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内部文件曝光:1.5万人或将持此签证入境!政府担忧“有人赖着不走”

近日披露的一份内阁委员会文件显示,父母超级签证政策的背后并非如表面看上去那样“开放”“人性化”。
其中多项重要内容首次曝光,移民局担忧这些人“入境了就不愿意离开”。
01
政府最怕的一件事:“事实定居”
这是移民部长Erica Stanford提交给内阁社会委员会的一份政策简报与风险评估文件。
虽然父母超级签证长达5年,最高可待10年,但仍属于临时签证。
移民局担心,这个临时签证“实质效果”可能已经接近居民签证。
文件指出,如果不设限,签证持有者有可能长期居留不离境,或者与本国失去联系。
结果就是,这些人会成为“事实上的定居移民”,却不具备相应权利和义务。
为防范这一风险,政府设定了多个限制机制如签证持有者必须在第三年离境一次,每次申请都要重新提交健康检查材料等。
这意味着即使续签,也要“走出去再回来”,防止他们“赖着不走”。
但移民部官员在文件中也坦言:
“即便如此,这些做法也无法完全消除‘事实定居’的潜在风险。”
02
首年申请人数预估高达1.5万
尽管Stanford面对外界质疑“父母超级签证”时表态,“不认为这个签证会带来大量新增移民”,但在这份文件中,她的观点却略有不同。
她在内部文件中指出,父母超级签证的申请量在短期内可能出现激增。
移民部建模数据显示:
首年申请量预估区间为:5000—15,000人,后续每年申请量预计为:2000—10,000人。
政府当前的中位预期值约为6000人/年。
Stanford表示,政策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加拿大的类似签证模式,并根据新西兰的移民结构进行预估。
其中“1.5万人”是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现的高位预判。
尽管她强调“不认为每年都会达到1.5万人”,但她也承认:“对这项签证的需求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特别是在推行初期。”
03
医疗系统高压警告
父母超级签证要求申请人购买健康保险,并在申请前接受健康筛查,初衷是尽量减轻公共医疗系统负担。
但卫生部在向内阁提交的评估文件中明确指出,签证持有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即便带有保险,仍可能频繁使用医疗资源。
假设五年内有30,000人通过该签证入境,每人每年仅预约两次GP,即占用全国公费预约总量的0.4%。
一旦在新西兰发生事故,这些人将自动纳入ACC体系,增加开支。
同时,这些人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挤占新西兰现有居民的公共医疗资源,导致“服务可及性下降”。
有网友将“看病难”跟这个签证联系起来:“这就是为什么预约看病至少等一个月。”
甚至有人提议:让申请超级父母签证的人在前25年都无法使用医疗资源。
其实,政府也曾考虑是否要对申请人征收“健康附加税”或强制提供全面医疗保险,但因成本高、落地复杂,最终只采用了较基础的紧急医疗保险要求。
04
原本的收入门槛更高
两年后将正式评估
这份内部文件还披露了,目前父母超级签证对担保人或父母本人的财力要求已调整过,原本的门槛更高。
最初,移民局建议比照居留类签证,维持较高的担保人门槛(即1.5倍中位工资),以控制人数、防止低收入家庭带来公共负担。
但因担忧该门槛会被移民群体认为“太高、太排斥”,最终做出调整,将门槛降了一点。
Erica Stanford称之为“一个合理的折中方案”,“既能保障父母生活,也能让更多家庭具备申请资格。”
但调整后的条件依然让很多人“望尘莫及”,申请人必须满足以下三项中的一项:
1、担保人收入达到中位工资(两人担保为1.5倍);
2、父母有稳定的养老金级别收入;
3、父母持有足够资金:单人不少于16万纽币、夫妻不少于25万纽币。
绿党移民事务发言人Ricardo Menéndez March认为,这种设置依然对工薪阶层不友好:
“很多为新西兰做出巨大贡献的家庭将被排除在外。”
05
史上最长访问签
回顾一下父母超级签证政策:
此前,新西兰移民局已有“父母及祖父母访客签证”,但每次最长只能停留6个月。
若父母希望长期居留,则需申请居留签证,不但条件高,且需先递交意向申请,等待官方发出邀请才可正式申请。
而从2025年9月29日起开放申请的新的Parent Boost Visa(父母超级签证)允许新西兰公民或居民的父母来新西兰,最长可停留10年。
条件是申请人必须满足一定的财务要求和健康要求。
从宣传来看,这是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新签证,甚至被称为“对高技能移民的一种吸引力增强”。
但新披露的内部资料显示:这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面对公众关注和各界争议,新西兰政府已承诺:
“我们将在2027年进行正式评估,全面回顾这项签证的运作效果和社会影响。”
届时,包括申请量是否超出预期、医疗系统是否承压、是否出现事实定居现象,都将纳入检视范畴。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