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眼泪?曾经火遍全国的《阿衰》,为何突然消失

2024年12月,一个名为“漫画家猫小乐”的ID突然在社媒上发布了《阿衰on line》的新年贺词,评论区秒变大型“爷青回”现场。
依然是熟悉的夸张线条与多格分镜,阿衰、大脸妹、金乘五老师这些熟悉的角色悉数登场,网友们在留言中纷纷回忆起学生时代阿衰带来的快乐,吐槽成年人的疲惫。
或许是网友的回忆给了猫小乐信心,就在本月,他罕见对外发声,表示《阿衰on line》没有完结,自己也一直还在创作,甚至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划相关电影。很快,这条消息便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冲上热搜。
“阿衰”完结冲上热搜
在21世纪初的10年里,当你从书包里掏出《漫画派对》杂志,马上就有同学围过来,争相翻阅连载的《阿衰on line》。
那时,网络还未完全普及,杂志仍在流行文化中留有一席之地。目睹外部动漫文化的成功及影响力,国内的出版社、杂志社意识到商业漫画的巨大潜力。
一时间,各种定位不同、质量参差的漫画杂志诞生,在城市角落的报刊厅中随处可见。这些杂志上刊登的漫画,绝大部分来自国内漫画家的原创作品。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正是漫画家猫小乐自2001年起,在《漫画派对》上开始连载的《阿衰on line》。
在连载的巅峰时期,这部主打校园日常搞笑风格的作品,单行本销量超过3000万份,考虑到当年盗版漫画的猖獗和泛滥,实际销量还要高出更多。
就在这股热潮如日中天之际,猫小乐和《阿衰on line》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于大众视野。
这些年里,猫小乐带着阿衰去哪儿了?
猫小乐的真名叫陈乐,他本来也不是漫画家。
1996年,陈乐从四平师范学院(现在的吉林师范大学)毕业,随即进入本地体制内工作,之后又成为高中老师。从世俗角度来看,这两个铁饭碗怎么都比漫画家要更靠谱、更稳定,但命运却对他的人生另有安排。
陈乐
教职工作重复性高,陈乐也不享受过多的交际。在体制内憋屈,他便把头探向其他领域寻找氧气。很快,陈乐被朋友拉到画布前,这一坐就是三年。此时他可能也未能料想,这段“票友”的经历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1999年,陈乐的妻子因工作调动来到山东,他索性辞掉教师工作,随同妻子一起定居青岛。初来乍到,陈乐先是在广告公司谋职,但很快还是辞掉了工作,在家拿起画笔。
世纪之交,由中宣部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启动的5155工程,开始大力扶持国产漫画,随着《北京卡通》《少年漫画》等漫画杂志的成功创办,全国各地出版社也推出了多种多样的漫画杂志。
这些杂志坚持市场化运营,大力扶持年轻漫画家与原创作品,国产漫画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那时的陈乐因为爱猫如命,遂以猫小乐为笔名,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连载四格漫画《猫3狗4》。
和大多数一波三折的励志故事相比,陈乐的漫画家生涯开始的随意,走红也没经历过多的波澜。在过往的采访中,陈乐表示:“做职业漫画家半年,工资就超过了妻子,一年后养家便不成问题。”
2001年,云南教育出版社也试水创办自己的商业化漫画刊物,于是主动找到人在青岛的陈乐。出版社的邀约带着极大的诚意,主编上门拜访,双方一拍即合,陈乐推掉了其他所有约稿,专门为其连载全新作品《阿衰on line》。
这本杂志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漫画派对》。
出版社对杂志的定位非常清晰,中学生是主要用户,轻松搞笑的作品为连载主力。此外,杂志的开本尺寸比同类杂志略大一些,极具特色的原创封面每期也由陈乐专门绘制,报刊亭上琳琅满目的各色杂志中,一眼便可分辨。
《阿衰on line》作为《漫画派对》的拳头产品,每一期都在最开始的几页连载。陈乐也在内容构思上花费了很多心思:从四格漫画改为多格,画风线条更加夸张,故事贴近校园日常,包袱设置十分脱线。
有位网友的总结很到位: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阿衰就是“玩抽象”的祖宗。
