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从梦想家园到崩溃边缘:80万镑买来的噩梦,英国豪华“绿色住宅”沦为毒屋!

收藏

从梦想家园到崩溃边缘:80万镑买来的噩梦,英国豪华“绿色住宅”沦为毒屋!

英国那些事儿 英国那些事儿 06-07 06:46

在英国西萨塞克斯郡(West Sussex)风景如画的小村庄安格米林(Angmering),一片号称“环保零碳”的高端住宅区——Swallows Gate,如今却成为了当地居民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这个小区的房子,平均售价为80万英镑,当时开发商承诺采用先进的节能标准,打造可持续的绿色生活。


但短短两年后,越来越多业主发现,他们买下的并不是舒适安心的住宅,而是一连串问题的集合体——漏水、黑霉、隔热差、供暖失效,连最基本的排水系统都无法正常运作。


“从头到尾就是场灾难,做工之粗糙令人震惊。”一位愤怒的业主对媒体表示,“我因为处理这些问题身心俱疲,几近崩溃。”


最初,居民们满怀憧憬搬进这片精心设计的“绿色社区”,房屋的宣传语中有着非常高的标准:超强保温、节能供暖系统……一切听起来完美。


然而,现实却是:


  • 原本需要8千瓦的热泵,开发商统一安装了远远不够用的4千瓦设备;


  • 随着冬季到来,即使暖气开到最大,楼上卧室气温仍然只有11摄氏度;


  • 管道和绝热层安装粗糙,导致冷凝水积聚,滋生黑色霉菌;


  • 整条街区的排水系统失效,令业主们无法出售自己的房子。

更糟糕的是,开发商GD Homes早已在问题曝光后宣布破产清算,业主们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个烂摊子。


在这场维权斗争中,45岁的IT经理史蒂文·里克森(Steven Rixon)成了带头人。


他原本只是想和伴侣及家人安享一段绿色、宁静的田园生活,如今却被无休止的修缮、投诉和协调逼到崩溃。

里克森表示:


“这套近80万英镑的房子,原本是梦想的开始,如今却是无尽噩梦。”


他因为长期的压力和绝望,情绪失控,甚至曾愤怒地一拳打穿墙壁。


更令人痛心的是,他77岁的岳母在搬入这套房后不久中风,目前只能卧床休养,而恶劣的居住环境被认为加剧了她的健康问题。


与此同时,居民们还发现开发商根本没有按照最初承诺完成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通往Dappers Lane的人行道。


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如今地方政府——阿伦区议会(Arun District Council)竟然要求居民自己出钱完成这些本应由开发商负责的工程。


业主们指控:


地方政府在审批开发计划时疏于把关,让毫无经验的GD Homes顺利拿到建房许可,结果让他们身陷困境。


他们还表示:


相关保险机构(如NHBC)本应负责赔付修复费用,但维权过程中,金融监管机构行动迟缓、态度冷漠,令人失望。


一位居民愤怒地说:“阿伦区议会必须承担责任,他们只顾着批规划,却完全不管最终的房屋质量。最后的苦果让我们这些普通买家来承担。”


如今,整片Swallows Gate社区仿佛陷入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拉锯战——房屋问题恶化,修复成本高昂,卖房无门,维权无力。


而那些曾经憧憬着环保、舒适田园生活的人们,只能在破碎的梦境中苦苦挣扎。


在英国,遇到这种新房质量问题、开发商烂尾跑路的问题,常见维权流程和策略如下:


  1. 首先找保险机构(比如 NHBC)理赔


  • 英国新建房一般都会配有新房质量保险(比如 NHBC Buildmark 保单),通常涵盖前10年内的重大结构缺陷。


  • 遇到重大问题(比如排水、结构、保温系统崩坏),第一步是联系保险机构,申请修复或赔偿。


  • 重要提醒:保险公司往往推脱、拖延,要保存好一切沟通记录(邮件、照片、维修报告)。

2. 向开发商或建设公司正式投诉


  • 如果开发商还在运营,先发正式书面投诉信(Formal Complaint Letter)。


  • 在信里列清楚发现的问题、造成的后果、要求的赔偿或修复措施,并给出合理的回应期限(比如14天)。


  • 如果开发商没回应,可以升级到下一步。

3. 寻求仲裁机构介入(New Homes Ombudsman / Financial Ombudsman)

  • 英国现在有New Homes Ombudsman,专门处理新建住宅投诉。


  • 或者,如果涉及保险赔付纠纷,可以投诉到Financial Ombudsman Service。

  • 这些机构虽然流程慢,但可以免费仲裁,强制开发商/保险公司回应。


4. 集体维权(Class Action / Group Action)


  • 如果邻居们遇到类似问题,可以集体行动,形成压力。


  • 集体请律师提起诉讼,费用可以分摊。


  • 英国有很多律师事务所专门做这类“不成功不收费”(No Win, No Fee)案件。

5. 联系地方议员(MP)施压


  • 很多英国人也会给自己选区的议员(MP)写信,要求他们介入,向地方政府或议会施压。


  • 特别是如果涉及地方政府审批失误、监管不力,议员可以帮忙扩大舆论,推动调查。

在英国买房,海外买家比本地买家更容易踩坑,因为:


  • 不在本地,不能随时到工地验房


  • 对英国开发商背景、口碑不了解


  • 法律体系、投诉流程也不熟悉


  • 买的是期房(Off-plan)的情况更多,风险更大

所以对于海外买家,额外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


一定要选择有信誉的大型开发商!


英国的大型开发商在英国是上市公司或全国性知名企业,本身质量就有极大的保障,一般没什么质量问题。


就算出了质量问题,他们更怕声誉受损,处理速度、理赔流程都正规很多。


小开发商、特别是没经验的新公司,往往财务实力差,一旦出现建筑质量问题很容易跑路(上文中提到的开发商就是这种情况)。


大型开发商一般都有长期合作的质检、保险体系,出问题也能快速进入索赔通道。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