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青少年感染最危险病毒,死于脑肿胀,第二例病例已确诊

收藏

青少年感染最危险病毒,死于脑肿胀,第二例病例已确诊

华人生活网 华人生活网 07-10 10:10


      近日,印度喀拉拉邦马拉普兰(Malappuram)传出一例令人震惊的死亡病例:一名年仅18岁的少女因感染“尼帕病毒”(Nipah virus)引发急性脑炎不幸去世。这种致死率超过三分之二的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危险的潜在大流行病原体之一”。



      尼帕病毒由果蝠传播,能通过蝙蝠的唾液、粪便甚至污染的水果传染给人类。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与麻疹病毒同属一“家族”,具高度传染性。患者常出现高烧、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等脑部症状,重者迅速恶化死亡。


      据《印度教徒报》报道,目前已有第二名患者被确诊感染,为一名38岁的女子,病情危重,正在私立医院Perinthalmanna接受治疗。


      喀拉拉邦卫生部门已确认,至少425人与这两名患者存在潜在接触风险,分布在三个行政区,其中马拉普兰地区有12人已接受隔离治疗,其中5人情况危急,正在重症监护室中观察。


      官方正在加紧检测与追踪,目前部分密切接触者已被初步排除感染风险,但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尼帕病毒正是2011年好莱坞惊悚片《传染病》(Contagion)的灵感来源之一。影片中一场由蝙蝠携带、经由食物链跨物种传播的人类大瘟疫在全球蔓延,而如今类似的路径似乎在现实中再次上演。


      事实上,喀拉拉邦早在2023年就曾爆发过尼帕病毒疫情,引发全印度广泛关注和防疫戒备。此轮病毒再现,令人担忧的是是否存在更广泛的传播风险。


      更令人警惕的是,就在上月,中国科学家在云南一带的果蝠体内发现两种“与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高度相似”的新型病毒。研究人员在《PLOS Pathogens》期刊上发布论文,指出这些病毒具有感染人类或牲畜的潜力。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果蝠肾脏组织中携带的病原体,首次完成了这种“蝙蝠源亨尼帕病毒”的完整基因组测序。相关蝙蝠生活在果园附近,与村落接壤,病毒有可能通过果蝠排尿污染果实,进而“跳跃”感染人类。


      研究警告称:“这类病毒具有引发脑炎、严重呼吸道疾病的能力,若不加以防范,可能在适宜条件下导致跨种传播,引发人畜共患疾病甚至全球性疫情。”


      小知识:什么是尼帕病毒?


      • 传播途径:果蝠→水果→人类,或人传人。


      • 症状表现:高烧、意识障碍、癫痫、脑炎。


      • 致死率:40%~75%,无特效治疗药物。


      • 首次发现:1999年马来西亚,后扩散至孟加拉、印度等地。


      • WHO警示:为需高度关注的“病原体候选清单”之一。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