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凭什么我们只能沉默?”华裔移民二代直面领袖,誓把公平带进国会!

01.
从志愿者到政坛新星
传奇总理霍华德一路相伴
那一年,他只是站在人群边缘的志愿者,默默为前澳洲总理霍华德在社区活动中做传译。
那时,没有人知道到他的名字。他也从未想过,未来有一天,自己与这位昔日领袖在同一讲台上并肩而立……
2025年3月27日,命运的新章节拉开了帷幕,霍华德为他站台助阵。而他,则以联邦议员候选人的身份竞逐澳洲政坛。
他们是忘年之交,这份情谊跨越了种族与阶层,也跨越了十年光阴……
曾经,霍华德对他说:“政治,不是为某一群人服务,而是为了所有人的福祉而努力。”
这句话,犹如一颗种子,种在了年轻人的心田。而今,那颗种子已长成挺拔的树,而且还经历了风风雨雨。他懂得,参天大树,不是为了给众人仰视,而是为了福荫更多人……
他叫Scott Yung,澳洲最年轻的联邦议员候选人之一。他挺身而出,不是为了成为主角,而是为了走向服务更多人的舞台。
02.
从移民子弟到国会候选人
初心如星火
Scott出生在悉尼,是华人移民的孩子。母亲来自上海,初到澳洲身上仅有四百澳币;父亲自香港而来,怀抱着对新世界的热望。
他童年的光影,有一格定在了政府公屋的墙上,还有那父母凌晨归家的身影。他们从零开始,用默默劳作带给全家尊严和希望。
“我小时候,妈妈就带我去做义工。”他说这话时,眼里散发着温暖的光。“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长大的他,尊重各族群文化,尊重宗教自由,尊重各阶层的人。
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的理念陪伴他长大,也塑造了他。
少年时,他就想做一个帮助更多人的人。岁月的磨砺让他明白, 帮助他人, 不应止步于个人善行;借助制度之力,方可带来更深远的改变。
他走从政之路,行“庙堂”之谋,为了更多面临生活成本压力的家庭、为了生意难做而发愁的小店主,为了社区,为了国家。
希望人们在好政策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03.
从小生意者
到小生意者的“守护人”
正如前总理霍华德在记者发布会上所说: Scott来自小生意家庭, 自己经营小生意,他懂小生意者的疾苦
Scott的家族经营学校三十余年,他自己也在五年前创立了教育公司。
“但这几年里,小生意很难做。”采访中,SCOTT忧心忡忡地提到,“电费、房租、保险、成本样样上涨,小商户却喘不过气来。”
他不止一次强调,小生意是经济的毛细血管,维系着社区温度。他主张简化繁琐规章,降低税收,激励更多投资和就业。“要让澳大利亚成为创业者的天堂,而不是他们的试炼场。”
这一务实又长远的眼光,让人看到他心底那份传承自导师霍华德的信念——经济繁荣,是民生最朴素的保障。
04.
从教育的从业者
到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推动者
他参选联邦议员的Bennelong选区,是悉尼北部一块光影斑斓的土地。这里有澳洲一流的麦考瑞大学,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家庭。
“你想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什么梦想呢?” 当我抛出这个问题后,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了他的过去……
他是在悉尼政府公屋中生长, 见证了父母天不亮就在Flemington市场奔波,见证他们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取得优异成绩的莘莘学子。
十六岁时,父亲因劳累过度骤然离世,年仅44岁。母亲独自撑起一片天,照顾她的妈妈和三个孩子,还要打理学校生意。
那时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好好读书,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命运。
如今,他有了不同的思索, 教育是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前提,而经济,则能托举教育羽翼。
作为联邦议员候选人。他的目光,正投向Bennelong最璀璨的一颗星 — 麦考瑞大学。
他设想以这所大学为中心,打造一个集知识、科技与产业为一体的“未来科学园区”。让大学不再只是一个孤岛,而是与周边科技企业联动成长,变成吸引世界投资的磁场,变成年轻人就业的沃土,也变成整个区域繁荣的新引擎。
他不只是想改变政策,更想改变结构——用制度的温度,唤醒社区的生机。他说得平静,目光却坚定得如初升的曙光。
05.
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直言,是责任也是担当
身为移民后代,Scott自幼在多种文化中穿梭。他能用普通话、上海话和广东话与长辈交谈,也能以母语英语参与政策辩论。那种在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的姿态,成就了他今天的从容。
“华人文化的谦逊是美德,但在民主社会里,也需要学习发声。”他说。
他不仅懂得倾听,也敢于表达。曾在自由党遭遇重大选举失利后,他撰文投书《悉尼晨锋报》,直接批评前总理莫里森在妇女、年轻人及华人议题上的失败。
他的措辞冷静、清晰,不带情绪,却直指要害。
在党内,他始终是一位敢于讲真话的人——无论是在民意滑坡的时刻,还是在讨论对华关系等复杂的国际议题上,他都不避讳、不回避。他坚信,一个成熟的政党,正需要来自内部诚恳的箴言与有效的监督。
他的发声,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为多元群体发声;为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发声,也为社会理性发展发声。
06.
他承诺努力做事
关心到锅碗瓢盆间
“这场选举,关乎我们的未来。”Scott语气坚定而清晰,“我们必须恢复负责任的经济管理,奖励那些努力工作的人,帮助更多家庭实现拥有一套自己的住房。Bennelong的每一个家庭,不该只是勉强度日,而应有实现梦想、向上发展的可能。”
身为移民家庭的后代,也是一名本地小企业经营者,Scott深知日常生活的重压。他走过市场的清晨,也经历过账户上的拮据。
正因如此,他更明白政策的温度,必须落到每个家庭的锅碗瓢盆之间,才能真正改变生活的质地。
他提出了切实而清晰的努力的方向:
1、降低生活成本
着力于降低能源价格,应对通货膨胀,帮助家庭减轻日常开支的负担。
2、支持小型企业
简化繁琐规章,减轻税收压力,重建本地企业的信心与活力。
3、改善本地基础设施
缓解交通拥堵,改善道路与停车空间,打造更绿色、更宜居的社区环境。
4、提升教育与技能培训
确保每一位孩子,无论出身背景,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并拥有通往成功的真实机会。
这不仅是一文竞选纲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选民的托付。Scott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为社区打开更多可能的人 — 一个不只是理解民生,更愿意为民生改变现状的澳洲政坛新一代的弄潮人。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