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澳洲海关处,有华人当场被抓,还有人签证直接取消!澳洲入境这些细节千万别踩雷...

如今,越来越多华人妈妈带娃来澳洲探亲、留学、移民,然而澳洲入境检查却变得越来越“高压紧绷”,不是走错通道,不是携带违禁品,仅仅是一个眼神、一次打招呼,就可能让你被“重点关注”,手机被查、签证被取消,甚至留下不良记录。
最近几起案例引发热议,不少小伙伴留言表示“压力山大”、“不敢搭话”、“手机都清空了才过关”……
打招呼,差点被关小黑屋
“我只是和一个熟人打了个招呼,差点就进了小黑屋。”
这不是夸张的描述,而是一位华人旅客真实经历。
这是一位华人旅客在小红书分享的亲身经历:
小A刚刚抵达墨尔本,因携带藿香正气液,便如实选择了红色申报通道。排队等待时,碰巧看到同机的一位华人乘客也在申报,就随口打了个招呼。
就是这个“寒暄”,立刻引起了海关人员的注意——
海关迅速上前,要求两人分别解释彼此关系,问得极其详细:
你们认识多久?一起工作吗?国内什么公司?是否曾一起出国?
旅客形容:“就像那种电视节目里海关官员盯上旅客那种场面,一点都不夸张。”
接下来,他被要求解锁手机,聊天记录、照片、通话记录一一翻查。连行李也被彻底翻查,连内裤都拿出来比对。
过程中,他一直配合,却仍被叫停长达两个多小时,还一度传来消息说要“带去小黑屋”。
幸运的是,最终小A被放行。但同机那位因为“不耐烦顶了几句嘴”的旅客却没那么幸运——手机当场被扣押,几天后才在律师协助下才拿回。
这并非个例。文章发布后,评论区涌入大量网友留言,很多都是妈妈或者来澳探亲的长辈。
有人说:“和陌生人聊了几句天气,突然被问护照、问是不是一起的。”
有人说:“就因为等行李时帮别人提了一下,结果被盘问快一小时。”
也有人说:“我妈陪我来坐月子,下飞机打个电话给我爸报平安,结果被盯上,问她是不是‘有接应’。”
还有妈妈留言说:
“每次带娃入境都像考试,不能说错一句话,不敢跟别人说话,只盼快点过完海关。”
这些经历共同透露出一个信号:
澳洲海关对“非同行人员之间的交谈”
有极高的敏感度
从你一下飞机,走进申报通道那一刻起,就可能已经进入了“观察范围”。你上几次厕所、有没有左顾右盼、是否和陌生人交谈、行李是否分担,都可能成为被重点盘查的“理由”。
特别是穿着随意、神情紧张、拿着非澳洲护照的人群,更容易被“重点关注”。
手机成为致命伤
但最令人警觉的是——手机正在成为海关“新武器”。
如果说以前是查行李,现在则是手机决定你能不能入境。
有个案例尤其令人后怕:
今年2月,一名中国留学生刚落地阿德莱德,就被要求检查手机。因为手机里有Uber司机的照片和收入记录,证明他在上课期间工作超时,直接被取消学生签证!
他持的是500类学生签证,本科辍学后读木工课程,又申请了管理类研究生课程。
本来这些都合规。但当被问到是否了解工作时间限制时,他老实承认:“知道,每两周不能超48小时。”
可问题是——Uber的APP截图显示:
他曾两周工作了66小时
于是,边境官员当场引用《移民法》第252条,以“违反签证条款”为由,取消了他的签证。甚至还写明:“签证持有人承认违反工作时间规定,且手机检查证据确凿。”
这个案例再次提醒所有妈妈:
手机,不再是“个人隐私”,而是官方眼中的“证据箱”。
哪怕你没有“犯法”,但如果聊天内容、行程安排、支付记录引发“怀疑”,你也可能要为此浪费几个小时,甚至面临遣返风险。
小伙伴在携娃入境或探亲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正确的通道申报:哪怕是普通药品、奶粉等,也建议申报。如果不确定,就选择红色通道,不代表你错了。
✅ 避免和陌生人过多交谈:哪怕是热情打招呼,也尽量等出关后再说。机场内尤其是“申报区”、“行李区”、“通道交叉口”,都尽量避免互动。
✅ 不要帮别人带东西,包括亲戚的药、食品、文件等。你可以帮他们托运,但入关必须明确说明“为他人所带”。
✅ 检查手机内容是否合规:留学生、打工人尤其注意工作记录。微信、支付宝、银行记录、聊天截图都有可能被调阅。
✅ 提前告诉父母、老人如何应对盘查:尤其是来探亲的长辈,要告诉他们:“如果被问,就说实话,不要乱编,不要自己吓自己。”
✅ 不要轻易说“我们是朋友”或“认识的”:如果不是明确同行人,最好就回答“不认识”,否则你就可能被要求一起接受调查。
✅ 冷静、配合、不顶嘴:即便你感到不合理,也建议先配合,再寻求帮助。尤其不能辱骂或动手——否则后果更加严重。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