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费文化“入侵”澳洲餐饮业?专家分析:消费者的无形压力!引发热议...

近年来,澳大利亚的餐饮行业逐渐受到“小费文化”的影响,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不满。
许多顾客在用餐后,发现自己在付款时被“盯着”给小费,甚至感受到来自服务员的无形压力。这一现象正在改变澳洲传统的消费体验,让不少人感到不适。
电子支付终端如何影响小费文化?
在澳洲的许多餐厅,电子支付终端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而这一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小费监控”的问题。
消费者在使用电子支付时,屏幕上通常会显示多个小费选项,从5%到25%不等,同时也包含“自定义小费”或“不给小费”选项,但后者往往并不显眼。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消费者表示,在付款过程中,服务员会一直注视着屏幕,甚至会详细说明如何选择小费比例,让人感到压力倍增。
专家分析:消费者的无形压力
斯威本科技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的支付系统专家史蒂夫·沃辛顿(Steve Worthington)指出,这种侵入性的支付体验在澳洲越来越普遍。
他认为,消费者在付款时可能会感受到一种被“监视”的压力,这种体验不仅令人尴尬,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

随着无现金支付的普及,许多消费者开始担忧小费的流向问题。
沃辛顿强调,部分顾客并不清楚自己支付的小费最终是否会直接交给服务员,或者进入了餐厅的统一收入池。
生活成本上升,小费期待值提高
在澳洲,小费文化并不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那样根深蒂固,因为澳洲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全球名列前茅。
然而,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期待顾客支付小费。
悉尼的一位单亲母亲安娜(Anna)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表示,自己在餐厅用餐时通常不会主动支付小费,但近年来,明显感受到餐厅服务员的“监控”。“他们一直看着你,在那种情况下,你会觉得不给小费是不行的。”
许多澳洲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相似的经历,一些人甚至形容这种付款体验让人感到“被迫”消费。
小费选项颜色编码引争议
一位在墨尔本用餐的顾客提到,他在某家餐厅付款时,电子支付终端上的小费选项被分成不同颜色:绿色代表20%-25%,橙色代表15%,红色则对应5%、10%或“其他”选项。这种设置让他质疑,为什么澳洲的餐厅正在推行类似美国的小费文化。
对此,澳大利亚餐饮与餐饮业协会(Restaurant & Caterers Association)首席执行官苏雷什·马尼卡姆(Suresh Manickam)表示,尽管数据显示小费支付有所上升,但他的实际观察发现,小费并未大幅增加,甚至有些下降。他强调,小费应当由顾客自主决定,而不应该成为一种被迫的行为。
你怎么看?
随着澳洲无现金支付的普及,小费文化的影响力似乎正在加深。但在一个最低工资较高的国家,餐饮业是否应该强烈推行小费文化?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