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成本暴击!悉尼妈妈哭诉:要二胎后周开销从$60暴涨到$400,丈夫连熬7天夜班仍入不敷出...

【本文译自Daily Mail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作阅读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态度和立场】
据报道,饱受煎熬的澳大利亚人正面临家庭账单的进一步上涨,生活成本危机持续恶化——尽管工党政府声称通胀已得到控制。
一位悉尼的双胞胎母亲表示,如今她每周的食品杂货支出高达400澳元,而过去仅需60澳元。30岁的Britany Shaw向《每日邮报》澳大利亚版透露:“我丈夫连续值七个夜班,工作强度近乎疯狂,就为了维持全家生计。”
周二上午,在悉尼inner-west区Marrickville地铁购物中心外,Britany透露仅“过去三周”她的食品杂货支出就增加了100澳元。她指着购物车里的物品对记者说:“这些只是水果蔬菜、尿布、卫生纸之类的日常用品,根本没多少东西。”
“当我们还是三口之家时,每周食品杂货支出只要60澳元左右。现在四口之家每周要花400澳元。最贵的是蔬菜——上周一盒鸡蛋就花了我17澳元。除非你愿意花几千澳元,否则很难让家人吃上健康食品。”
尽管官方通胀率已回落至2.4%,促使央行下调利率,但部分主食价格仍以两位数百分比飙升。
截至今年4月的一年里,受禽流感疫情导致大量鸡只被扑杀影响,鸡蛋价格暴涨18.6%。水果蔬菜价格上涨6.1%,而新州乳业中心近期遭遇洪灾后,牛奶及乳制品价格也可能攀升。
让Britany捉襟见肘的不只是食品开支——这位年轻母亲在Wooli Creek区租住的两居室周租金高达850澳元。
“太糟了,房子到处都在破损,天花板还发霉。”她说道。对都市家庭更雪上加霜的是,大规模移民推高住房成本,导致租金整体上涨5%。
“我们实在撑不下去了,下周就要搬去昆州的Beerwah,真的受不了了。”Britany坦言。
来自悉尼内南区Roseberry的双胞胎母亲Kasia Pieszko刚花费约350澳元采购食品,但这仍不够全家四口一周开销。她说,“刚和丈夫商量必须严格控制支出,比如集中采购食品,不再为咖啡、可颂这些零碎消费乱花钱。”
“我们不得不缩减社交开支来填补家用,尤其是我已经三年没有工作了,”Kasia叹气道,“虽然我们坚持给孩子买优质有机食品,也崇尚动物福利产品,所以每周食品预算始终维持在500到600澳元的高位。”
最令她咋舌的是有机草莓的暴涨价格——如今一小盒竟要8.5澳元。“我现在养成了货比三家的习惯,像咖啡、尿布、湿巾这些必需品,非要等到半价促销才敢囤货。”她边说边整理着购物车里的打折商品。
37岁的单亲妈妈Mirjana Rajic与父母蜗居在悉尼inner-west区,她苦笑着展示购物小票:“300澳元的日用品只够全家撑两天,这还没算上尿布开销。现在连吃肉都成奢侈享受了。”为节省开支,她不得不剔除日常食材,每天辗转于Coles、Woolworths和Aldi三家超市淘便宜货。
“这周我连黄瓜西红柿都没敢买,只拿了最便宜的混合沙拉菜。”Mirjana拨弄着购物车里蔫头耷脑的生菜说,“现在只给儿子买营养餐,我自己就凑合吃他剩下的。”
57岁的本地退休老人Angelo Papas艰难地用300澳元维持着自己和年迈母亲两周的生活开支。“一年来食品支出涨了约30%,”他无奈地表示,“但对此我毫无办法。”
眼下,干旱、洪灾与通胀形成的“完美风暴”将再次推高日常物价。农业巨头Elders公司预测,由于“干旱地区牲畜出栏量增加”,截至9月的半年内牛羊肉价格将上涨。与此同时,乳业团体eastAUSmilk主席Joe Bradley向《每日邮报》澳大利亚版透露,受新州洪灾和3月昆州气旋影响,牛奶产量可能下降10%。
“乳制品涨价已成定局,没有任何商量余地。”Bradley强调,“牛奶必须涨价:现在每升1.5澳元的价格难以为继,超市自有品牌牛奶至少要涨到2澳元。”这意味着2升装牛奶将涨至4澳元。
对消费者的另一个打击是,从7月1日起电价将上涨至9.7%。
澳大利亚能源监管局的决定意味着,新州采用标准电价的用户将面临最剧烈涨幅——根据所在电网区域不同,电价将上涨8.3%至9.7%。
昆州东南部默认电价用户预计面临0.5%至3.7%的涨幅,南澳居民则将承受2.3%至3.2%的费率上调。根据基本服务委员会裁定,维州家庭平均电价仅微涨1%。
编译:Jayne
原文链接: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4774589/Woolworths-Coles-shoppers-unleash-price-issue.html
编译声明:本文系本站编译和整理自英文来源,未获本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