陈乐的想法非常清晰,虽然他本人也受到日漫影响,但国漫原创作品不能一味去模仿,而是要在故事中反映中国人的情感逻辑。
在《阿衰》里,读者能看到最日常的校园生活,同学之间的恶作剧与友情,出糗的老师,在嬉笑怒骂中,阿衰与读者共同成长。
就像之前一样,《阿衰on line》的成功没遇到太多波澜,《漫画派对》也凭借《阿衰on line》《星太奇》《莫林的眼镜》《反斗档案》《嘻哈小天才》《豌豆笑传》等一系列作品,从一众漫画杂志中异军突起,累计发行量过亿。
连载仅仅一年,《阿衰on line》便集结出版,成功推出单行本漫画。
这种发行模式在日漫领域很常规,但在当时的国漫里尚属新鲜。从此,国内书店和报亭不只有《龙珠》《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蘑菇头的阿衰也挤上了货架。
从2003年第一本单行本出版发行,截止到2024年底,《阿衰on line》共推出七十本单行本漫画,据多方面渠道统计,单行本漫画达到千万量级。
随着《阿衰on line》的巨大成功,陈乐也走上世俗眼中的人生巅峰。在2011年公布的中国漫画家富豪总榜上,猫小乐仅次于朱德庸、几米和周洪波位列第四,成为新世纪以来版税最高的中国漫画家之一。
就在《阿衰on line》高歌猛进的同时,纸媒却迎来了自身命运的拐点。
进入2010年代,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读者逐渐养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纸媒的更新速度无法与网媒相提并论,各种原因交错下,报刊杂志订阅服务逐渐边缘化。
一个直观的数据:作为纸媒发行终端的报刊亭,2008年北京市内数量达2500个,到了2013年已不足1500个。大家的体感应该也很明显,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报刊亭,在时代的进程中悄然退场。
最令陈乐无奈的是,《阿衰on line》的火爆也养活了大量盗版厂商。当正版漫画以10元一本发售时,盗版以5元低价冲击市场,甚至还有更便宜的四页合一版提供给消费能力有限的学生群体。
陈乐在其中一篇漫画中,就曾以此为创作素材。因为所有人都去买盗版漫画,导致阿衰和他的朋友们在2026年过着凄惨的生活。讽刺的是,这则漫画之后也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盗版上。
以假乱真的盗版
劣币驱逐良币与纸媒衰落的双重冲击之下,《阿衰 on line》在2016年之后就长期处于不定期更新的状态。
《漫画派对》的发行量也一再腰斩,众多作者另谋出路。
《嘻哈小天才》的刘飒是较早独立出来,开办过自己的杂志《飒漫画》,也在网络上发表漫画,如今归于沉寂;《豌豆正传》的袁伟江因为作品质量大幅度滑落,复用稿件等丑闻被粉丝唾弃。
漫画家仅仅靠版税与稿费就能出人头地的时代已然落幕。
陈乐本人的生活轨迹也在变化。
2016年,因为孩子教育的原因,陈乐与家人低调移民加拿大温哥华,这位国漫的领军人物,生活重心已渐渐偏离了创作与读者,他本人后来也曾表示,远在异国他乡也很难汲取校园题材的灵感。
在此之后,陈乐偶尔还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近况和作品。
曾有传言说陈乐陷入了抑郁,但2021年曝光的一则vlog来看,他似乎只是沉浸在温哥华宁静的生活之中,依然在坚持漫画创作,但连载的压力与国漫爆发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
就在同一年,陈乐关闭了社交媒体账号宣告彻底退网,从此隐退于江湖。
纸媒时代漫画家在面临产业转型时普遍遇到了困难。
与日漫、美漫成熟的运作模式相比,老一代国漫基础单薄,过分依赖图书销售,从未形成一个体系化的产业。当纸质书与杂志式微时,缺乏多元化的运作经营保证长线的热度,像“阿衰”这样影响了一代人的IP连动画化都捉襟见肘。
《大圣归来》《哪吒》《灵笼》等与影视工业高度捆绑的新国漫崛起时,《阿衰on line》《乌龙院》《嘻哈小天才》这些曾经的王者,在资本、技术和IP全产业链开发的浪潮中悄然退出竞争舞台,但在历史进程的夹缝中,它们短暂的辉煌,照亮了90后童年。
伴随着阿衰一起长大的读者,如今大多早已离开校园,社会与职场的现实洗刷掉了当年的稚气,成年世界的复杂与疲惫取代了课桌底下传阅漫画的快乐。
阿衰还是那个阿衰,只是我们都不再是追更的少年了。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