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超市上架大量澳洲商品! 特朗普松口: 145%已到顶, 对华关税或下调至80%

//前言//
澳洲牛肉重返中国超市,美货却悄然消失;特朗普高关税“顶不住”要降,中美澳贸易博弈,悄然重塑全球格局…
#01:
中国超市商家澳洲牛肉,
贸易战大赢家原来是…
最近,一位在中国生活的美国网红Garrett在上海一家高端超市的冷藏区,意外发现了售价仅为46元人民币的澳洲和牛。
他在社交平台上惊呼:“我本来是想买美国产的牛肉,结果现在货架上放的是澳洲的!”
图片来源:News.au
一句“China ain’t hurting”(中国根本没受伤)道出了当前全球贸易格局微妙而深远的变化。
图片来源:News.au
就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惩罚性关税后,中美贸易战进入了新一轮“高压态势”。
而中国则迅速反制,对美国产品征收了125%的报复性关税。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采购商开始大幅减少对美国商品的依赖,转而将采购目光投向澳大利亚、巴西、新西兰等国家,其中尤以澳洲牛肉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成为了贸易重构中的“黑马”。
这位在中国生活的美国博主Garrett在视频中指出,过去超市里的牛肉多来自美国,但如今已经被澳洲牛肉取代。“中国不是非美国不可,他们完全有其他选择,而澳大利亚显然是当中最受欢迎的之一。”
图片来源:News.au
数据显示,2024年底至2025年初,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谷饲牛肉量急剧上升,仅2月和3月的出口量就达到了21,885吨,同比上涨40%。
而根据澳大利亚肉类与畜牧业协会(Meat and Livestock Australia)的分析,这一增长趋势仍在持续。
除了官方数据,市场一线的反馈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来自昆士兰、从业15年的澳洲肉类出口商Mark表示,自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以来,他已明显感受到来自中国的订单在增加。
“中国一直是我们最大的羊肉和牛肉市场之一,但现在的需求更强烈了。”
#02:
中国不疼美国自伤,
关税政策真实影响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面上是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通过提高进口成本,逼迫中国让步。然而事实证明,这场关税战对中国影响有限,却极大扰乱了美国自身的农业和消费市场。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3年美国对中国的牛肉出口额为16亿美元,占其总出口的第三位。而如今,这部分市场正在快速流失。
图片来源:News.au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牛肉供应过剩,价格下滑,而消费端却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尤其是对麦当劳、汉堡王等快餐企业来说,进口牛肉成本上升意味着终端售价也可能上涨。
澳洲红肉顾问委员会主席John McKillop直言:“最终承担代价的将是美国消费者。”
而澳洲农场主和出口商却因此迎来新机遇——不仅价格提升,产能也被“推着走”。
当前澳洲牛肉产量处于历史高位,更容易满足海外市场的新增需求。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同时对澳洲进口商品也开征10%关税,试图封堵“绕道”行为。然而澳洲出口商并未显得慌张,反而更加专注于维护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韩国、日本的份额。
尽管澳洲牛肉在中国市场的热度飙升,但并非没有竞争者。2024年,巴西占据了中国40%以上的牛肉进口市场份额,成为最大供应国。
“光靠澳洲一国根本满足不了中国对牛肉的巨大需求。除了澳洲,南美、甚至新西兰都在加快对华供应节奏。”
图片来源:News.au
更复杂的是,美国出口商正在将被中国“拒绝”的牛肉转销至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而这两个国家同时也是澳洲的重要出口地。
换句话说,澳洲在中国市场获益的同时,也面临在日韩市场被美国产品“反向挤压”的风险。
正如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Angus Gidley-Baird所说:“中国的‘机会’可能变成日韩的‘压力’,最终可能只是从一个战场转移到另一个。”
外需强劲固然是利好出口商,但对于澳洲本土消费者而言,情况却不那么乐观。
澳洲农业生态学者Tammi Jonas警告称,随着中国、日本等市场不断加大进口需求,澳洲本地牛肉可能出现“出口挤占本地供应”的情况,从而推动零售价格上涨。
“这就像我们的天然气产业一样。80%的天然气都用于出口,结果我们自己却高价买气,甚至还被日本倒卖回来。牛肉产业也正在复制这个轨迹。”
她呼吁政府对肉类出口实施合理监管,确保国内居民不为出口利益“买单”。
#03:
特朗普顶不住:
对华关税到顶,要降
另一方面,当地时间8日,特朗普突然松口,表示美国与中国将在本周末就贸易问题展开实质性谈判。并称,目前对华加征的145%关税已无上调空间,未来势必下调。
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发文称,“对中国商品征收80%的关税,看起来不错!”
他还用全大写字母呼吁中国开放市场,强调“封闭的市场已经行不通了!”
图片来源:ABC News
这一言论立刻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不仅因为特朗普罕见“降调”,更因为他口中的“80%”虽然依然高得惊人,却已明显低于此前封锁式的145%关税壁垒。
高关税政策对美国本土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供应链紧张加剧,企业苦不堪言。
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团队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税率几乎等于全面禁运,既不可持续,也不利于达成任何实质性贸易协议。
更为关键的是,特朗普正面临连任压力。在通胀、财政赤字和全球贸易格局剧变的三重夹击下,如何稳住经济、拉拢选民成为他不得不重新权衡的重要考量。
特朗普政府已确认,财政部长Scott Bessent与美国贸易代表Jamieson Greer将在瑞士日内瓦与中国高层代表团会谈。
这将是两国自贸易战爆发以来首次高层对话。
白宫经济顾问Kevin Hassett对这次会晤表示乐观,称“双方表现出极大尊重,气氛积极,出现了初步的积极进展。”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这种“降关税”的意愿或许只是特朗普在舆论和经济双重压力下的一种“试探性放风”,实际执行仍存疑。
尤其是在其既想通过高关税增加财政收入,又希望通过开放市场来提升美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矛盾立场下,特朗普政府能否拿出一套自洽且持久的政策框架,仍有待观察。
最后
高关税困不住全球市场的脚步,中国绕道采购成新常态,澳洲成为大赢家,而特朗普的“松口”背后,是选情焦灼与现实压力的妥协。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