠房地产打下基础,”他说,“我2018年买了第一套房,从那时起就一直在积累。”


他的策略简单直接:买入、持有、还贷、积累净值、套现,再买下一套。


尽管他知道“30多岁还住家里”会被贴上标签,但他说这是自己的“巨大优势”,“不仅能陪伴父母,也给了我巨大的财务起点”。


24岁的Senara Fernando是另一位“住家投资族”代表。她在墨尔本北部与父母同住,但已在西澳滨海小镇Mandurah购买了一套两居室公寓——灵感来自一位家族朋友的“跨州投资”做法。


“墨尔本实在太贵了,我们花的价格,在墨尔本根本买不到类似房子。”她说,“年轻人需要更聪明地储蓄和投资。”


她大学毕业后,进入水产养殖行业工作,父亲用她的第一份工资帮助启动买房流程。


未来两年,她希望该公寓升值后能提取净值用于购买第二套房,最好是一套自住型独立屋。她说:“等积累起足够的资本,再在墨尔本买房,就可以真正实现自主生活。”


买家代理公司Buyers Agency Australia创始人Dragan Dimovski表示,越来越多首置业者并不是被迫住在父母家,而是出于理性考量。


“通过出租,年轻买家能更快还贷、积累净值,同时不让自己陷入财务压力。”不过他也提醒,预算应考虑空置期、维修支出和紧急储备,避免完全依赖租金收入。


The Agency西澳负责人Jason Hapeta补充说,不少父母正在主动鼓励孩子早点入市,哪怕是以投资方式:


“在房源紧张、房价持续上涨的环境下,很多父母都说:‘我们这一代都能买得起房,孩子这代几乎进不去了’。”


他认为,“像Senara这样的策略为年轻买家提供了坚实的起点。通过早期投资并获得租金回报,他们比上一代更早开始积累资产,为未来自住房打好基础。”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