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态恶化!澳大利亚突然出兵!

突发!美国插手以伊战争!
澳洲紧急撤离在伊外交官,突然出兵...
以色列伊朗战争爆发到如今仅一周时间,
中东已陷入高强度冲突循环。以色列发动精确打击,
伊朗以弹道导弹和无人机反击,双方不断清洗军事精英与核设施,平民伤亡日益严重。
美国动向、代理武装反应及国际外交斡旋成为影响战争走向的关键变量。
美国插手!
美官员:美军B-2轰炸机参与了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
刚刚,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刚刚也转发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相关帖文。
有美国官员告诉路透社,美军B-2轰炸机参与了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
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真实社交”上发文称,美国已完成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的袭击。
澳洲派兵,抉择夹缝中
除撤侨行动外,澳政府并未否认部署军力意图。
而根据澳媒报道,澳洲也在这两天宣布:出兵!
据透露,澳洲国防军与军机已进入出兵状态,官方解释称只是“协助”撤侨、保障空域开放。
实则暗示,澳洲正面临是否跟随美国介入中东冲突的重大抉择。
回望历史,澳洲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多年奉美国号令出兵。如今,这一次是否重蹈覆辙?决定就在明面上,但或将带来深远后果。
以色列对伊朗展开大规模打击
自6月13日起,以色列启动代号“狮子崛起”(Operation Rising Lion)的空袭行动。重点打击目标包括伊朗核研究设施(如纳坦兹、伊斯法罕、福尔多)、导弹发射场地和高级军事指挥官住所等。
截至6月21日,以色列公开宣布至少已击杀两名伊朗圣城军精英:Saeed Izadi(负责支持哈马斯)和Benham Shahriyari(负责向黎巴嫩真主党等转运武器)。
伊朗以高强度导弹、无人机反击
自6月14日开始,伊朗连续多天对以色列发射数十至一百多枚弹道导弹,目标包括海法、特拉维夫、贝尔舍巴等城市。造成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多栋建筑和油料设施受损。
6月19日,一枚塞吉尔导弹击中南部索罗卡医院,造成设施受损和多名病人受伤 。
澳洲使馆关闭,外交人员风波中撤离
中东局势骤然升温,澳洲政府当机立断——宣布关闭驻德黑兰大使馆,所有外交官及其家属被紧急撤离。一场24小时陆路逃亡后,他们风尘仆仆抵达阿塞拜疆边境。
外交部长直言,这是基于“安全环境急速恶化”的评估;历史先例提醒我们:冲突中,外国使馆常常成为攻击目标。此次撤离并非轻率,而是澳方深明其中风险所迫。
超千澳人被困“中东前线”—加速撤侨启动
有数据显示,超过1500名澳籍人士滞留伊朗,还有约1200人在以色列。
为了应对紧急事态,澳政府启动“海滩2025”撤离计划,军事人员和运输机被派往中东协助撤离。不过,就在“紧急”计划声势上,现实却接连爆雷。
来自以色列境内的澳人家属反映:撤离指令来得太突然,有人仅提前不到一小时通知更令现场顿感手足无措。甚至有人数次拨打DFAT求助电话却毫无回应,一封撤侨邮件误导至翻译平台,“岂止迷路,更是恐慌”。
战火无情波及海上货航,若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将重创澳洲经济。澳洲赖以出口的矿产与农产品运输将受阻,油价、物价齐涨,国民日常生活将直接感受到“停摆”。
第六幕: 全球城市掀起声援浪潮
伦敦示威
英格兰首都伦敦也爆发多场声势浩大的示威。大量市民聚集在国会广场,挥舞“停火现在”等标语,高喊“不要轰炸伊朗”。
旧金山声援集会
6月20日,当地200多名民众自发聚集旧金山的大女议员南希·佩洛西联邦大楼前,他们抗议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并关联反对ICE移民执法,融合多个社会议题。
海牙“红线”行动
荷兰海牙5月18日和6月15日连续两场大型集会,“红衣”象征和平红线,诉求明确:立即停火,并呼吁欧盟对以色列实施具体制裁。
参与者逾15万人,成为荷兰二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之一。
孟加拉达卡全球游行
6月12日,达卡的“全球为加沙游行”吸引多达10万至100万群众参与。他们集会声援巴勒斯坦,同样举牌呼吁“停火、打破封锁、提供人道援助”
变局仍未明,澳人陷“战争十字路口”
如今,持枪导弹在中东上空不断交错,澳洲公民究竟该怎样选择?留在异国他乡,或接上“撤侨巴士”的那一分冲动?官方每一步宣布背后,都是澳洲再次被推向世界舞台中央,而这一次,或许迎来另一个十字路口。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