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干妈矿物油超标? 原来真相竟是这样!

老干妈等辣酱品牌被检测出含有矿物油。
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厂家是为啥要这么做,莫不是用矿物油炒辣椒豆豉,节省成本?
如今答案算是揭晓了,
原来是供油的大企业用装完化工液体和煤油的车运食用油!
煤制油是一种由煤炭加工而来的化工液体,如液蜡、白油等,其中含有的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等成分对人体有健康风险,长期食用可能导致中毒;而大豆油则是我们日常最常用的食用油之一。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这两种液体在运输过程中竟然可能出现“混装”,不少罐车在刚拉完煤制油,根本不清洗,直接装食用油!
近日,媒体曝光罐车化工油食用油混装,一些油罐车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涉及河北省三河市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等,引发关注。
事情曝光后
网友们瞬间炸锅
纷纷表示
“食品安全堪忧”
“不敢买豆油了”
“倒吸一口凉气”
还有网友呼吁追责
召回有问题的油
严查严处
涉事企业之一——中储粮7月6日公开回应称,已经开始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另一涉事企业——汇福粮油集团工作人员于7月8日回应称,官方已介入调查,并称涉事产品为客户自提的散装油。
8日下午,中储粮旗下食用油品牌金鼎被指在官方旗舰店下架,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当晚10点,记者在品牌方旗舰店搜索发现,相关产品可正常下单购买,客服称该品牌产品均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用煤制油罐车运输的食用油,可能流向了哪里?涉事企业又如何回应问询?一起来看。
天津一家生产食用油的公司门口,一名罐车司机正在擦拭卸油口。许多罐车不洗罐的话,司机都会通过擦拭卸油口来应付检查。图源:新京报
中储粮金鼎食用油下架又上架
此次被媒体曝光的两家食用油企业分别为中储粮全资子公司——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以及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7月6日,中储粮官方回应称,对此高度重视,已经开始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
7月8日,汇福粮油集团工作人员回应称,政府官方已介入调查,并称企业的成品灌装油质量是过关的,而且公司没有自主的油罐车,是客户派车来自提产品的,“我们公司以汇福牌出厂的油,全都是在本公司压榨生产、即时通过管道运输直接灌装,运输车辆卖出去的都是散装的油,都是客户自提的”。
公开资料显示,中储粮旗下有金鼎、鼎皇、华鼎、俏厨等食用油品牌。
天眼查显示,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拥有汇福、金汇福、全汇福、福满盈、福香等多个食品类别的注册商标。但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上,只有金鼎这一品牌有官方旗舰店,其他品牌虽然没有旗舰店,但在电商平台中依旧有产品在售。
7月8日下午,有网友发出截图称,金鼎官方旗舰店产品均下架,这一情况也被网友担忧称产品是否不安全。
同日晚间,记者搜索发现,旗舰店产品均可正常购买,金鼎客服回应称,如果产品下架,代表当前产品已售罄,金鼎食用油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金鼎电商旗舰店截图
煤油罐车混装的食用油流向哪里
据界面新闻报道,涉事两家企业(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为食用油的生产加工企业,属于整条产业链的中游位置,向上对接进口油料作物与油料种植的上游公司,向下便是包装运输、销售等下游环节。
它们的油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流通到消费端。
一种是以散装油形式卖给客户,这些客户通常是中小型的食用油分装工厂,生产桶装食用油再卖给消费者;或者是需求量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服务企业。
另一种则是直接包装成桶装食用油,以自有品牌通过渠道和经销商卖给个人或企业消费者。
例如汇福粮油官网显示,其主要品牌为金汇福和汇福。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隶属的中储粮集团则拥有品牌金鼎食用油。目前,针对上述事件,两家公司都表示自己品牌的食用油是安全的。
7月8日,涉事的汇福粮油集团回应称,卖出的散油都是客户自提的油,可以以任何形式流向市场,不清楚客户渠道流向是餐饮为主还是零售为主,唯独不是“汇福”牌的。
此外,前来运输的油罐车为客户自聘,汇福粮油公司对其资质有相应检查流程。
汇福粮油称,“涉及我们公司‘汇福’品牌的油是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而金鼎食用油的客服则表示,“金鼎包装油产品均采用厂内全自动一体化生产线灌装,产品质量没有任何问题,出厂前就已经包装好。”
那么,用煤制油罐车运输的食用油可能流向了哪里?
在汇福粮油官方公众号一则推文中,记者看到部分被汇福粮油称为散油销售客户的名单中,包括了三河亚王食品、上海浦耀农产品、上海楷烨粮油、北京世纪悦福、众和裕丰粮油、天津华科科技、保定宏海粮油、方顺联合粮油、沈阳中城供应链。
检索公开信息看到,上述公司中,有不少做的是餐饮供应链的生意。
目前,中储粮油脂(天津)与汇福两家公司尚未公布涉事食用油所流向的企业名单,而汇福相关工作人员则称公司积极配合调查,目前相关监管部门对公司的调查已经结束,一切以之后的官方通报为准。
在食用油产业链,实际上越往后延伸越难发现混装运输的问题。
“从中游过来的油,一般送到食用油分装工厂,再用生产桶装食用调和油。但在技术层面,由于主要是食品油量大,稀释了附着的煤油,这类油产出的产品则很难监控,在检测层面也很难检查出来。”一下游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相关人员表示。
据其介绍,食品生产企业却很难规避这种现象。“食品生产企业主要是采购桶装油为主,但主要认的是品牌,对品牌产品上游的生产链路无法获悉。”上述人员表示。
而要入口的话,在食品加工领域,由于煤油跟食用油混合后只是作为少量配料,因此大多数人也无法察觉,除非嗅觉特别敏感。
根据记者暗访调查所披露的罐装车“混用不清洗渐成常态”情况,一到了部分涉事企业那里,似乎都在试图“大事化小”,比如汇福粮油就强调自家成品罐装油品质依然过硬,而报道所涉运输车辆都是“客户自提”。
到底是罐装车行业普遍乱象,还是企业描绘的个别情况,第三方监管部门的调查必须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不能再和稀泥,把水搅浑了。
“食品安全大于天”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要让公众看到行动,要在发现问题后不护短、不犹豫,让突破红线的问题企业有切肤之痛。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