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澳洲华人“祈福党”诈骗团伙机场落网!专挑老人骗光积蓄!中国移民被曝“不是儿子就打掉”!

收藏

澳洲华人“祈福党”诈骗团伙机场落网!专挑老人骗光积蓄!中国移民被曝“不是儿子就打掉”!

大澳网 大澳网 07-06 12:41

诈骗团伙“祈福党”大崩盘!


25名嫌犯身份锁定,有团伙成员在澳洲机场被当场逮捕!



这些人专挑年长华人下手,装神弄鬼、掉包珠宝,几个月就骗走了超300万澳元!


警方怒斥:“成群结队作案,像狼群一样围猎华人!”


而另一边,又一项惊人研究曝光:竟有部分在澳中国移民通过产前筛查选择堕掉女胎,只为了生儿子?


专家震惊:这不是传宗接代,这是文化创伤的延续!


01、大快人心!澳洲“祈福党”被抓了!专骗华人长辈!300万澳元被洗劫一空!


这年头,连“烧香拜佛”都能成为犯罪手段?


最近,“祈福党”又在澳洲爆发了!


而且这次,不是几个人单打独斗,是多达25名嫌犯成群结队、飞进飞出、有组织地在悉尼Burwood、Parramatta、Ryde、Hornsby等华人聚集区疯狂作案,墨尔本也出现了不少嫌疑人!



作案对象明确:年长的华人女性。


案件之恶劣,让新州警方都忍不住公开怒斥:“这些人就像鬣狗一样围猎受害者!”



从2023年7月到现在,仅悉尼就记录了超80起“祈福诈骗”案件,累计损失超过300万澳元。


这些诈骗犯一到澳洲就开始“营业”,有的从墨尔本入境,有的直接在机场被抓个现行。


7月3日晚,警方就在悉尼国际机场当场拦截了一名63岁的女嫌犯,她正准备逃出境。这名女子涉嫌在Parramatta骗取一名77岁华人老太高达13万澳元的现金和珠宝,最终被拒绝保释。



什么是“祈福骗局”?一切都打着“消灾解难”“转运改命”的幌子。


他们往往以“看相”“通灵”“拜高人”为名,与受害人搭讪,三人一组、分工明确:一个假装“热心人”介绍“法师”,一个扮演“神婆”恐吓受害者家人即将遭遇横祸,第三个则施以“仪式”,诱导受害人将现金珠宝装袋“加持”,而袋子早已被掉包成废物。



警方表示,犯罪团伙利用华人文化中对“命运”“灾祸”的恐惧心理作案,“专挑语言不通、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华人下手”。


而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配合默契,受害人往往在数日后才惊觉被骗,此时骗子早已人间蒸发。


今年4月,新州警方成立特别行动小组Strike Force Sentinel,全力调查“祈福骗局”。


目前,已发出11份逮捕令,25人身份确认,还有25名嫌疑人正在追查中。甚至有一人在新西兰因类似案件正在服刑。



这不是偶然犯罪,而是典型的跨国有组织诈骗。


警方称这些人属于“FIFO型”(Fly-in Fly-out)诈骗团伙,专门飞来澳洲短暂停留集中作案,再迅速离境避责。


Magee督察形容:“他们像训练有素的团队一样,分工清晰、计划周密。”


悉尼并非孤例。


5月,新西兰也有3名中国游客在登机前被抓,诈骗老人数万纽币,携带大量现金和珠宝。



而受害人往往因为“被骗很丢人”或“害怕被子女责怪”而选择沉默,这更让诈骗团伙有恃无恐。


警方呼吁:“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曾遭遇类似诈骗,请务必报警。羞耻感不是你的错,沉默只会让骗子得逞。”



令人欣慰的是,警方正在加强与华人社区合作,提供多语服务、文化宣讲,并鼓励年轻人主动与家中长辈沟通,提高防骗意识。


02、震惊!不是儿子就打掉?澳洲中国移民被曝“选择性堕胎”,性别比失衡触目惊心!


如果你以为“重男轻女”只存在于过去的亚洲社会,那你可能低估了文化偏见的“顽固力”。


最近一项由Edith Cowan大学发布的研究,直接把一个惊人现象推上了澳洲主流媒体的讨论台面——澳洲的中国和印度移民家庭,出现了“明显不自然”的男女性别比!




根据研究,在1994年至2015年间,新州和西澳的出生数据中,中国出生的母亲每生100名女孩,就会对应133名男孩,印度则为132。


要知道,自然的出生性别比应为105:100。


这一反常数字,研究人员直言不讳:“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这背后,是对女性价值的否定。很多移民母亲在怀孕早期就会通过血液检测知道胎儿性别,而澳洲在22-24周内允许按需堕胎,于是部分人选择终止女孩妊娠。



这一切,正是在法律允许与技术便利之间,被“重男文化”强行扭曲了。


更讽刺的是,中国出生的母亲在生下男孩后停止生育的概率比其他移民高出9%。也就是说,目标达成后,任务完成,不再生育。


其实,这种现象在加拿大、英国、美国也曾被曝光过。西方国家自诩平等,但技术与文化落差之下,一样沦为性别选择堕胎的温床。


人口学家Christophe Guilmoto在2012年联合国人口基金报告中就指出:“性别比异常,不是偶然,不是随机,而是系统性偏好导致的结构性扭曲。”



这项新研究再次警示:性别歧视从未远离,它只是以更隐蔽、更现代的方式存在。尤其是在移民社区,这种文化残留在一个更宽容的社会结构下,很可能变本加厉。


当然,澳洲政府禁止非医学目的下的试管性别选择,但现实是,检测简单、法律宽松、监管空白,为某些人提供了灰色操作空间。


更深层的问题是,一旦出生性别比持续失衡,不仅削弱女性地位,更可能引发婚姻市场畸形、家庭结构失衡等深远影响。


首席研究员Gebremedhin呼吁:“我们不能漠视这种选择行为对女性权益的长远影响。”即使在强调“身体自主”的当下,也要意识到,身体自主权不等于任意选择性别。


03、小编结语


一边是“祈福党”专挑年长华人女性下手,成群作案、数百万澳元不翼而飞;一边是性别选择性堕胎数据曝光,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女孩悄然“被消失”。


两个看似无关的社会现象背后,却都藏着对特定群体的压迫与操控。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比任何故事都更刺痛人心。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