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离谱!环球小姐学历造假38万保录港大,入狱240天,背后是一条学历造假的灰产链

收藏

离谱!环球小姐学历造假38万保录港大,入狱240天,背后是一条学历造假的灰产链

北美留学生观察 北美留学生观察 13天前 06:00

图片


还记得那个刚摘下“环球小姐”桂冠的港大硕士吗?


两周后,她被戴上手铐送进法庭,判监240天。


从“舞蹈才女”“作文天才”“时尚模特”到“哥大毕业的港大学霸”,28岁的李思萱曾经履历光鲜,是媒体镜头下“别人家的孩子”。


可如今,她成了伪造学历、欺诈入学的反面教材,也成了被黑中介吞噬的“代价样本”。


而在她背后的,则是一条已经潜伏许久、屡禁不止的“学历造假灰色产业链”。



李思萱本人的起点并不低。她从小学习舞蹈、古筝,还获得过体育舞蹈金奖,2012年被评为“少年作家”。


但她真正被公众熟知,是在2024年,作为深圳代表斩获环球小姐中国大湾区总冠军。


image.png


她对媒体介绍:“我目前在香港大学攻读应用语言学硕士。”


这个身份曾让她闪耀无比。但事实是,她压根没上过哥大。


图片

图源:香港01


她原本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已脱离中南财大体系),2020年毕业后找上了内地一家名为“学术帝”(合肥学术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黑中介,对方收取38万元人民币,为她量身“定制”了一个假身份——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本科学位,全A+成绩单,连推荐信、邮件、毕业证、成绩单都一应俱全。


2021年底,港大审核通过了这套材料,向她发出了有条件录取。随后她正式成为港大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


图源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原本,一切似乎都在计划之中。若按部就班毕业,她甚至能成为“真·港大硕士”。


但她还是高调了。



2024年,香港高校开启学历打假行动,港大开始逐步核查录取材料。李思萱也被“点名”。


她收到港大邮件,要求当面核实哥大学历,结果她拒不回应,并在6月离港返回内地。


图片


7月4日,她作为“香港大学在读生”参加环球小姐大赛,勇夺深圳赛区冠军,在媒体采访中高调展示学生身份。谁知,这场风光不过维持了两周。


7月20日,她在港大校园内被入境处人员拦截,随即被捕。警方在她住处搜出伪造的港大毕业证书,原本“合格”的成绩被她自己动手改为“优异”。


2025年5月8日,沙田裁判法院宣判:李思萱因“以欺诈手法取得服务”及“管有虚假文书”两罪成立,被判监240天。署理主任裁判官直言:她的造假行为“贯彻始终”,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系统性欺骗。


现在,她的百度百科简介已经增加了这段不光彩的经历。环球小姐夺冠时,她哭着说“感谢父母栽培”成为了最大的讽刺。


图片

图源:百度百科



比李思萱更令人愤怒的,是帮她完成这一切的“幕后推手”。


她提到的“学术帝”中介,实为“合肥学术君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在多份内地法院判决中被点名为“惯犯”。


2021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一场庭审中,该中介律师亲口承认:确实多次为客户伪造学历、工作经历、留学背景,成功帮客户骗取香港及海外大学的录取。


他们的套路是:包装留学背景、伪造国外大学学位、安排上几节远程网课,营造“名校毕业”假象,再利用技术手段制作虚假文书,包括:


仿冒官方成绩单模板

假邮箱发送学校确认信

修改成绩、伪造推荐信

甚至传言通过贿赂获取真实学籍数据


案件披露后,香港媒体曾点名批评这家中介,但令人震惊的是——它至今仍未被追究刑事责任。


李思萱被捕到開庭後一直獲准保釋,並仍然活躍,包括擔任今年亞洲小姐大灣區總決賽的嘉賓,有人在她的小紅書留言,貼出她被捕的新聞。(李思萱小紅書)


在香港以“欺诈手法取得服务”属刑事罪行,但在内地,除非中介“收钱不办事”或“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否则哪怕伪造材料骗取海外录取,也多以民事责任收场,轻则退款了事,重则不过行政处罚。


学术帝公司原股东兼法定代表人宣东子,此前活跃内地社交媒体,宣传「保录取」生意。但自从香港法庭提及该公司名后,很多网上宣传贴文已被删除。


中介「學術帝」,是安徽省合肥市的「合肥學術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公司原股東兼法定代表人宣東子,此前活躍內地社交媒體,自稱多個頭銜。(網上圖片)

中介学术帝创办人宣东子删除贴文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只要你骗得成功、客户不举报,中介可以安然全身而退。


港大查出来了,李思萱被判刑。但协助造假的中介却依旧活跃。这不仅传递出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只要胆子够大,造假照样能上名校。”


而香港高校目前为止的对策,多集中在提升审核强度,比如:


理工大学与教育部留服认证平台联合核查

科大启动校内欺诈警报系统

中大要求推荐信和成绩单直接由学校发送


image.png


但问题在于,技术手段的迭代速度,远远快过人工审查流程。一旦学生材料造假成功,不仅扰乱招生秩序,更可能影响学校整体声誉。


澳门高校早已被“DSE成绩造假”吓怕,直接宣布不再接受内地国际生申请。如今,连香港理工大学也逐步限制内地留学中介介入,未来港大会不会也走这一步,仍未可知。



李思萱事件,不是孤例。2025年3月11日,一名30岁内地男子鲍某被香港沙田法院判处监禁三个月。该男子于2022年末至2023年初申报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时,谎称其拥有美国纽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并让他人代为进行线上面试。


2023年2月,香港中文大学录取鲍某,同年8月,鲍某入学。2024年4月,因鲍某表现不佳,香港中文大学开展调查确认其并非纽约大学毕业生,并于8月底报警,9月初撤销其入学资格。鲍某于2024年9月16日欲经落马洲离港时被截停。


图片

我们要问的是:


谁在纵容黑中介?

为什么屡次认定造假仍无人被刑责?

是不是只要“不被揭穿”就可以“无罪通行”?


学历本该是个人努力的标志,却逐渐被一些人操作成“资本交易”的结果。我们真正该警惕的,不是李思萱这一类个体,而是制度“松紧带”背后的法律空白。


让“努力”的意义被消解,让“诚信”被无视——这是对教育最沉重的伤害。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