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今天起开始在瑞士会晤,本周末能否破冰?

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今天起开始在瑞士会晤。
总统特朗普试图为会谈定下乐观的基调,表示"会谈具有实质意义,这些关税将会下调”。
本周四中国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何亚东回应,
如果美方真心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应正视其单边关税措施对自身及全球所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
“拿出谈的诚意,要在纠正错误做法、取消单边加征关税等问题上做好准备,拿出行动,与中方相向而行。如果说一套、做一套,甚至企图以谈为幌子,继续搞胁迫讹诈,中方绝不会答应,更不会牺牲原则立场、牺牲国际公平正义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
双方都希望能尽快解决当前明显不符合两国利益的关税问题。
美国对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东西暂时豁免关税之际,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实际整体关税税率大约从145%降至了107%,而中国对美国进口产品的实际关税税率整体则超过125%。
目前市场预期这场谈判前景并不乐观,但相对的,只要一旦有所进展,就能打破现在过低的预期,期望谈判能让这场扰乱股市和债市的贸易战降温。
在日内瓦的会谈不太可能取得突破,但至少有助于“缓和”紧张局势。
《纽约邮报》当地时间本周四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正在权衡,最快下周将把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削减一半以上。
但随后白宫回应称该报道“纯属猜测”。
特朗普周五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将对华关税降至80%“似乎可行”,但白宫也随后澄清——这只是他“随口一提”。
目前对金融市场而言的最佳情境,是双方达成共识,将目前几乎等同贸易封锁的关税水准,下调至一个依旧严苛但足以维持两国商品往来的区间,或者中国能同样获得那个为期90天的豁免期。
可即使关税削减至50%左右,对两国双向贸易的影响也将是深远的。
4月下旬起,从中国到美国的贸易流量显著萎缩,到加州的海运量同比骤降35%。
货源及价格上,美国消费者根本还尚未感受到真正的影响,因为美企仍主要在减少库存。
一旦库存枯竭后,商品和零部件的即刻短缺会进一步推高价格,失业率也会随着消费下降导致的利润下降而上升。
这肯定会抑制两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
与美国相比,中国拥有至关重要的优势。
中国向美国出口高附加值的消费品和工业产品,美国很难从其他地方大规模采购到,短期替代解决方案很有限。
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约有36%属于中国占美国进口总额70%以上的类别。
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都是农产品和原材料。
这使中国在寻找替代来源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比如目前澳洲牛肉正在喜填美国产品的市场。
随着关税影响的显现,中国制造业活动在4月出现收缩。
高盛认为,中国为抵消美国提高进口产品关税而做出的努力不太可能完全抵消目前程度的关税对经济的影响。
4月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至欧盟及东盟的贸易量大增。
中国制造商有强烈的动机将出口转向其他国家,因为美国对其他各国的关税税率目前处于只有10%的过渡期。
但中国要想建立更牢固的关系,尤其是与欧盟的关系,可能需要"付出实质性的努力",包括减少贸易壁垒、增加进口,以及避免被指的所谓“会扰乱可能欧盟市场的出口过剩"。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庄嘉贤(Chong Ja Ian)表示,
中国“有能力对美国造成伤害”。
"中国在谈判中的主要优势包括:庞大的国内市场(14亿人口)、对关键技术的掌控以及拥有大量稀土资源。此外,相较于上一次贸易战,中国此次的应对更成熟和攻于考量。
南洋理工大学罗德伦教授说,
“中国吸取了此前的经验,知道不能再被牵着鼻子走”。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