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带孩子回中国寻根,无奈成了断根之旅...”新西兰华人移民发文吐槽!安排行程要慎重...

收藏

“带孩子回中国寻根,无奈成了断根之旅...”新西兰华人移民发文吐槽!安排行程要慎重...

新西兰天维网 新西兰天维网 09-25 14:30


想必,你一定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华人家庭的孩子,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有很重的新西兰口音。


家长试图用中文和他们对话,但他们依然以英语回应......


这一生活小细节的背后,其实是不少新移民的无奈:我们,究竟是哪里人?我们,根到底在哪里?


近日,一位天维论坛匿名网友发布的帖子就引发了热议:“带新西兰长大的孩子去中国寻根之旅要三思,我就搞成了断根之旅……”



孩子更喜欢日本

有先入为主的好感


以下,是上述天维网友的帖子全文。为便于理解,进行了小幅删改,版权属于原作者:


“总的来说,我对这次去中国的感受是很满意的。期间去了日本6天,中国大陆总计待了8天,但结果是孩子明显更喜欢日本。我罗列出几个主要点,来阐述原因,给准备要带孩子回国的父母做参考。”


该网友列出了以下6点,进行对比:



1、气候


日本和中国都很热,我反而在日本热感冒,中国并无生病。但是因为我在中国不开车,日本反而开车,孩子从没经历过30多度的天气,只要中国出去走几步,就立即面色凝重。


也许小女孩要好看了,所以头发粘粘的不喜欢。但总体上她受不了这样的温度,建议不要夏天带孩子国内旅游。她最开心的地方是机场、酒店,这些空调打的很冷。

2、卫生习惯


坐了一次高铁,买了一等座并不是商务座,但后排很吵,父子两人几个小时都很大声,又时不时咳痰,把孩子吓得不轻。这里的孩子应该很少遇到什么路人咳痰的,包括相关工作人员,会一口痰吐在门口。


3、文化认同


孩子要去动漫博物馆,对九色鹿、葫芦娃、神笔马良这些毫无概念,随便看了一下就走了。


4、游玩体验


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都是一路暴走、暴热,孩子去了大阪的水族馆体验很好,毕竟是室内,而且水也很清,建议不要带孩子去国内动物园这种地方。


带孩子去了趟传统菜市场

被吓到脸色铁青,解释都没用


该匿名网友提到的另外两点,都比较细节,就见仁见智了:


5、传统市场


带孩子去了一次传统的菜市场,就是小时候那种,我很enjoy,孩子瞬间被青蛙、甲鱼、脱毛的鸡和脏脏的地面吓到,脸色铁青,和她解释也没用。


6、饮食习惯


我对奎元馆赞誉有加,但孩子说这是她回国吃的最不好吃的一餐。


本质上她在国内吃的就是西瓜、葡萄、火龙果、小笼包、葱包烩,各种芒果沙冰。(我拉她去日本一兰拉面吃了,她也不太喜欢)。莲雾、菠萝蜜很不喜欢,荔枝(废了好大力气才买到,因为都要过季了)她说没有红毛丹好吃,也不知道什么口味。


惊奇的是,一开始她被我点的奎元馆的鸭舌头吓到,最后我带回酒店,第二天早上吃的时候,她要了一个,随后又要了两个,还蛮喜欢吃的。



对桂花糖糯米藕无感

对土豆泥炸猪排赞誉有加


上述天维网友继续说道:“总得来说这里长大的孩子,喜欢的就是那些日本小零食,可爱的、单纯的和化学试剂一样的,什么猪肉铺、牛肉粒她们不喜欢,也体会不出奎元馆素烧鹅的调味恰到好处,青豆火丁味道鲜甜,对于酱鸭卤鸭这种更是感到害怕。”


其直言,也许对孩子来说,上述部分就是咸咸凉凉的东西,而且凡是和藕都很讨厌,比如桂花糖、糯米藕,“桂花糖、荸荠更是吃到嘴里直接吐了出来。对Hyatt的土豆泥赞誉有加,炸猪排也很喜欢。”



“我得出的结论就是:这里长大的,没法继承家乡的口味。”


该网友补充道:孩子会觉得国内街上比较脏,觉得日本干净。在我看来其实差距不大,她们总体上对日本有先入为主的好感。


“还有就是高铁上的洗手间环境,难以描述,孩子印象深刻,估计一辈子不想再坐。”


