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悉尼华人老妪遇“祈福党”,$20万毕生积蓄被洗劫一空!警方:取证难,比迷药更可怕...

【本文译自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作阅读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态度和立场】
当Laina Chan的至亲在悉尼内西区街头遭遇精心设计的骗局,被骗走近20万澳元现金和珠宝时,这位律师的第一反应是:背后必定藏着更险恶的阴谋。
Mei Lin平日“对钱财极为谨慎”且没有宗教信仰,却在骗子声称需要“开光祈福”才能避免家人受灾时,主动交出了毕生珍藏的贵重物品。
Mei Lin只是悉尼数百名、全球数千名受害者中的一员,他们都成为了这起国际骗局的目标。由于报案率低,很难估算受害者的总人数,但根据英国、美国、加拿大、香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已知案例,经济损失总额可能已超过1亿澳元。
这种“祈福骗局”据信始于21世纪初的中国和中国香港。2002年香港就记录了800起相关报案,此后该骗局蔓延至全球各地,海外华人成为主要受害群体。
当Chan律师意识到Mei Lin可能遭遇了高度专业化的国际犯罪集团时,她坚信骗子使用了俗称“devil’s breath”的zombify,将Mei Lin“催眠操控”使其就范——这个推测她已转达警方。
“当我指出这是全球性骗局时,警方表现得很怀疑...我感觉他们根本不信犯罪分子使用了药物。他们根本不相信我说的任何话。”Chan律师表示。
这种街头骗局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多幕剧,需要三名骗子各司其职。一场刻意制造的“偶遇”在街头上演,随着骗子们轮番登场,事态迅速升级。短短数小时内,受害者就会主动筹集并交出钱财珠宝。
85岁的Mei Lin至今仍为受骗感到难堪——她平日生活完全自理,也没有重大健康问题。她不愿多谈此事,始终未向家人透露当时为何会交出约20万澳元的财物。
但她在警方笔录中描述的情形,堪称这类戏剧性骗局的教科书式案例。
2018年1月11日,Mei Lin在悉尼Homebush West区Henley路的邮筒投递文件时,一名神色慌张的亚裔中年女子上前搭讪,声称正在寻找一种能救女儿的奇药——她受伤的女儿血流不止。
这时第二名女子佯装偶然听见,加入对话表示认识能帮忙的“神医”。闲聊中她刻意透露自己也是马来西亚华人。两人随即搭着Mei Lin肩膀将她引至僻静街道,与一名自称认识神医的男子会合。
待支开第一名女子去取“祈福钱”后,男子转向Mei Lin,危言耸听称若不做法事,其女儿将遭怪病夺命。更令Mei Lin惊疑的是,对方竟能说出女儿生活的细节。
第二名女子随后“护送”Mei Lin回家取物。当老人在屋内收拾价值19.6万澳元的传家珠宝时(包括她最珍视的1970年代在马来西亚购置的1.87克拉钻戒),该女子始终在门外守候。
二人又转战Strathfield Plaza。Mei Lin在联邦银行分行取完当日限额5000澳元现金装入布袋时,那名女子始终在ATM机附近“望风”。
接下来的情形至今令Mei Lin困惑不已。当她们回到Henley路与那名男子碰头时,她完全不记得自己何时交出了布袋,只恍惚记得对方突然将布袋塞回她手中,叮嘱她“带回家放在床边三个月”。
“千万别打开。”对方警告道。
驱车离开时Mei Lin渐生疑虑。刚到家她就掀开布袋,发现里面只剩下一瓶水和两支蜡烛。
Mei Lin向姐夫坦白后向警方报案,但调查迟迟没有进展。监控录像始终未能调取,涉案人员也未被抓捕。面对警方的不作为,又难以接受Mei Lin竟会如此轻易受骗,Chan律师决定亲自介入此案。
Chan律师强调,Mei Lin素来不信“开光祈福”之说,虽对家人慷慨,但平日用度极为节俭。“除非被下药操控,否则绝不可能发生这种事。这套说辞根本荒谬至极。”
