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胜选后,阿尔巴尼斯坐拥“庞大班底”反成负担?工党或重演“宫斗剧”!

2025年大选大胜后,澳洲总理阿尔巴尼斯似乎站上了权力巅峰——94名众议员,29名参议员,工党议会党团成员总数高达123人,成为自陆克文(Kevin Rudd)2007年后最大的执政团队。
但这场“胜利”,真的能为阿尔巴尼斯带来稳定政局吗?还是像当年那样,党内野心家蠢蠢欲动,掀起又一轮“权力宫斗”?
工党人多,问题也多?掌控党团成为新挑战
选后六天,阿尔巴尼斯对全体党团开场即敲响警钟:“纪律、团结、专注——不能自满,不要跑偏。”
这话听着耳熟?没错,前任陆克文赢得大选后也是这么说的,结果不到三年就被党内“朋友”茱莉亚·吉拉德拉下马。
政治史学者Frank Bongiorno直言:“一个总理要维稳大党团,就得让每个议员都觉得自己被听见、被尊重。”
如今的123人中,有27位是初次进入国会的“新兵蛋子”,而党内可供分配的资源(如委员会主席、内阁职务)却是有限的。
有前工党高层指出:“刚进来时大家都感激,但很快就会意识到政治生命短暂,野心会上头。”
幕后势力浮现?德雷福斯、胡西奇被“牺牲”
近期,资深部长马克·德雷福斯与埃德·胡西奇被“技术性下岗”,引发舆论关注。
坊间盛传,此举是副总理理查德·马尔斯为提拔自己派系的年轻人铺路。
这种“内斗味儿”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回忆起当年工党内战的风暴眼:阿比布、肖顿、吉拉德…是否又要上演“权力的游戏”澳洲篇?
“亚洲澳洲”在哪里?多元声音能否被听见?
如今的工党党团代表着更多元的澳洲——多名议员来自华人、南亚、中东背景,这让不少华人选民寄予厚望,期盼能在联邦政策中看到自己社区的影子。
但在党团膨胀的背景下,新议员是否真能发声?是否会被边缘化成“背景板”?党内的议事机制是否足以接纳多元文化、处理复杂议题?
我们不禁要问:华人议员能否在这样的结构中发光发热,还是被湮没在庞大体系中的小螺丝钉?
团结or分裂?背叛的种子早已埋下?
对于阿尔巴尼斯而言,一个大胜之后的工党,也许比悬崖边缘的少数政府更难驾驭。
在澳美中三方博弈日益激烈、国际局势动荡的大背景下,国内若再陷入权力斗争和党内不稳,澳洲的国家战略、经济政策乃至华人社区权益,恐怕都将被迫“为权斗买单”。
2025年,是阿尔巴尼斯执政的关键转折点。他能否将这个“膨胀的政党机器”转化为稳定的治理工具,而不是拖垮改革的“沉重包袱”,还需时间验证。
欢迎转发本篇文章,与更多华人朋友一起关注澳洲政局走向!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