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突发!! 澳洲大批华人被裁?! 岗位全被印度人接管! 网友集体炸锅了...

收藏

突发!! 澳洲大批华人被裁?! 岗位全被印度人接管! 网友集体炸锅了...

大澳网 大澳网 11天前 11:56

澳洲职场大变天?!华人被裁,岗位全留给印度人干了?原来,越来越多印度人蜂拥而至,拖家带口、组团定居、疯狂抢占技术岗!


从高校到职场,哪哪都是印度面孔,更离谱的是——澳洲政府还给他们开绿灯?


网友怒吼:澳洲,正在变成India 2.0!



01

印度人狂涌澳洲,一人来澳带一家?官方政策竟“开绿灯”?


最近几年,在澳洲的街头、学校、写字楼、医院乃至政府部门,越来越多的华人悄悄发现了一个变化——身边的印度人,仿佛一夜之间多了起来!


走在墨尔本CBD的主干道上,咖喱味咖啡店、印度超市遍地开花;


坐地铁,耳边传来最多的语言已经从中文变成了印地语;



办公室里新来的同事也越来越多是印度面孔。


这可不是错觉——数据早已说明了一切!



2024年,印度学生在澳洲大学的入学人数突破13.9万人,占所有国际学生的20.24%。


这还只是学生群体,如果算上通过各种签证“打擦边球”留下的家属人数,那规模更是惊人!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在其他国家收紧政策时,澳洲却对印度人敞开了双手!



美国在查社交媒体、取消预约、限制留期,英国直接把毕业后停留时间砍到18个月。


反观澳洲,2023年,总理阿尔巴尼斯亲自飞去印度,签下了“澳印移民与流动性伙伴协议”,为印度人来澳留学、工作、定居全面开绿灯。


这个协议规定:印度学生可以申请五年期签证,毕业后最多可在澳工作八年,连担保人都不用提供!



于是你会发现,印度人不仅自己来澳洲,还带着一家老小一起来!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澳洲已有12万以上的外国学生亲属通过“次要申请人”签证入境,五分之一根本没有参与任何学习活动。


每个月,接近9000名以“学生配偶”身份的人涌入澳洲,而他们中的大多数,正是印度人。



这也难怪,社交平台上已经有华人调侃——“印度人来澳洲像压缩包,一人落地,解压出一家。”



而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他们确实很懂玩法。


不像很多华人留学生追求名校、热门专业,印度人则精准锁定“移民通道”。


什么IT、护理、幼教这些好移民的职业是首选,实在读不下去就转去读厨师、木工等技工课程,继续混工签、移民分数。


他们会去偏远地区拿加分,主打一个“能留下最重要”;


他们不在乎学校排名,只看课程是否容易毕业、是否能评估。


一位在塔州的网友直言:“我们整栋楼都是印度人,一个家族来了四户,孩子读书,配偶上班,爷爷奶奶带孩子,阵仗堪比移民大军。”


这背后,不仅是个人选择,而是政策在“变相扶持”。


当其他国家都在控制国际人口涌入,澳洲却反其道而行,导致整个社会被“溢出的人口”严重挤压:房租涨、医疗等资源紧张、华人就业更难。


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02
大批在澳华人被裁,岗位全留给印度人?

如果说“身边印度人变多”还只是生活层面的不便,那么工作领域里的变化,则更让人感受到深深的不安。


近年来,澳洲本地多个行业掀起“外包热”,为了削减成本,不少企业直接把工作岗位打包交给了印度团队。


特别是金融、IT、电信、政府服务等行业,几乎已经被印度承包——华人岗位大量流失,本地员工也被裁得怨声载道。



联邦银行、医保中心、公共热线的客服中心…都在悄悄转移业务至印度!


不少在职华人吐槽:“我们项目组裁了一半,外包给印度之后效率暴跌,光语言沟通就鸡同鸭讲。”



还有网友无奈地说:“印度同事集体请假很常见,今天祖母病了,下周叔叔摔了,一家人轮着生病。”


但即便如此,企业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了印度——因为便宜!



一位网友算了一笔账:在澳洲,聘请一个IT要$9000澳元/月,但印度同等岗位只需$5000,甚至还能雇俩人;


有些中小企业甚至找到“免费干”的印度外包团队!


澳洲人当然不满。


尤其当银行裁掉澳洲员工,却继续在印度扩招时,议员都怒了,称这根本是在“出卖澳大利亚”。



那为何政府还无动于衷?因为这背后,不只是企业省钱的问题,更涉及整个移民系统的“隐性政策偏向”。


他们知道:印度是“最稳定的输出国”,有人口红利、有英语基础、有配套的政经协议,对澳洲来说最“好用”。


而真正被牺牲的,恰恰是本地华人、以及原本依靠技术和专业扎根澳洲的人群!


03
小编结语


这几年,印度人在澳洲的存在感确实越来越强。

从留学到就业,从陪读到技术移民,不仅一人来澳,往往还“拖家带口”一同落户。政策宽松、路径明确、区域倾斜,让他们的增长呈现出“井喷式”态势。不只是校园,连职场、社区、租房市场,也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这一趋势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但如今已成为许多澳洲居民感受到的现实变化。但当一个群体的规模快速膨胀,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思考:这个国家的资源、制度、机会,是否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再分配?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