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AI毁掉工作,还是解放人类?美国会听证会“自曝”AI风险!人类未来何去何从?!

收藏

AI毁掉工作,还是解放人类?美国会听证会“自曝”AI风险!人类未来何去何从?!

北美观察家 北美观察家 7天前 13:05

5月8日,美国国会山见证了一场不同寻常的AI听证会:ChatGPT背后的男人、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再次出席作证。


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并没有炫耀技术突破,而是开门见山罗列AI威胁,自曝行业风险,甚至主动献策如何监管。


这一幕仿佛一场“国策级预警”——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世界,但我们真准备好了吗?



两年前,奥特曼在国会听证时还倡议设立新机构对AI进行许可监管,视其为确保AI安全的头号建议。而如今,他却警告说若要求强制审批后才能发布强大的AI模型,将对美国的领先地位造成“灾难性”影响。


这一立场转变映射出近两年来围绕AI风险与监管态度的巨大变化:从曾经担忧“生存级风险”的紧迫呼吁,到如今强调加速创新、与中国竞赛的主旋律。


面对AI热潮,普通人最关心的是什么?奥特曼在此次听证会上的证词,恰好回应了其中最关键的四个问题:


AI究竟是会取代人们的工作,还是解放人类?


“AI会让我们失业吗?”这是大众最焦虑的问题。在听证会上,一位参议员提到奥特曼私下曾说过“AI可能取代高达70%的工作岗位”。奥特曼并不否认AI带来的就业冲击,但他强调历次技术革命最终都创造了新的工作,只是这一次变化的速度前所未有。他说过去技术更迭通常发生在几代人跨度内,社会有时间适应;而AI可能在几年内就引发大规模岗位重组,因此“没有人能确定这会发生得有多快”,但感觉上可能“非常快”。


奥特曼的应对之道是尽早拥抱AI。他建议让公众尽快使用AI工具,以便“想清楚接下来要做的新事情”。换句话说,与其抗拒AI,不如利用AI提高效率、拓展技能。从长期看,奥特曼持谨慎乐观态度:如果平稳渡过转型期,AI将不再是人类工作的终结者,而会成为生产力的增强器。


他描绘了一种未来:AI不再替代工作,而是让人类“更加高效,去从事那些我们今日甚至无法想象的事情”。正如有专家在听证会上所说,我们打造AI的目的不是让机器完全取代人类的工作,而是帮助人们从事更有意义的职业。因此,AI既有可能颠覆部分岗位,也有机会释放全新的生产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这种变化。


AI领域美国目前是否还保持领先位置?


奥特曼等业内证人在听证会上明确表示:目前美国在AI竞赛中依然领先。无论是顶尖AI模型的研发(如ChatGPT系列),还是核心芯片的设计(如Nvidia GPU),美国企业都居于世界前沿。然而,这种领先优势并非高枕无忧。奥特曼警示国会,美国必须投入真金白银加强AI基础设施建设(从数据中心到供电站),才能巩固这一优势,“对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至关重要”。换言之,美国需要有足够的算力和资源来支撑下一波AI创新高潮。


这场听证会本身题为“赢得AI竞赛”,透露出政界对保持领跑的焦虑。参议员泰德·克鲁兹强调,美国不能让过度监管扼杀本国AI产业的创新活力,否则将拱手让出21世纪的主导权。


事实证明,在AI政策上“放手让创新跑”,曾帮助美国在互联网时代拔得头筹。如今面对AI,同样的抉择再次摆在眼前。奥特曼也呼吁“理性监管且不要减慢我们前进的脚步”——既要制定合理的规则,但绝不能让法规把美国的领先地位拖慢。总体来看,美国仍领先,但保持领先需要政策的“轻触”护航和持续的创新投入。


中美之间的AI差距到底在哪?


许多人好奇,美国究竟领先中国多少?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听证会上,议员们直言不讳:中国将AI上升为国家战略,投入巨资要在2030年前领跑全球。目前的态势是,美国在顶尖算法和芯片上占优,而中国在数据规模、应用落地以及政府支持上奋起直追。


一个鲜明例子是,中国杭州DeepSeek公司在2024年推出了一款性能媲美OpenAI和Meta产品、但运行成本更低的大模型,令全球为之惊叹。


与此同时,华为不顾美国限制发布了自研的高端AI芯片,显示出在硬件上的突破决心。这些进展表明中美差距正在快速缩小。


奥特曼和其他与会高管强调,美国若不加速投入研发、教育、供应链和能源等领域支撑AI发展,就可能在这场竞赛中“失速”,被中国迎头赶上。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一针见血地指出:“决胜美中AI之战的首要因素,是看谁的技术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更广泛采用”。


也就是说,除了技术本身领先,还要看谁的AI生态被全球认可和使用。基于这一点,美国业界呼吁政府审慎调整对华出口管制,避免把国际市场拱手让出。他们认为,推动体现民主价值观的美国AI在全球广泛落地,本身就是国家利益所在。因此,中美AI之争不仅是性能和算力的比拼,更是价值观和影响力的较量。


美国希望凭借开放自由的理念吸引世界选边站队,而中国则在以成本和规模优势迅速逼近。双方的差距,正逐步从技术领先转向谁能赢得全球“人心”和市场。


未来如果人类社会将被一个“AI系统”所领导,那这个系统该由谁来负责?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是:若有一天出现一个高度智能的AI系统在事实上“主导”了人类社会,那么谁来定义这个系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研发它的科技公司、大国政府,还是全人类共同决定?奥特曼对这一终极问题一直抱有清醒认识。他曾多次谈到超级智能AI(超越一般AGI的更强AI)可能带来的生存风险,并在2023年提出过一套全球治理框架。


他的“监管三部曲”建议包括:首先,主要国家和领先企业应加强协调,放缓AI冲刺超级智能的速度,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进;其次,考虑建立类似“AI版原子能机构”的国际权威,对超过一定能力阈值的AI研发进行强制审查和安全测试;最后,攻克技术难题,确保我们有能力让超级AI对齐人类利益(即让AI始终按照人类期望行事)。


简而言之,奥特曼主张未来最强大的AI系统不应由某个公司或国家私自定义规则,它的发展边界和基础价值观应该有全球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当然,实现这样的理想治理架构绝非易事。在这次听证会上,讨论更聚焦于谁的价值观将主导AI。美国政商界普遍认为,AI应当由民主社会的价值观来引导,而不能让威权主义体系来定义未来的超级AI。奥特曼本人也赞同AI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约束,但他现在更倾向于由行业自律和技术手段先行,政府监管则要拿捏分寸。当被问及业界自我监管是否足够时,奥特曼直言:“我认为适当的政策是有益的,但过犹不及也很危险”。


他认可制定标准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创新,但强调“最好由业界先行摸索出标准”然后再由政策介入。因此,如果未来真的出现一个主导人类的AI系统,最大的共识是:它的原则不该由少数人暗箱操作决定,而要在公共监督下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民主价值观。这既需要国际合作制定规则,也需要确保AI领导权掌握在尊重普世价值的一方手中。


正如奥特曼所言,人类社会必须未雨绸缪,确保AI“朝着非常正面的方向改变我们的世界”,而定义这个未来的,应该是我们人类自己。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