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澳洲或要大规模吃虫!3种可食用昆虫已批准!将出现在超市!

收藏

澳洲或要大规模吃虫!3种可食用昆虫已批准!将出现在超市!

澳洲小黄鹅 澳洲小黄鹅 2024-07-23 18:43


近日,澳洲传出了一个炸裂的消息:澳洲政府批准了3种昆虫供人食用,分别是巨型黄粉虫(super mealworms),蟋蟀(house crickets)和黄粉甲虫(mealworm beetles)!


这些虫都长啥样?小编找了一些不那么刺激的图,大家可以瞄一下它们的样子……


巨型黄粉虫


蟋蟀


黄粉甲虫


这些昆虫在澳洲被认为是“新食品”,因为它们以前不是澳洲传统饮食的一部分,所以需要监管机构的批准。


很多澳人连凤爪、猪蹄、动物内脏之类的东西都不吃,这次竟直接跳过了这些,直接要吃起昆虫来了!


澳人有多抓狂,可以想见……


心存芥蒂?高档餐厅已开卖!


这些年,澳人其实也在慢慢接受昆虫入菜,一些著名的高档餐厅甚至也推出了“虫子宴”!红酒配的可能不再是牛排一类,而是昆虫烧成的菜……


比如维州的Attica和Vue de Monde餐厅用蚂蚁和蟋蟀入菜。墨尔本Vue de Monde餐厅可是在2019年世界最佳餐厅排行榜排第65!


顾客可以在价值350澳元的主厨试吃菜单上品尝“哈密瓜和绿蚂蚁”这道菜。



大家最关心的口感问题来了:


据说绿蚂蚁在昆虫里算是比较受欢迎的,吃到嘴里有一种辛辣刺激的独特味道,还有点酸酸的……


对此,餐厅的行政总厨Hugh Allen表示,可持续烹饪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需。


他希望昆虫料理更主流,不仅作为高档餐厅里的一种新奇选择,更应走进Woolworths等大众超市里。


“厨师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发声,并展示厨师如何在家里也能做到这一点,并为美食界的积极变化发声。”


Attica餐厅目前全球排名第97,在一份360澳元的套餐菜单中提供“Reko and Ben的野餐鱼籽酱”。其中的“鱼籽酱”就是用蜂蜜浸泡的绿蚂蚁!


墨尔本的Big Esso餐厅则用蚂蚁入酒,主打的绿蚁马丁尼(Green Ant-tini)人气火爆。该酒以绿蚂蚁加入杜松子酒制成的马提尼制成,并以柠檬片装饰。



这款绿蚁杜松子酒是与Adelaide Hills Distillery酒厂合作酿造的。酒厂创始人Sacha La Forgia一开始觉得用蚂蚁酿酒挺恶心的,但尝试之后发现蚂蚁是一种很棒的材料,而且与杜松子酒也很搭。


“绿蚂蚁有种酸橙、香菜混合的口感,还带股新鲜有活力的酸味。”。


其实蚂蚁是种高蛋白食材,含有多种酸和维生素,既可以做菜还可以入药,中国也有道菜叫“蚂蚁蒸水蛋”。只不过在西餐中蚂蚁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食材。


据悉,澳洲原住民就有食用昆虫的传统,所食用的本地昆虫种类超60种,具有代表性的是巫蛴螬和织叶蚁。



虫比肉好?三大优势很强劲!


明明有不少好吃又好做的肉类,为何澳洲盯上了这些看着就骇人的虫子呢?


因为澳人对蛋白质的需求很大,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消费群体之一,每人每年平均就要消耗110公斤肉类!


但随着全球人口增长,食物紧缺问题日益凸显。于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拓展食物来源、发掘“新食物”便成了当下的重要课题之一。



根据澳洲顶级科研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食用昆虫报告》,许多昆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铁,并且养殖所需的土地比家禽家畜少得多,可持续性很强,很适合作为食物!


