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教授自曝: 80岁母亲通过免疫疗法治疗, 只打针, 不化疗, 三周后癌细胞清零!

在TED演讲《免疫系统的隐藏武器》中,哈佛医学院肿瘤免疫学教授威廉·李博士曾公开记录一个里程碑式案例:其80岁高龄母亲在确诊子宫内膜癌晚期伴全身转移后,传统预后评估认为生存期不足6个月。面对"积极治疗可能加速器官衰竭"的医学建议,李博士团队尝试了实验性免疫细胞回输疗法(每21天单次20分钟静脉注射)。令人震惊的是,第三次治疗后的PET-CT显示病灶完全消失,至今无复发。
该案例印证了免疫疗法正从"抗癌辅助手段"进化为"根治性治疗选项"的范式转变,且更多医学界顶尖医生正在将这一突破性疗法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癌症治疗进入精准免疫时代。

图:网络
种部队"与"精准狙杀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之战
对于实体肿瘤的治疗而言,手术依然是当前的第一选择,遗憾的是,大多数手术都无法保证精准的完全切除所有的病灶,且手术对于已经扩散的癌细胞完全无能为力。
因而在传统的肿瘤治疗中,放化疗成为手术后必须要执行的标准策略。当癌细胞如叛军般突破人体防线,传统治疗曾被迫以“焦土战术”无差别摧毁时,免疫细胞疗法正悄然改写战争逻辑——它并非直接参战,而是唤醒人体内那支沉睡的精锐部队。
但狡猾的癌细胞会伪装:癌细胞会披上PD-L1蛋白盔甲,欺骗T细胞放弃攻击;同时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在肿瘤周围形成“腐蚀区”麻痹守卫军。

如同李博士母亲所遭遇的晚期癌症,当叛军形成规模性转移,常规免疫防线已然溃败。
免疫疗法的革命性在于:它让人体战士获得“超能力”。
CAR-T细胞犹如安装GPS的导弹兵,经基因改造后能精准识别癌细胞表面的CD19抗原,对白血病实现83%的完全剿灭;
扩增的NK细胞化身“穿甲特种兵”,携带的穿孔素可击穿实体瘤屏障,穿透效率飙升5倍;
记忆T细胞则成为终身驻扎的“哨兵”,持续清除试图复燃的星火。
李母接受的正是这类改造——仅三次20分钟静脉回输,扩增的免疫军团便完成了传统疗法难以企及的清剿。
南京的穆阿姨是中科冬藏的忠实客户。2017年,年过花甲的穆阿姨因肝癌手术将肝脏切除了五分之二,后期的恢复治疗中,放化疗让身体达到极限。
2018年,穆阿姨听从家人建议,开始接受免疫细胞回输,如今身体已恢复如初,完全看不出老人家曾罹患肝癌。每年春天,穆阿姨都会到安徽旅游一趟,顺便回输免疫细胞。今年三月,穆阿姨一行游览黄山,一路行来,古稀老人步态稳健,谈笑风生。
与传统放疗化疗的“狂轰滥炸”不同,免疫疗法更像激活身体的“总指挥官”:
重启识别系统:树突状细胞将肿瘤抗原“通缉令”递呈给T细胞,突破伪装屏障;
改造肿瘤微环境:回输细胞分泌干扰素融化免疫抑制“冻土”,变“冷肿瘤”为“热战场”;
建立终身防御:中央记忆T细胞在体内形成移动警戒网,使70%响应者五年内免于复发。
正如李博士母亲十年无癌生存的案例所昭示:当疗法从“外力介入”转向“内力觉醒”,晚期癌症的绝境亦可化为重生之门。
从歼灭战到生态平衡
癌症治疗的范式跃迁
威廉·李博士母亲的案例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医学真相:当免疫细胞被重新赋能,人体与癌细胞的关系可以从"你死我活"转向"动态平衡"。
这种转变本质上是一场生命系统的自我协商——通过强化免疫监管而非彻底灭绝,实现癌细胞的"无害化监管"。
传统疗法试图用外力剿灭癌细胞,却常破坏机体微环境稳态。如果介入过度的放化疗,最终夺去癌症病人生命的可能并非癌症本身,而是由于治疗癌症过程中所造成的患者系统性健康崩溃,一场小的感冒或者偶尔的着凉也无法抵挡。
而免疫疗法如同为身体配备"智能调解员":
CAR-T细胞像精准的"外交官",仅针对特定抗原谈判,避免健康组织遭殃;
PD-1抑制剂则解除癌细胞的"伪装通行证",让免疫系统恢复自然监督;
记忆T细胞形成长期"维和部队",将肿瘤活性控制在安全阈值内。
这种策略使晚期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从5%提升至23.2%,且多数人保持正常生活质量。
2020年,一名60岁男性确诊晚期肺腺癌(IV期),化疗后仍多发转移。医疗团队为他启动NK细胞联合疗法:分6次回输扩增后的高活性NK细胞(每次30分钟,总量超120亿单位)。治疗期间,他同步接受低剂量化疗。
2020 年 6 月,患者通过自体 NK 细胞输注、吉西他滨和贝伐单抗联合治疗住院 6 次。入院时,患者没有发烧,出现干咳和钝性左胸痛,临床结果正常,包括血液学和血液生化。
上图:联合治疗前后的原发性肿瘤。原发肿瘤在二线治疗(4 个周期的 alimta,卡铂,可瑞达)后进展(A)。原发肿瘤在治疗结束时与自体 NK 细胞疗法,吉西他滨,贝伐珠单抗(B),3 个月后(C),6 个月(D)组合减少。
储存年轻时免疫细胞
为健康备份“种子”
每时每刻,我们的身体中都在进行着一场大战。人体免疫系统作为机体重要系统之一,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也一样会发生衰老,即免疫衰老。
随着免疫系统的衰老或功能衰退,与之相连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则相应增加。

细胞是人类的药物。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稳定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换言之:年龄越大,免疫细胞的质量和活性越差!
30岁之后,生命整体从巅峰进入衰老的进程。而我们的免疫细胞,是从20岁就开始走下坡路了。30岁后,下降更为明显,40左右,免疫能力只有巅峰时期的1/2。而到了70岁,免疫功能下降到几乎1/10,内忧外患,我们的免疫细胞即使英雄之心未老,也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健康有活力的免疫细胞,可以提前储存。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虽然与生俱来,但是它一生发挥的功能就犹如抛物线一样,40岁以后功能开始大幅减弱,使机体渐渐失去抵抗癌症的能力。所以当年轻身体健康的时候需要及时储存好免疫细胞 。
免疫细胞储存,即在年轻时即采集自体的免疫细胞,经过提纯萃取成倍扩增后形成数亿量级的健康高活性细胞保存在-196摄氏度的超低温冻存环境中,令免疫细胞即使20年后也能保持年轻时候的活力。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