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悉尼妹代言美国知名牛仔裤广告翻车!全网狂喷:把白人至上玩成时尚了?

收藏

悉尼妹代言美国知名牛仔裤广告翻车!全网狂喷:把白人至上玩成时尚了?

北美省钱快报 北美省钱快报 08-03 06:14

最近American Eagle幽默地搞了个广告,结果却翻了车。


他们找来因《亢奋》走红的金发碧眼性感女星悉尼妹(Sydney Sweeney),推出一条主打文案是:“Sydney Sweeney Has Great Jeans” 的广告。


你以为是裤子?不,它还暗戳戳玩了个谐音梗,“Jeans”=“Genes”,字面上夸裤子,骨子里却在说Sydney“基因优秀”。


这广告的重点显然不是裤子,而是Sydney的身材。从车盖上的性感扭动,到沙发上拉牛仔裤拉链,再到一本正经地念生物课文:


"Genes are passed down from your parents. They determine things like your hair color, your personality, your eye color..."


翻译:“基因是由父母传下来的,它们决定了你的头发颜色、性格、眼睛颜色……”


紧接着她话锋一转:


"...My jeans are blue."


“……而我的牛仔裤是蓝色的。”(我的基因是蓝色的,也可以理解成我的眼球颜色是蓝色的)


然后广告旁白用低沉磁性的声音收尾:


"Sydney Sweeney has great jeans."


“Sydney Sweeney拥有很棒的牛仔裤。”(实则双关:也可听作“基因很棒”)


这段设计不止是个“文字游戏”,它巧妙地包装了某种审美:年轻、白人、金发、性感,才能拥有所谓的“优秀基因”。


在一个讲求包容多元的时代,这种隐喻显得格外刺眼。


图片来自alo,版权属原作者


卖裤子还是卖“白人基因”?


让我们直白一点说,当你在广告中强调“great genes”,而画面里只出现了一个金发碧眼白人女性,似乎就是在传递一个价值信号:这种长相才叫“好基因”。


广告一出,社交平台立刻炸锅:

  • “这难道不是白人至上主义的广告话术升级版?”

  • “包装成梗,其实是白人凝视的复刻。”

  • “AE到底活在哪个时代,居然还在复用这种旧模板?”


还有网友做起了meme:



而更细思极恐的是:这支广告恰好引用了1980年Calvin Klein争议广告的结构,当年Brooke Shields也在说:“你知道什么在我和Calvins之间吗?什么都没有。”当时被批过度性暗示。


图片来自alo,版权属原作者


四十年过去了,但那套靠女性身体吸睛、以白人金发为审美模板的套路,却一成不变。


American Eagle回应了吗?回应了,但像没回应


风波发酵几天后,品牌终于在Instagram上发了个轻描淡写的声明,核心意思是:


“‘Sydney Sweeney Has Great Jeans’ 是对牛仔裤的赞美,而不是别的。我们希望大家都能穿上AE牛仔裤,自信做自己。”


除此之外,没有道歉,没有解释。



听起来很政治正确,但问题真的是裤子吗?广告里真的想要表达“每个人”都可以?还是在定义哪种血统有资格被叫“Great”?


更讽刺的是,这个宣传项目甚至推出了Sydney同款限定牛仔裤,标榜“代表自信、性感和现代女性力量”。


营销带来的流量,也带来了愤怒


然而,有意思的是,这场风波不仅没有拖累American Eagle,反而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正向商业效果。


广告公布后第二天,American Eagle的股价居然应声大涨,单日飙升超过10%,市值增加约2亿美元。随后几天涨势仍在延续,一周内累计涨幅一度达到30%,直接令原本股价低迷、几乎被年轻人遗忘的品牌摇身一变,成了投资者热议的“迷因股票”(meme stock)。



简而言之,就是争议越大,热度越高,钱也跟着多。哪怕这个广告在道德评价上被批得体无完肤,它依然带来了真金白银的资本追捧。


悉尼妹也被质疑:她真的是“无辜代言人”?


除了品牌本身,Sydney Sweeney本人也没有逃过批评。


她并非第一次因为“价值观偏向”惹争议:早前曾因参加家人支持特朗普的生日派对、佩戴“蓝线旗”(Blue Lives Matter)配饰等行为,被网友指责立场模糊甚至“右倾”倾向。


图片来自alo,版权属原作者


虽然她本人从未公开明确政治立场,但她也从未对类似争议表态或澄清。


这次广告事件中,Sydney也选择了继续营业、晒自拍、宣传作品,对争议保持沉默。



不少人就此指出:

  • “她明明知道广告文案的双关含义,却依然欣然出镜。”

  • “如果她真觉得自己的‘Great Genes’只是裤子,为什么从不正面回应?”

  • “她的‘无辜形象’其实是一种伪装,她是整个‘白人精英美学体系’的受益者。”


换句话说,在这种高度策划的商业项目中,代言人不是没有选择,只是她没有选择站出来承担任何争议。


图片来自dailymail,版权属原作者


广告确实火了,Sydney也上了热搜,大家纷纷说这广告“赚翻了”。可冷静想想:流量来自哪里?在TikTok、Reddit和X上,反对声音越来越多:


  • “这不是性感,这是肤浅的审美绑架。”

  • “一个品牌想靠女性身体做流量,就别谈什么赋能。”

  • “AE是不是以为我们看不懂‘Great Genes’的双关?不是幽默,是冒犯。”


甚至有网友直接开贴讽刺:“感谢AE提醒我,它的牛仔裤不适合我这种‘非主流基因’。”


Sydney很美,这不需要广告来证明。但当广告用“她的基因好,所以她很美”的逻辑来卖裤子,就很难评了...


American Eagle想要的,也许是一次性感出圈,但他们却不小心打开了某个的潘多拉盒子...


性感从来不该是一种审美独裁,更不该成为掩盖种族、性别偏见的滤镜。


当我们被一条牛仔裤广告提醒:谁被定义为“Great”,谁又被默默排除在外?也许该换的不只是裤子,而是这个品牌了。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