比起传统的肉类,昆虫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第一是所需养殖空间小。养出100克的牛肉需要超160平方米的土地,而养出同样数量的黄粉虫只需要1.8平方米土地。因为昆虫可以垂直堆放在工业仓库中养殖。


第二是养昆虫消耗的饲料少,环保。蟋蟀和黄粉虫所需的水和饲料比牛、猪和鸡少,且产生的碳排放量仅约为牛的5%。



第三是可食用率高。牛身上只能出40%的肉被人食用,而黄粉虫、蟋蟀等则可以全部食用,而且它们的幼虫也能食用!


第四是蛋白质含量高。虫卵、蛹、幼虫及成虫体内的粗蛋白含量普遍很高,有些甚至超过人们常食用的鱼肉、牛肉、羊肉、猪肉、鸡蛋等数十倍!


其实,早在2008年,为了以环保的方式满足全球增长的食物需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就开始宣传将可食用昆虫作为食物了。


CSIRO也强调了需要更加可持续的蛋白质生产方式,以满足未来全球需求的重要性。



CSIRO还估计,到2030年,可食用昆虫产业等替代蛋白质产业在澳洲的产值将超40亿澳元,出口价值将达25亿澳元。


除了澳洲,新加坡近期也在赶上这一食用昆虫的潮流,而批准了16种昆虫供人食用,包括4种蟋蟀、2种蝗虫、2种蛾子和巨型犀牛甲虫幼虫。


新加坡的一家餐厅已经准备推出荔枝球配脆辣蟋蟀,还有蚕蛹寿司。


据悉,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食用昆虫的习俗,人类的食虫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在中国、墨西哥、埃及等数十个国家,考古均发现了古人食用昆虫的证据……


继承传统?打破成见很重要!


Ishka Bless在阿德莱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正好在研究将昆虫作为食物。她表示,这些昆虫有很大的成为美食的潜能。


“许多社区知道如何将昆虫做得好吃。我们必须承认并学习这些传统知识,同时也需要研究和了解如何使用现代食品技术来把昆虫加工成食物。”



Bless表示,虽然说澳洲有食用昆虫的一些传统,而且将昆虫作为食物也被证明有诸多好处,但人们总是对昆虫心存芥蒂,说到要吃它们总是难以克服心里的那道坎。


“多数澳人更觉得昆虫是某种害虫或污染源,而不是食物。”


Bless透露,目前澳洲养得最多的昆虫是黑水虻幼虫,这种昆虫是养来喂动物的。但是,养来供人类食用的昆虫特别少。由于养殖成本高且需求低,食用昆虫行业的发展缓慢。


“新兴食品行业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一开始总会很艰难。我们不仅面临着新行业的技术开发挑战,还面临着提高消费者接受度的挑战。”


“我们需要开展大量实践来找到养殖可食用昆虫的最佳方法。巨型黄粉虫、和黄粉甲虫可以先研磨成粉或制成糊状来打入市场。”



昆州一位议员则强烈抨击CSIRO推崇食用昆虫的报告,表示这种研究和倡议不仅浪费纳税人的钱,而且有违常识。


“CSIRO幻想我们都不再吃牛肉,而开始啃食挡风玻璃上的东西,这真的让我很不舒服。”


“当你问及CSIRO最近为我们伟大的农产业做了什么时,他们会告诉你推荐你吃蟋蟀!太荒谬了!”



对于昆虫很多人还是非常恐惧,即使磨成粉入菜知道后还是难以下口。但也有人一尝就爱上了这种新的口感。


在生活成本危机和环保、粮食危机等交织的今天,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昆虫很有可能会逐渐“爬上”我们的餐桌,从粉末状到原样出现,成为新世纪生活的新常态。


对于我们华人来说,吃虫子可能多少也有点挑战,但看到至少不会像澳人那么怕,心理素质还是有的:夜市上的油炸蝎子、蜈蚣和蝉蛹,谁没有看过几眼……


口感好、价格廉、有营养、好烹饪中多少得占一两个,最重要的是克服心里的那道坎,才能安心地将昆虫放入口中。这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




素材来源:SBS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