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新西兰政府宣布:今天起降半旗!

当地时间4月21日,梵蒂冈宣布,教皇方济各去世,享年88岁。
新西兰政府宣布,从今天起至周三下午5时,新西兰降半旗致哀。
01
新西兰政要表达哀悼
新西兰文化遗产部表示,应总理Christopher Luxon的要求,新西兰国旗应在所有政府和公共建筑上降半旗。
本指令适用于所有设有旗杆并通常悬挂新西兰国旗的政府部门、建筑物和海军舰艇。
降半旗时,先将旗帜升至旗杆顶端,然后立即缓慢降下至半旗位置。
降半旗将一直持续到周三下午 5 点。
Luxon、Winston Peters、前总理Chris Hipkins、Helen Clark等都发文表示,对教皇去世的消息感到“悲痛”,表达哀悼之情。
02
梵蒂冈公布教皇死因
方济各的肺部早有旧疾。
21岁时,他被诊断出患有胸膜炎,这是一种发生在胸膜腔内的炎症性疾病。当时,他切除了部分肺部,这也为日后他的肺部反复出现问题埋下隐患。
自2023年以来,他不断因为肺部炎症并发流感,今年2月,方济各因呼吸道严重感染被诊断患上双侧肺炎,随后被送往罗马的杰梅利医院接受治疗。
实际上,困扰方济各的疾病不只集中在肺部。
他在2021年做过结肠切除术,并在2023年做了腹部疝气手术。他长期患有坐骨神经痛,膝盖也有严重的问题,导致他在公开场合不得不依靠轮椅或手杖行动。
2024年以来,他摔倒了两次,把下巴摔青了,手臂也受了伤。半岛电视台称,今年因双侧肺炎住院是他成为教皇以来住院时间最长的一次。
今天,梵蒂冈称,方济各的死因是脑中风,导致昏迷和不可逆的心脏衰竭。
03
去世前还接见美国副总统
当地时间4月20日,复活节当天,方济各出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阳台上,向世界发出传统的复活节祝福。
当天晚些时候,他还在梵蒂冈会见了皈依天主教的美国副总统万斯。
然而,仅仅一天之后,方济各就去世了。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他将与第一夫人梅拉尼娅一起出席在罗马举行的教皇的葬礼,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经常受到方济各的批评。
(2017年,特朗普与教皇见面,还用小手指调戏教皇)
04
当过保镖,喜欢足球的教皇
方济各是一位传奇教皇,身上有很多开创性的“第一次”。
方济各本名豪尔赫·马里奥·贝戈利奥,1936年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他的父亲曾在铁路公司做会计,母亲则是全职家庭主妇。
17岁时,方济各感受到“神的召唤”,立誓成为神父,后进入神学院学习,并于1958年3月11日以见习生的身份加入“耶稣会”。
“耶稣会”是天主教内部的男修会,在历史上曾以对抗宗教改革,审判“异端”闻名。
此后,他一步步从普通神父做到了枢机主教(俗称“红衣主教”)。
2013年2月28日,前任教皇本笃十六世因健康问题辞职。3月12日,方济各历经五轮投票,被选举为新的教皇。
他的当选创造了许多项“第一”:第一位南美籍的教皇,1300年来第一位非欧洲出身的教皇;第一位以“方济各”为名的教皇(纪念天主教“圣人”方济各)。更令人瞩目的是,他是近500年来第一位出身于“耶稣会”的教皇。
方济各的爱好也十分“接地气”。
青年时期,他喜欢阿根廷代表性舞蹈探戈。在他成为教皇后的第二个生日,3000多名探戈舞者自发跳探戈为他庆生。
他喜欢足球,是阿根廷圣洛伦索队的支持者。
他曾在一家夜总会做过保镖,见识过人间冷暖,这段经历让他在成为神职人员后不断引导失意者进入教会。
05
特立独行的精神领袖
与教会内的一些保守派不同,方济各始终主张改革。他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也造就了其对贫困、社会不公的敏感与关注。
他倡导“教会要为穷人发声”,拒绝拜金主义和暴力行为。
2015年在访问拉美时,方济各发布讲话称:“无节制地追求金钱是魔鬼的粪便”,并表示,贫穷国家不应该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的提供者。
2020年,方济各又发表讲话说:“无论我们多么相信新自由主义信仰的教条,市场本身都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在天主教会内部,方济各也进行了大胆改革:他向女性开放了罗马教廷的高级职位,并宣称“天堂对无神论者同样开放”。
2014年,在教皇首次出访归来的飞机上,当被问及同性恋牧师时,教皇回答说:“我有什么资格评判?”这些都为他赢得了“左翼教皇”的称号。
和前几任教皇相比,方济各的生活堪称“简朴”,他并未选择宗座宫的豪华宫殿,而是居住在相对朴素的“圣玛尔大之家”招待所。他还放弃了教皇专属的豪华防弹座驾,这又为他赢得了“自由革命者”的绰号。
方济各曾多次公开表达访问中国的愿望,但这一愿望终未实现。
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教皇仍心系战火与苦难。他在复活节文告中呼吁为世界和平祈祷,尤其提及加沙、以色列、黎巴嫩、缅甸、非洲等多个冲突地区。
他的声音充满温柔与坚定:“让我们恢复希望,为受苦的人民祈祷。”‘
这是他留给世界的最后话语,也是他一生信仰与行动的缩影。
06
继任者的产生
接下来,梵蒂冈将进入一个过渡期(称为“宗座出缺期”),而新任教皇的产生过程非常富有戏剧性。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任何受洗的天主教男性信徒都有资格当选教皇,但是自1378年以来,所有的教皇都是在“枢机主教团”成员中选出的。
当前教皇选举的规定形成于1996年约翰·保罗二世时期。根据相关规定:有选举权的枢机主教们将会被关进梵蒂冈宗座宫保禄小堂中,然后前往著名的西斯廷小堂召开所谓的“秘密会议”(Papal conclave),选举新教皇。
“秘密会议”由252名枢机主教团中的138名选举人(80岁以下)参加。
这些枢机主教将在西斯廷小堂进行四轮投票,直到候选人获得三分之二多数票。这一过程通常持续15至20天。像2013年,方济各就历经5轮投票才最终当选。
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梵蒂冈工作人员会通过西斯廷小堂烟囱冒出的烟来向外界传达信息:如果是黑烟,则表示教皇尚未选出;如果是白烟,则表示新任教皇已经产生。届时,全球媒体都会盯着西斯廷小堂的烟囱。
其中,黑烟由点燃湿稻草产生,而白烟则由烧毁选票产生。自1963年起,为使白烟更明显,在燃烧选票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化学物质。同时,圣伯多禄大殿会在选出新教皇后会配合白烟鸣钟,以方便迅速传播消息。
无论谁上台,方济各开启的改革都将面临新的变数。作为传承千年的世界最大宗教组织,天主教会下一步将走向何方,都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