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特朗普:他叫我爸爸;北约秘书长:我没有!阿尔巴尼斯:7月或将访华,我可没说“先中后美”!

收藏

特朗普:他叫我爸爸;北约秘书长:我没有!阿尔巴尼斯:7月或将访华,我可没说“先中后美”!

大澳网 大澳网 12天前 13:57


当特朗普高调出击、逼北约“集体刷卡”澳洲却默默按下了暂停键。


面对全球盟友纷纷将军费提升至GDP的5%!


阿尔巴尼斯政府选择——不跟风、不表态、不出席!


有人说这是消极避战,也有人说这是战略冷静。


但在风暴中心之外,这场沉默,或许比呐喊更有力量。


澳洲在想什么?


又想守住什么?


在特朗普重返聚光灯的当口,


这个“没有去海牙、却即将赴北京”的决定,值得每个澳洲人认真看一眼。


图片01、特朗普的“剧场政治”与北约的集体刷卡!喊特朗普“爸爸”? 北约秘书长:只是个比喻


当年对伊朗“动真格”的那个特朗普又回来了。


6月24日至25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启程前往海牙出席北约峰会时,再次用极具挑衅性的语言将自己推向全球关注的舞台。



他不仅严厉批评以色列与伊朗双方破坏停火协议,还当众爆粗,称两国的冲突“就像校园里打架的孩子”,并语出惊人地表示:


“先让他们打两三分钟,然后就好控制了。”


更震撼的是他对美军22日空袭伊朗核设施的描述——他直接将这次空袭比作“当年对日本投下原子弹”,称其为“终结战争的行动”,并自夸“使伊朗核计划倒退几十年”。



一场原本应严肃理性的多边安全会议,被他活生生带成了真人秀。


但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口出狂言之后,北约非但没有疏远,反而集体“顺坡下驴”。



新任秘书长吕特不仅公开附和特朗普,还在私下发短信称赞他对伊朗的“决定性打击”,并骄傲宣布北约各国将国防开支上调至GDP的5%,包括3.5%用于常规军力,1.5%投向网络与基础设施。


这封“吹捧式私信”随后被特朗普晒在其“真相社交”平台上,令全球哗然。


《金融时报》确认了这封短信的真实性,而《卫报》更是直言:即使西方盟友早已对特朗普的北约承诺心存疑虑,他们依然小心翼翼地哄着他,只为确保这位“反复无常”的前总统不会在关键时刻“翻桌离场”。


如果说北约已经变成了一场“刷军费、保联盟”的政治演出,那特朗普无疑是舞台中央那位不可控却又无法被忽视的演员——一边怒骂,一边享受掌声。



除此之外,对于当天早些时候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联合记者会时所说的“像孩子问爸爸”那番引发热议的言论,荷兰首相吕特后来作出澄清,强调那只是一个比喻,并非将特朗普称作“爸爸”。


吕特解释道:“我没有叫他‘爸爸’。我当时的意思是,在欧洲有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国家说,‘嘿,马克,美国会站在我们这边吗?’我觉得这听起来就像小孩子在问自己的爸爸:‘你还会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吗?’”


“所以,我用‘爸爸’这个词,是作为一种比喻,并不是在叫特朗普总统‘爸爸’。”



不过,特朗普似乎对这番说法颇为受用。在另一场记者会上,当被问及是否将北约盟国视为“孩子”时,他笑着回应:“不,吕特喜欢我,我想他确实喜欢我。如果他不喜欢,我也会告诉你——我会回来狠狠地‘教训’他一下,OK?他当时非常深情地说:‘爸爸,你是我的爸爸。’(He did it very affectionately, ‘Daddy, you’re my Daddy.’)”


02、澳洲拒绝“军备竞赛”——阿尔巴尼斯的另一条路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则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


他再次缺席北约领导人峰会,不仅“错过”了与特朗普首次面对面的机会,也巧妙地避开了“是否增加国防预算”的尴尬议题。


阿尔巴尼斯的回避并非偶然。



当前澳洲的国防支出为GDP的2%左右,预计到2033年将增至2.3%,这笔预算已涵盖核动力潜艇采购、新护卫舰、制导武器系统及额外一万名军人扩编计划。面对美国和北约希望盟友一并“加码”的呼声,澳洲政府表态明确:


不会屈从外部压力进一步提高军费比例


澳洲财政部长在公开回应中指出:“我们理解美国的担忧,也尊重他们的判断。但就澳洲而言,当前的国防投入是适度、可持续的。”


这是拒绝,也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分歧。


尤其是在亚洲局势变幻莫测的大背景下,阿尔巴尼斯选择将更多的政治资本投注在与中国的关系重建上。他已确认将在7月中旬前往中国,并带上澳洲重量级商业代表团。



《澳洲金融评论报》指出,尽管美国持续将中国视为主要安全威胁,但澳洲正寻求在经济与地缘政治之间找到一条更平衡的道路。


北约秘书长吕特多次警告中国“军事快速扩张”,并引述美国判断称中国大陆可能最早于2027年攻打台湾,这一预判让欧洲国家也感受到“远东风险”的涟漪效应。



但澳洲国家安全学院教授Medcalf则提出了更现实的观察:“尽管澳洲情报机构对他国抱持高度警惕,但政治层面并未跟进军事升级,部分原因在于——民众普遍并不认为战争迫在眉睫,中国也未必希望通过战争主导区域秩序。”


阿尔巴尼斯政府显然也持同样判断。与其追随北约进入“军费冲动”,不如静观其变,在中美博弈之间为澳洲争取独立的地缘战略缓冲区。


03、小编结语


这不是妥协,这是选择。

在全球安全叙事逐渐被军备绑架的今天,澳洲以一己之姿,拒绝进入那场高调的“武装秀场”。阿尔巴尼斯没去海牙,但要去北京——这不仅是外交路线图的选择,更是国家战略哲学的体现。


或许未来的世界舞台,真正稳固联盟的,不再是火力强弱,而是能否独立思考,敢于划出一条“不随大流”的清醒路线。


这,才是21世纪真正的国家勇气。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