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新西兰投资局正式成立!外资提出:“给我们当试验场”

收藏

新西兰投资局正式成立!外资提出:“给我们当试验场”

发现新西兰 发现新西兰 06-26 14:31

本届新西兰政府的旗舰项目——新西兰投资局正式成立。


与此同时,媒体获得文件,显示投资界大佬们和新西兰谈投资条件:能不能把新西兰给我们当高科技试验场,用于测试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


是的,天上没有白白掉下来的钱,新西兰要不要付出这个代价?


01

新西兰投资局挂牌运营


2025年6月24日,新西兰国会正式通过相关立法,批准设立Invest New Zealand。



这一新设的政府招商引资机构将于2025年7月1日正式挂牌运营。


“这是本届政府吸引更多国际资本、企业和人才、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步。”新西兰贸易与投资部长Todd McClay在发布时表示。


新西兰投资局将主导新西兰与全球投资者直接对接,发掘提升新西兰长期生产力的机会。


根据2025年预算安排,投资局获得了未来四年内8500万纽币拨款,将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进行运作。


新西兰投资局将承担以下核心任务:


* 吸引投资进入先进及高增长产业;

* 搭建海外投资者与本地企业、科研项目之间的桥梁;

* 支持全球公司扩大其在新西兰的研发活动;

* 协助提升本地技能基础,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02

外资提条件:做“科技沙盒”


不过,在投资界,风险和回报永远是相互绑定的。


国际投资为什么要投新西兰呢?这才是终极的问题。


Newsroom一篇文章透露的背后的谈判:美国科技大佬正试图说服新西兰总理Luxon,把新西兰变成“科技沙盒”。



在这些投资界大佬眼里,新西兰改变(投资移民)签证和税收设置,这只是改了表面。


他们最关心的,是新西兰是否允许他们来测试AI技术和基因技术。


Newsroom通过新西兰官方信息法(OIA)获取的一份文件显示,美国科技大佬希望将新西兰打造为一个“技术沙盒”(sandbox)。



“技术沙盒”指的是一个受控环境,用于测试和试验新技术或创新产品,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行性,而不会对沙盒外的系统造成风险。


主要想测试的,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


这项想法在总理Christopher Luxon去年与多位潜在海外投资者的会面中被多次提及。



文件显示,Luxon去年7月访美期间,在旧金山出席了一场投资人午餐会,并随后与5位参会者进行了一对一闭门会谈。



其中四家为国际知名创投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Altos Ventures、Khosla Ventures以及新西兰本地的Bridgewest;另一家为加拿大的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属投资组合类投资者。


03

投资人眼中“新西兰试验场”的优势


Luxon政府已将外国直接投资定为经济增长核心支柱。


上述行程正是为了吸引投资,并了解潜在的投资障碍。


结果,多位投资方对新西兰作为“试验场”的潜力表现出浓厚兴趣。


原因可归纳如下:


多样化人口结构(尤其是奥克兰)


WNT Ventures联合创始人Maria Jose Alvarez表示,新西兰拥有多元种族背景的人口,特别是在奥克兰,为健康技术和医疗数据试验提供了理想的人群样本。



地理相对隔离、安全可控


新西兰作为一个地理隔离的国家,在安全政策可控性上具备天然优势,适合小规模技术试验而不易造成全球性扩散风险。


数据资源集中,可管理性强


Alvarez 指出,新西兰在医疗等领域拥有独特的数据优势,适合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技术的应用测试。小规模市场意味着新技术能更快落地并评估效果,而且相较其他国家,新西兰的监管体系路径更清晰。


04

新西兰面临风险和回报的选择


当然,投资方也认识到,新西兰对实验性技术仍有限制规定。比如,新西兰对基因工程等实验性领域有《基因技术法案》的严格管制。


但政府已表态将在2025年底前进行调整,为创新松绑。


此外,在会谈中,投资方还关心税收制度问题,尤其是对“外国投资基金”类的特殊税收规定(今年3月,政府宣布改革相关制度,以更向科技与初创产业倾斜)。


投资方的其他关切聚焦在新西兰人口结构和技能储备。他们认为现行签证机制及培训系统难以满足技术型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从这些文件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吸引投资方面,新西兰正面临一个风险与回报的“抉择”。


吸引资金是好事,但也必须设置明确的“护栏”来保护包括数据隐私、原住民知识与医疗伦理等敏感领域。


WNT Ventures联合创始人Maria Jose Alvarez认为,新西兰政府应该加速调整。


“法律必须快速跟上技术发展,”她也直言,在数据隐私方面,“其实早已没有回头路”。


“听起来有些无奈,但我们已经被困在这个圈子里。


“想想我们每天用的工具,我们其实早就在不知不觉中,默认了它们的服务条款。


“只要设置恰当的监管机制,新西兰不仅不会受损,反而能从中受益。”她说。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