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 >

中国中介“代考代写,造假材料”还两头收钱?英国高校为避免破产“降分录取”海外学生?

收藏

中国中介“代考代写,造假材料”还两头收钱?英国高校为避免破产“降分录取”海外学生?

英伦圈 英伦圈 15天前 06:14

“半个月拿硕士学位,HR认可”“大专到博士最快只要五年”“学历低不要怕,海外读硕摇身一变就是高学历人才”...


越来越多的“海外速成学历机构”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英国的一年制研究生到底是不是水硕?没有了中国学生的英国大学,竟然“面临破产”?中国的教育机构都在“两头收钱”?


高校每年花5亿英镑,

专用于“招生中介佣金”?


据英国杂志网站《Big  Issue》消息,英国大学每年要花费5亿英镑用于支付教育代理机构(这个不透明且不受监管行业)作为佣金。


这些教育代理机构负责英国约50%的国际学生入学申请,每招到一名国际学生,机构就抽取比例不等的佣金,在中国等国家,这一数字已经高达70%。



国际高等教育专家、雷丁大学前全球事务副校长文森佐( Vincenzo Raimo) 表示,留学代理是“充当潜在国际学生和大学之间的中介的中间人”,并“希望为学生前往海外大学提供支持”。


各种教育代理机构确实帮助英国各大高校招到了许多国际学生,英国目前已经比原计划提前十年实现了招收60万国际学生的目标。


国际学生通常每年支付22000镑的学费,总学费达到了235亿英镑,这也是英国大学创收业务的重大组成部分。



很多年前,这些英国大学就开始执行 “返佣制度”,换句话说,留学机构帮助学生申请大学,大学会给中介提成,而大学给的佣金就是中介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卫报》消息称,教育代理机构中介本来可以填补英国教育体系的空白,帮助国际学生完成申请,但是很多机构伪造文件、编撰文书、造假材料,甚至还有些会提供“替考”“全包”“代课代写代考”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双重收费”在中国更为常见,学生一般要支付1000英镑或更多来完成文书申请,同时中介还会收取英国大学的返佣提成。



英国教育网站The Pie News对比了2017/18学年和2021/22学年的数据,发现过去五年间,几乎所有英国大学与留学中介的合作伙伴数量都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这些大学支付给留学中介的佣金也大幅上升。以罗素集团的埃塞克斯大学和约克大学为例,数据显示这两所大学在2021/22学年分别支付了超过900万英镑的佣金,以扩大其在海外的招生。


此外,杜伦大学的佣金支出在五年内增长了80%。2017/18学年,杜伦大学通过留学中介招收了244名本科生和1086名研究生,支付了250万英镑的佣金。而到2021/22学年,该校通过留学中介招收的本科生人数增加至411人,研究生增加至1206人,佣金也随之上升至450万英镑。



《卫报》消息称,大多数大学因为“商业敏感”拒绝披露开支,而一些声望较高的大学,如牛津剑桥则表示他们根本不与教育代理机构合作。



低分上岸名校,

博士学位也不值钱了?


除了通过中介招收以正常流程入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随着英国大学陷入财政危机,如今英国高校的招生正在以更低的入学条件招收预科生。


2024年初,《泰晤士报》一项秘密调查显示,英国顶尖大学集团——罗素集团(Russell Group)大学正在花钱聘请中介,以招收成绩远低于英国本土学生的海外留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中东、非洲和亚洲。



《泰晤士报》称,罗素集团有15所大学为海外留学生提供一年制预科课程,允许以远低于正常要求的A-level或GCSE成绩申请到本科课程。


它们分别是——杜伦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华威大学、诺丁汉大学、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利物浦大学、卡迪夫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伯明翰大学、南安普顿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



在留学中介的帮助下,国际学生只需在GCSE考试中取得几个C的成绩,就能进入竞争激烈的大学就读某些课程。


例如,申请布里斯托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时,国际学生只需A-level成绩达到CCC,杜伦大学要求为CCD,而埃克塞特大学和纽卡斯尔大学的要求更低,仅需DDE。这些大学还接受没有参加A-level考试但在GCSE中获得5个C或B的国际学生。


然而,这些课程通常要求英国本地学生在A-level考试中取得A*AA或AAA的成绩。此外,国际学生第一年学费的20%通常作为佣金支付给中介。


一位代表罗素集团四所大学的招生官在接受《泰晤士报》卧底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有捷径可走,为什么要选择最艰难的路呢?国际学生支付的学费更高,大学几乎能获得两倍的收入,所以他们会为留学生预留名额。”