“我问儿子是否考虑回国工作,他斩钉截铁说不会”


上述帖子发布后,立刻引发了新西兰网友热议。



有天维网友直言:


“因为在新西兰长大的孩子都是受西方文化的熏陶,是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喜欢日本多过中国不足为奇,就像我儿子一样,我问他会不会考虑回中国工作,他斩钉截铁说不会,回去玩、食还可以,不过还是向后一辈多点灌输中国文化,父母要身体力行作出榜样,尤其是要他们首先学习踎厕。”


有人表示:


“一看就是大城市长大的孩子,以为肉是超市里生产出来的。乡下孩子看人杀鱼、杀鸡也倒是寻常事情。不过也好,所谓君子远庖厨,孩子怀有一颗仁心,不忍见到杀生之事。”


有人调侃:


“可以移民澳洲之后,带孩子回新西兰寻根。”


还有人给出建议:


“有些事情勉强不来,关键还是要看父母。潜移默化,如果家里说中文,吃中餐,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还在。细节上的东西,看造化了,生活在新西兰,周围的环境和氛围对他影响很大的。”


“既然是寻根,建议还是考虑去博物馆转转。浙江博物馆、茶叶博物馆,有机会去下三星堆、都江堰、故宫博物院,了解了解中国的诗词和书法。还有千岛湖、黄山。没有历史文化和山水,寻根之旅怎能完整。”


有人则说:


“高铁主要还是看是否旅游出行的高峰期,国内比新西兰人多密度大是事实,人一旦多密度大高铁上的洗手间,使用率高就会脏一些。


“实际上我不在旅游高峰期出行,坐高铁的人感觉都很有素质,洗手间也十分干净。另外我觉得新西兰尤其是奥克兰市区也挺脏的,考虑到人口数量和密度。不得不说搞这么脏也不容易。”


第三代新西兰华人第一次回到

中国,凌晨3点嚎啕大哭……


其实,对于所谓“寻根”的探讨一直不绝于耳。


早在2016年,天维网就曾刊文,探讨那些生长在新西兰的第N代中国移民。



他们长着中国人的外表,却又对远方的中国那么陌生。


他们自幼浸润在新西兰的文化中,却总被许多人视作“异乡人”。


他们可能是你,或是你的孩子,你的后代……


有读者留下了一句真实赤裸的评论: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奥克兰华裔作家Helene Wong从小在新西兰长大,生于1949年的Helene已经是第三代移民,祖辈是广东人。


人生中的前30年,她都成长生活在新西兰。


30岁那年,她第一次陪伴父母回到了广东小山村,正是这一次的经历,让她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寻根之旅。


“第一次回到中国,一切都是如此陌生。亲戚很多很热情,我却手足无措。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自己像个外来者。但冥冥之中,我又觉得跟这里有某种联系”。

 


因为对Helene而言,前30年在新西兰的精神求索,都在不断地尝试突破中国文化传统、跳出华人文化圈,但那一次回中国的经历却彻底改变了她。


 “凌晨3点我惊醒了,止不住的嚎啕大哭。我分不清这是悲戚还是动容,但真真切切的有一种生理上的悲痛”。Helene说,这是30年来她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体会。



于是在后来的几十年,她开始上下求索,开始思考、追寻,甚至采访自己的母亲,多方收集关于中国、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点点滴滴。直到2013年才动笔写书,手起笔落,只花了2年时间,这本书便水到渠成地得以完结。


点击查阅:第三代NZ华人第一次回到中国 凌晨3点嚎啕大哭



作为新西兰华人导演、编剧、演员、移民后代,Helene的回国经历,更加触发了移民面临的一种困惑:我到底是谁?我来自哪里?什么才是真正的本我?



Helene在书中曾说,“原本旧移民已逐渐被新西兰社会所接纳,但新移民的到来却改变了一切,歧视和不公平又不断出现”。


“往往第一代移民是艰难的,要背负很多责任,努力开启自己的新生活,也要承受来自遥远中国的思念。”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认为,人生就像一个拼图,你是新西兰人也是中国人,不一定非要区分开来。


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共同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你。


这就是我对身份认同的理解。”她说。


对此,你认可吗?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email protected]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