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校学历没用了?澳中国留学生求职受挫,“回国找工作比在澳洲还难”

【本文译自AFR,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秦女士(Wendy Qin,音译)毕业于悉尼大学,拥有管理学硕士学位和商科学士学位--这种学历曾被视为进入跨国公司获得高薪职位的“黄金门票”,也是开启成功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毕业后,秦女士开始向中国和澳洲的公司投递简历,但在提交了40份申请后仅获得了少数几次面试机会。
中国企业的招聘流程通常要包括6到8个步骤,包括一系列性格和能力测试,有时还会通过游戏选人。秦女士有2次必须先通过AI虚拟角色的面试,然后才能与真人面试。
对于25岁的秦女士来说,在进入中国劳动力市场时遭遇的这段经历无疑是残酷又令人迷茫。在经济放缓和青年失业危机的背景下,即使是那些花费数年时间和高昂学费在海外名校深造的年轻人也面临同样的境遇。
秦女士在接受《澳洲金融评论报》采访时表示:“与AI虚拟角色面试是一种疯狂而不自然的体验,而且由于技术成熟度差异明显,整个体验更加奇怪。说实话,我觉得整个求职过程令人精疲力尽...在中国找工作甚至比在澳洲还难。”
“拥有海外顶尖大学的硕士学位现在只是一个基本要求。”
去年完成硕士学业后,秦女士于上个月在悉尼的咨询公司TwoCollaborate找到了第一份全职工作,并持有2年的临时毕业生签证。
悉尼大学商学院本周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澳洲大学的教育成就中获得的优势已不如过去,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澳洲。
该研究审查了会计、金融、银行、咨询和IT行业的62家澳洲公司和45家中国公司的应届生招聘标准,并对两国共10名人力资源经理进行了访谈。
研究报告的作者李魏(Wei Li,音译)博士表示,中国留学生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许多澳洲公司认为他们缺乏批判性思维或解决冲突等“软技能”,而中国公司则希望毕业生具备编码或数据分析等更广泛的“硬技能”,即使这些技能并不是他们所学专业的一部分。
“中国学生需要在学习初期尽早积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因为中国和澳洲的就业市场在除成绩之外的要求上截然不同。而且由于中国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海外研究生学位不再是就业的‘金钥匙’。”
报道指出,中国正面临着房地产市场危机、通货紧缩、地方政府债务激增、外国直接投资下降以及与美国的贸易战。因此,以往吸纳中国海外毕业生的跨国公司现在减少了招聘人数。
2025年,中国将有创纪录的1220万国内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据新华社11月报道,相比之下,2015年和2000年的毕业生人数分别为750万和95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青年失业率在2023年一度突破20%,12月接近16%。BBC在今年1月曾报道,一名拥有金融硕士学历、梦想成为一名投资银行家的25岁年轻人,最终却被迫在南京一家火锅店做服务员。
莫纳什大学高等教育政策专家Andrew Norton表示,中国留学生约占澳洲国籍学生总数的1/3,他们发现在澳洲找工作比国内学生或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更加困难。
社会研究中心(Social Research Centre)发现,2023年,近60%的国际学生在完成学士学位后的4个月内找到了工作,而中国留学生的这一比例仅为50.5%。
但Norton认为,鉴于工党的留学生人数上限,这不会对澳洲高等教育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工党还引入了更严格的移民规定,如更高的英语语言要求和银行存款证明,并将不可退还的签证申请费从710澳元提高一倍以上至1600澳元--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高的。
编译:Kazaf
原文链接:
https://www.afr.com/work-and-careers/education/a-master-s-no-longer-a-golden-ticket-just-ask-the-ai-job-interviewer-20250330-p5lnl8
编译声明:本文系本站编译和整理自英文来源,未获本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