据《卫报》和《金融时报》等英媒消息,约克大学已经准备采取“更灵活的方式”录取成绩低于预期的海外学生,这是英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招生和财务压力的最新迹象。


约克大学发言人表示,按规定本科生申请者的A-level成绩要求应该是A等级,但校方准备录取一些国际本科申请者,他们的A-level成绩可以是B或者C等级;研究生的录取要求也将放宽至2:2学位。


(图:金融时报)


并且罗素集团大学的工作人员告诉媒体,为了应对当前的财务困难,约克大学已经决定降低所有院系和项目对于海外申请者的收费。


约克大学一位发言人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


“我们并没有降低标准,‘费率’的变化是指对成绩不理想的国际录取者采取更灵活的招收方法。这一举措让学校在全球市场上保持竞争力,这对英国本地学生和海外学生都很重要,不能让地点和背景的不平等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图:卫报)


多所大学濒临破产?

“警惕中国成为主要生源国”!


多项数据显示,中国是英国国际学生的主要来源国,这为英国高校带来了显著的财政收益,但也引发了担忧。


《卫报》去年7月称,英国高等教育监管机构“学生办公室”(OfS)突然致函23所大学,警告他们不要过度依赖中国留学生,并要求这些学校审查应急收入计划,以防止国际招生突然中断的风险。


数据显示,在2021/22学年,所有国际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非欧盟学生总数的27%,远超其他国家。伦敦大学学院(UCL)和曼彻斯特大学是接收中国学生最多的两所高校。




《金融时报》分析称,英国的大学越来越依赖于利润丰厚的国际学生学费收入。


《卫报》专栏作家西蒙·詹金斯 (Simon Jenkins) 撰文表示:


自英国脱欧以来,欧盟学生人数锐减一半以上;曼彻斯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帝国理工学院等一些大学25%-33%的收入依赖中国学生。


(The number of EU students has plummeted by more than half since Brexit. Some universities, including Manchester, Glasgow, Sheffield, UCL and Imperial, rely on Chinese students alone for between a quarter and a third of their income.)



许多大学表示,面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竞争对手日益激烈的竞争,由于英国政府的政策,他们很难招收更多国际学生。


最先提出“抗议”的是考文垂大学,该学校在2023年报中显示,“英国政府近几个月来对移民和经济问题的反应对该集团招收国际学生产生了影响。”


而伦敦大学学院UCL最新的财务报表显示,2022-23年该校的学费收入增长了 17%,达到 9.29 亿英镑,而这增长几乎“完全由全日制国际学生群体的增长推动”。


(图:金融时报)


与2021-2022学年相比,利物浦大学去年新增了1500名海外学生,国际学生的学费收入从1.13亿增加到了1.51亿英镑,几乎超过了英国+欧盟学生总和学费的1.65亿英镑。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为了削减移民数量还减少了向国际学生发放的签证,今年很多海外学生不能由家人陪同来英读书。


英国移民政策收紧,工签最低工资涨到38700镑! 苏纳克重拳出击印度人,中国人"躺枪"?


伦敦国王学院KCL报告称,英国政府现在对中国留学生太过依赖,想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根据通货膨胀提高英国本地学生的学费。


这是2016年来的首次增费,当时的学费定为每年9250英镑。



报告还称,对于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大学)来说,招收英国本地学生是亏损的,只有多招收学费不受监管的国际学生才能让教育集团“盆满钵满”。


2021-2022年度,超过3100名中国公民在英国的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数字远高于美国、印度和沙特阿拉伯这三个排名第二国家的总和。


五年内,中国公民持有国际博士学位的比例从17%上升至28%,而欧盟博士生数量却下降了42%。国际学生占英国大学博士学位总数的近一半。


(图:卫报)


报告还称,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等新兴大国不太可能成为中国的替代品(With large emerging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unlikely to be plausible substitutes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KCL 报告还指出,中国博士生集中在领先的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80% 的博士生在罗素大学集团的大学学习。


罗素集团九所大学在2021-22年度有超过5000名来自中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仅UCL的44000名学生中就有超过 10000名中国学生。


(图:Google)


去年9月,《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格伦·奥拉哈就撰文表示“英国大学到了危险的临界点”。



格伦表示,英国作为经济强国,拥有历史悠久声名远扬的高等教育机构,本该是提高国家海外形象、软实力和经济收入的“聚宝盆”。



但不开心的学生、愤怒罢工的老师、不评分的考试、有毒一般的教资关系、不断取消的课程、没有宿舍的学生和持续膨胀的债务让全球竞争对手都惊讶发问:


到底哪里出了错?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email protected]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