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批澳洲人被骗!订外卖频频撞菜!现场一看真相彻底揭开…

最近,墨尔本东南地区Berwick的一家外卖餐厅火了…不是因为食物,而是因为它的“分身术”!
一位眼尖的顾客在Reddit上爆料,说他在Uber Eats上看到一家叫“Melt Shop”的外卖餐厅,想着评价还不错就想亲自去看看。
结果人家直接冲到了地址:44 High Street Berwick10号店,一抬头却看到…咦?这不是一家普通的汉堡店吗?!
更离谱的是,这家店在Uber Eats上居然还变身成了十多个不同的品牌!
什么 Shack Shake、 IN OUT BUNS、 Mad Taco、 Mad Mexican…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不少名字和知名连锁店非常相似,让人差点以为真的是“正版”。还有一些名字看着就像AI随机生成的,比如CHICKEN、Mr Chips Man、Burrito...
最神奇的是,
这些店铺的菜单几乎一样:
汉堡、薯条、奶昔、墨西哥菜…
甚至连冰淇淋都撞款。
Reddit上一位用户吐槽说,他在一家叫“A”的店点了个超难吃的汉堡,心想这辈子不再点了。
结果隔了一周,他又换了家叫“B”的汉堡店下单,结果送餐小哥居然还是从同一个地方取餐!
面对质疑,澳媒打电话问了这家汉堡店,一名工作人员也坦言:
“我们只有一个厨房,Uber上确实挂了很多商家名。”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幽灵厨房”或“虚拟餐厅”。
Uber Eats也回应了:这是合规的。
“我们支持商家用线上品牌尝试新菜单、吸引不同客户,这种做法在疫情后更普遍了。”
说白了,一个厨房挂十七个招牌,并不违法,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降低成本、减少装修,改菜单比翻书还快。
昆士兰大学商学院的Andy Lee博士指出,这种做法虽然合法,但确实可能让消费者有“被骗”的感觉。
“顾客以为自己换了家店,其实只是点了同一个锅里的汉堡。”
而且很多品牌根本没有门店,连个招牌都没有,只能线上下单,吃什么、从哪儿来,全靠一张图+个名字。
最后提醒:如果你最近觉得外卖“吃来吃去都差不多”,那也许…它们真的就是一个地方出来的!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