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大批中国人被骗血汗钱,黑中介暴雷!赴澳打工高薪梦破碎!从留学到工地,澳洲学生签竟成灰色劳工产业链

收藏

大批中国人被骗血汗钱,黑中介暴雷!赴澳打工高薪梦破碎!从留学到工地,澳洲学生签竟成灰色劳工产业链

大澳网 大澳网 2024-12-01 09:03

赴澳高薪梦竟是陷阱?中介跑路血本无归!澳洲工地打工能赚百万?“半工半读”背后藏内幕...真相曝光令人震惊...


01

从高薪憧憬到血本无归:赴澳打工成“陷阱之路”...


今年的初春,河北的孙先生怀揣着一份憧憬和希望走进了谦谦对外劳务合作有限公司的办公室。


他递上1800元报名费,签下了一份合同。


幻想着不久之后就能踏上澳洲的土地,在高薪岗位上为家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没有他想得那么顺利。


仅仅几个星期后,他发现劳务中介的代理突然联系不上了。


他起初还抱着侥幸心理,以为是网络问题,直到上网查到相关消息,他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血汗钱啊!小本经营一天只挣100元,这点钱对我来说是家里的命根子,”


孙先生无奈地说,“他们具有商务部资质,我才相信他们,结果落得今天这个下场。”



多家公司爆雷,数千人梦碎


孙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赴澳打工的骗局在中国各地层出不穷,受害者数量不断攀升。


据悉,仅河北谦谦一家公司,就已经有数千人因被骗而蒙受损失。而这样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河北,四川也有类似的劳务公司被曝卷款跑路。



成都的小刘是四川环洋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的签约者。


今年2月底,他向公司支付了3万元费用,满心期待10月份能拿到赴澳工作的签证。


但到了8月份,公司的人就彻底联系不上了。


消息传出,公司老板早已跑路。


更离谱的是,这些公司的办公场所,表面上是高档写字楼的豪华隔间,实际上却是空壳企业,根本没有任何实际业务。


“听说受骗人可能成百上千,金额或许高达上亿元,”小刘无奈地表示。



这些公司是如何骗取人们的信任的?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河北谦谦还是四川环洋,这些公司大多打着拥有官方资质的旗号,并且采用层层代理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客户。


更令人痛心的是,不少所谓的“劳务公司”其实根本没有任何出国劳务派遣资质,甚至是彻头彻尾的“黑中介”。


江西一家公司的手法堪称经典:他们通过网络营销引流,向人们承诺“低成本高回报”,签订合同后收取约1.7万元的费用,实际上根本不为客户办理任何手续。


客户一旦想退款,只能拿回一半甚至更少的钱。



这样的“空手套白狼”操作,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骗取了全国数百名务工者,总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


虽然这一诈骗窝点已被端掉,但这类骗局显然还有更多未浮出水面。


在这场骗局中,受害者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孙先生每天夜不能寐,想起自己用血汗换来的积蓄被骗,感到无助和愤怒。


他表示:“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追回钱,别的已经不敢多想了。”



在四川,更多受害者抱着同样的诉求四处奔波,但得到的回应往往是“案件还在调查中”。


他们在网络上发帖求助,试图找到更多人组成联盟,却收效甚微。


为什么一次次的骗局发生,仍然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相信这些高薪承诺?


或许,正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不易,让人们选择去相信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机会。


02

中国“假学生”涌入至澳洲爆金币,政府加大力度严查


李宏杰今年28岁,来自河北省的一个小县城。


之前在中国,他每天骑着电动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送外卖维持生计。


然而,他一直相信,自己的生活应该有更好的可能性。


今年10月,李宏杰拿到了澳大利亚4年多次往返的学生签证。


踏上这片陌生土地时,他怀揣着满满的期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然而,他的澳洲梦并没有从校园生活开始,而是在工地的钢筋组中拉开了帷幕。



“这里工作很爽,不累,轻松得很。而且都是给现金,不用交税。”


这是李宏杰初到工地时的感受。他在接受一位接机人安排的“入职服务”后,缴纳了600澳元的费用,安顿下来。


从房子到银行卡,这些中介都一手包办,让他迅速融入这套“留学生打工体系”。


但实际上,李宏杰的日常并不像他最初形容的那样轻松。


每天早出晚归,他的主要工作是工地上的清理和简单的体力活,一周工作六天,每天8到10个小时。


“其实挺累的,但想赚钱啊,这边时薪高,做三年存100万都不是问题。”他说。



而学习,仅仅是为了维持签证的“幌子”。


语言班的课程下午6点开始,一周只需去两到三次,他坦言“完全可以应付”。


甚至连申请学校时的专业是什么,他也不清楚,只是随中介的安排走。


李宏杰的经历并非个例。19岁的齐航星来自河南,他通过同样的渠道来到澳洲,如今在工地负责钉板和抹灰。


他说:“我高考只考了300分,英语几乎不会。但这边不需要,我就是来赚钱的。”



齐航星每天工作10小时,一周工作六天。


他说自己“干一天就累趴”,但相比国内月薪1500人民币的奶茶店工作,这里的时薪显然让他觉得值得。


在他们的社交圈里,工作成为谈论的主要话题,收入和时薪则是炫耀的资本。


有人初来乍到时薪23澳元,干了一段时间后升到29澳元,甚至还有“中工”一天能拿800多澳元。这些数字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但鲜有人提及学习,或对教育抱有真正的兴趣。



这些半工半读的“留学生”背后,是一条庞大的灰色产业链。


从国内的留学中介到澳洲的接机服务,他们被迅速引导到这套系统中,完成从“留学”到“打工”的角色转变。


一位中介透露,学生签证的申请已经成为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操作。


“学生过来后,我们会帮他们找到过渡性工作,还会建议他们拍视频宣传自己的日常,吸引更多人。”他说,“我们中介的宣传模式就是靠口口相传,靠学员吸引新的客户。”


更有甚者,有些学校甚至参与其中,为这些“学生”提供代考勤等服务。


表面上看,他们的教育体系依然在运转,但实际上,这些留学生的主要目标早已偏离了学习的本质。



随着“半工半读”现象愈演愈烈,澳洲社会开始反思这背后带来的影响。


澳大利亚的教育监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留学机构和学校的检查力度。


今年以来,多所私立职业技术学校因违规被撤销资质,数千名学生的文凭被宣告无效。政府还计划通过立法限制学生签证的发放数量,并提高语言和学术要求。


尽管如此,依然有大批人怀揣“爆金币”的梦想涌入澳洲。他们被高薪的诱惑吸引,却在现实中发现,这条路并非一片坦途。一些人赚到了一定的积蓄,但更多人则陷入了疲于奔命的打工生活。


03

小编结语


从劳务中介骗局到“半工半读”留学模式,这些看似通往高薪的捷径,却让许多人跌入灰色陷阱。


无论是被卷款跑路的务工者,还是工地上疲于奔命的“留学生”,他们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无奈,也揭示了制度漏洞和监管缺失的双重问题。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警惕骗局、理性选择,或许比盲目相信“爆金币”的诱惑更重要。


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