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被新西兰家医当成提款机,咨询要收费$300……”

奥克兰一名女性近日因申请激素替代疗法(HRT),被告知先要支付300纽币的“更年期咨询费”。
此事在新西兰社会引发广泛关注。
01
咨询费$300纽币,“对家医很失望”
这位名叫Carla的奥克兰女性表示,因更年期健康问题,想向家庭医生询问关于HRT的事宜。
这是一种通过补充激素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的治疗方法。
她被告知,需要重新预约,进行一次“更年期评估”,咨询费用为300纽币。
家医解释称,服务包括三次咨询,均需预约。
“我当时很疑惑,家医每次看诊70纽币,三次也才210纽币,怎么就变成了300?”
Carla质疑道,“我身边的朋友,有的人只看了一次诊就开始了HRT治疗。”
Carla坦言,她理解更年期评估可能需要额外时间,但这次经历让她觉得“被当成了提款机”。
虽然想换家庭医生,但在一家诊所看了30年,她不想轻易离开。
对此,新西兰皇家全科医生学院(RNZCGP)医学主任Luke Bradford表示,更年期治疗确实较复杂,通常需要比标准15分钟看诊时间的更长沟通与评估。
目前,有专门的更年期门诊收费为首诊290纽币、复诊120纽币。
“这类服务并非强制,价格也因诊所而异。”
02
家医涨价,甩锅卫生部“经费不足”
事实上,不只Carla一人为高额诊费困扰。
去年,奥克兰看诊最便宜的All Care诊所就发布公告称,由于政府资助减少,普通成人就诊费用将从原本的19.50纽币上涨至29.50纽币。
一位患者怒斥这一变化“令人作呕”,称自己和妻子本就捉襟见肘,如今连看病都要被迫放弃。
这里有一张图,可以看到新西兰各地收费大致轮廓。
目前新西兰家医的诊费从每次30纽币-90纽币不等。
如果你是住在奥克兰南区,你可以找到$29.5一次的便宜诊所。
而如果你住在奥克兰富人区Ponsonby,则当地的诊所一次看诊收费$88。
在惠灵顿和基督城,收费六七十纽币已很普遍。
而诊所方面则表示,“涨价是最后的选择,不涨价就要关门”。
家医呼吁患者联名致信卫生部长,要求政府增加拨款。
03
收费机制:为何新西兰GP收费越来越高
新西兰GP的收费机制采用“按人头拨款”(capitation)模式——即诊所每年根据注册患者人数和基本特征,从政府获得固定金额的资助,而非按次就诊计费。
不过,这一制度的多个问题早被医疗界诟病。
例如,65岁与95岁老年患者的拨款相同,尽管后者的健康需求明显更高。
此外,该系统基于20多年前的数据,未能反映现在精神健康、慢病管理等成长中的压力。
于是,诊所只能通过提高患者的“自付费”来维持运营。
2025年政府资助只涨了4%,但允许诊所收费的上涨幅度为7.76%。
如果某诊所原来每次就诊收低于65纽币(比如收60或者58纽币的),那今年可以涨到65纽币,相当于是一个“下限目标”;
如果某诊所本来就收得比较贵(比如70纽币),那就不能无限制涨价,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最多涨7.76%(比如70纽币 × 1.0776 ≈ 75.43纽币)。
政府留了一个“后门”:“执业者可通过申请要求高于这一涨幅限制。”
也就是说,诊所可以向卫生部提交申请,要求在7.76%上限之外涨更多,只要通过审批。
比如奥克兰Mt Wellington的White Cross诊费就从从55涨到80(涨幅达45%)
基督城有不少诊所过去一年从59涨到70纽币,部分诊所还不接受新病人。
04
家医“哭穷”:我们不想涨价
不少家庭医生表示,他们本是出于照顾社区的初心走上行医之路,如今却因拨款滞后,被迫涨价。
“我们并不想把成本转嫁给患者,但不这样,诊所就撑不下去了。”
在偏远或弱势社区,更有可能出现“诊所关闭、医生流失”的情况。
一些地方甚至面临“完全失去基础医疗服务”的风险。
专家指出,如果继续低估基础医疗系统的重要性,最终的代价将由整个医疗体系和社会承担。
小贴士:新西兰谁能享受低价或免费就诊?
14岁以下儿童:免费就诊
持有社区服务卡(Community Services Card)或高使用率健康卡(High Use Health Card):可获得部分补贴
其他人群:通常需支付自费部分,一般在$65-$85之间,特殊服务如心理咨询、更年期管理等可能更贵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印象用户653532
06-04 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