通过咨询司法系统的关系,Chan律师最终确信东莨菪碱(scopolamine)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这种能让人丧失自主意识的药物,完美解释了Mei Lin为何会反常配合骗子的要求。
“他们靠近你,轻轻朝你吹一口气,你甚至都察觉不到被下了药,但剂量刚好能让你变得极度顺从——就像被催眠一样。”
Chan律师并非唯一认为亲人遭东莨菪碱操控的家属。2024年,英国受害者之女Tuyet van Huynh向BBC透露,伦敦监控录像显示她母亲“像僵尸般对骗子言听计从”。
Huynh坚信其母与Mei Lin情况如出一辙:平日毫无迷信观念,却突然对荒诞要求百依百顺,“唯有药物能解释这种反常”。
东莨菪碱(犯罪领域俗称“devil’s breath”)属于茄科生物碱,其提取自全球温带常见的曼陀罗花(又名“angel’s trumpets”)。这种天然毒素只需微量即可摧毁人的自主意识——哥伦比亚犯罪团伙曾用它制造“活体提款机”案件,受害者会主动交出银行卡并告知密码。
“在哥伦比亚等拉丁美洲国家,利用东莨菪碱实施盗窃的案例早有记录,”刑事专家指出,“如今欧洲相关报案数量正在持续攀升。”
根据2013年的一项研究,“粉末状东莨菪碱无色无味,通过呼吸道吸入后,受害者最快在几分钟内就会进入受控状态。”
“最棘手的是,”新州警方发言人表示,“该物质24小时后就会在体内完全代谢,这给取证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今年4月,新州警方西北都市区针对悉尼多地(包括Ryde, Burwood, Parramatta、Hornsby等区域)集中爆发的“祈福骗局”报案,专门成立行动组展开统筹调查。
7月,警方正式起诉两名中国籍嫌疑人,并对另外七名涉案人员发出逮捕令。这批嫌犯涉嫌在过去两年实施85起诈骗,涉案金额超过300万澳元。警方确认至少存在50名犯罪嫌疑人,其中25人身份已查明。
本次调查仅针对2023年7月后的案件。像Mei Lin这样2023年前报案(更遑论大量未报案)的受害者,使得悉尼实际受害人数必然已达数百之众。
Chan律师质疑,考虑到此类骗局的跨国性质及早在2023年前就存在针对Mei Lin等受害者的作案,为何当局未能更早采取系统行动。
目前尚不确定Mei Lin案件是否与当前查获的犯罪集团有关。
虽然警方曾调查Mei Lin案件,但Chan师认为地方警力难以应对这类跨国精密诈骗:“我们分散的警务体系缺乏协同作战能力,即便抓获这批罪犯,另一伙人可能已在邻近区域继续作案。”
全球执法部门在追捕这些诈骗犯时都面临巨大挑战——他们通常持旅游签证频繁出入境。
在7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警探总督察Guy Magee将这类罪犯称为“飞进飞出型(FIFO)犯罪分子”:“这些有组织的犯罪者会在两年内往返多达20次,每次只作短暂停留。”
Magee特别提到诈骗案件(尤其是华人社区)的低报案率:“根据经验判断,实际犯罪数量至少是我们掌握数据的两倍。”
“最可耻的是他们专门利用文化同源的优势作案,”他谴责道,“这些人深谙自己同胞的文化心理,却将这种认知转化为犯罪工具。”
编译:Jayne
原文链接:
https://www.smh.com.au/national/nsw/this-sydney-woman-lost-200k-to-a-notorious-street-scam-her-family-blames-a-zombie-drug-20250723-p5mh2x.html
编译声明:本文系本站编译和整理自英文来源,未获本站书面授权严禁转载!在获授权前提下,转载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本文出处和具体网页链接。对未注明而擅自转载者,本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