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连发47次地震!大使馆警告,34米海啸,死亡数或达30万,日本将消失?!澳洲危险

收藏

连发47次地震!大使馆警告,34米海啸,死亡数或达30万,日本将消失?!澳洲危险

澳洲红领君 澳洲红领君 9天前 13:38

地震频发,日本发出死亡预警,漫画家惊人梦境引发恐慌!澳洲也不平静……


当地时间18日20时18分,日本长野县发生5.1级地震,多地震感强烈,随后当地一夜连续发生47次地震,居民称难以入眠。


Image

图片来源: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截图


日本气象厅:一年多以来最强震感!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第一次的5.1级地震,震中位于长野县北部,震源深度13千米,长野县大町市在内的多地有震度为“5弱”的强烈震感,此外,日本关东地区到近畿地区这一大范围区域内都观测到不同程度晃动。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这是自2024年1月能登半岛地震以来,首次观测到震度为“5弱”的强烈震感。


另据“长野放送”报道,截至24小时内的19日早上,当地已连续发生47次地震,其中包括两次震度为4级的明显晃动。


日本气象厅提醒,此次地震中摇晃较强的地区可能会发生落石或山崖崩塌等情况。


一边是地震警报频频拉响的日本,一边是地壳隐患浮出水面的澳洲。就在全球都在关注极端天气的同时,地震这一“老问题”又再次登上了舆论高地。


日本地震预警升级:未来30年或酿29万死亡


4月14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重要提醒,警告在日中国公民加强防灾意识。背景是——日本政府刚刚将南海海槽未来30年内发生大地震的概率从70%上调至80%。


图片


这绝非纸上谈兵。日本官方预测,一旦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可能造成近30万人死亡、1.8万亿澳元经济损失,波及区域从冲绳一路延伸至福岛,是一场足以撼动国家根基的灾难级别事件。


图片


什么是南海海槽?


它是日本最危险的地震带之一,由菲律宾海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运动造成,海底深度可达4800米。历史上该区域曾多次爆发毁灭性强震:


  • 1707年宝永地震:震级8.4级,引发海啸

  • 1946年南海道地震:上千人遇难或失踪


图片


而在2024年8月,宫崎县刚刚经历一场7.1级地震,这被视作可能预示“更大危机正在逼近”。


图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山口县北部近期出现超1300次微震。虽然多数为1级出头的小地震,但地震学家指出,这类密集活动极为异常,或预示地下构造正在积累能量。


图片


预言惊现:三分之一日本将沉没?


除了官方和科学界的警告,一位名叫竜树谅(Ryo Tatsuki)的日本漫画家,也因为其“预知梦”引发关注。


这位漫画家在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见的未来》中,准确提及“2011年3月大灾难”,被认为神秘“预言”311大地震。


Image


如今,她又声称梦见2025年7月5日清晨,日本、中国台湾与菲律宾海域将爆发海底大爆炸,巨型海啸席卷日本沿岸,甚至导致“三分之一的日本沉入海底”。她甚至描绘梦中的“云龙升空”、“手表停在4:18”等细节,引发大量网友热议。


图片


尽管科学界普遍对梦境预测持否定态度,但她前次“预言”的准确性让不少民众心生忐忑。


关键在于:日本确实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国家之一。无论梦境真假,保持警觉总没有错。


图片


澳洲也在“晃”!短短两月多地接连地震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远在日本的危机,那就大错特错了。


图片


2025年以来,全球已发生超过24次6级以上地震、4次7级以上地震。而澳洲这个看似“地质稳定”的国家,也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活跃期:


  • 3月2日,新州Muswellbrook发生3.3级地震,震源仅1公里,近200人报告震感

  • 3月3日,昆州汤斯维尔以西爆发4.4级地震,超5000人感受到晃动

  • 4月4日,新州Albury及周边地区突发3.7级地震,为该地区20年来最强地震


更惊人的是,过去半年间,新州Hunter地区就录得超过50次地震活动。虽然震级多在4级以下,但频率之高令人侧目。


图片


澳洲盲断层曝光,专家发出警告


原本被视为“远离板块边界、地质稳定”的澳洲,如今却不断传出震动。2021年墨尔本地震发生后,科学家在地壳深处发现一条此前从未被记录的“盲断层”。


图片


盲断层最大的危险在于:它在地表毫无迹象,无法提前预判。


地震学家提醒,这类“看不见的威胁”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人们因为“以为安全”而放松警惕,这恰恰是风险的起点。


Ghasemi博士指出:“相比新西兰的频繁震动,澳洲人更容易对地震掉以轻心。而当真正的大地震到来,我们的城市、房屋、基础设施并没有做好准备。”


图片


与其惊慌,不如准备


从日本到澳洲,地震频发的现实提醒我们,天灾往往难以预测,但可以防范。


对于生活在日本、澳洲乃至全球地震风险区的人来说:


  • 了解避难路线

  • 准备应急包

  • 关注官方警报

  • 做好心理建设


这些或许比盯着预言与恐慌更有意义。


毕竟,真正能守护我们的,是科学与行动。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