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中国要对英国免签30天了?英国航空喊话:坐不住了请求加入......

最近刷油管,看了不少外国人来中国打卡的vlog,你别说,在重庆逛洪崖洞、长沙尝正宗臭豆腐、东北早上排队赶早市,看着还怪有意思的。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的过境免签政策,对很多国家的游客来说,不用办签证,非常方便。而且,如果持有部分国家的护照,甚至可以享受中国30天免签计划,可以大玩特玩一圈了。
不过,问题来了——你以为所有国家都能享受这波便利吗?不好意思,英国人请先排队办签证。
最近,连英国航空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喊话:咱们能不能也加入一下这个“朋友圈”?
1
英航喊话:请求中国给英国开免签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航空公司最近发出了一个“小愿望”:希望英国能被中国纳入30天免签政策的国家名单中。
近年来,中国正在有条不紊地扩大免签的“朋友圈”。截至2024年6月,已经有55个国家或地区被纳入中国的30天免签计划,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一众欧洲老牌强国。
可英国却没在这份名单里。虽然去年起,英国护照持有者被纳入了中国的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允许在中国停留最多10天,但前提是必须第三国中转,像伦敦——上海—— 东京这样的路线才符合条件,不能直飞来回。
英国航空的首席规划与战略官尼尔·切尔诺夫在上海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英航方面正在积极与英国政府以及中国政府进行沟通,探索推动英国加入免签国家名单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这将成为刺激需求、提升中英之间人文和商业交流的一种方式。”切尔诺夫补充道。
其实,英国航空的这个诉求背后,是明显的市场信号。在免签政策放宽之后,中国游客数量有所上升,随着一些外国博主开始拍摄中国旅行vlog,在评论区可以看到,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有了去中国旅游的计划。
而航空公司作为连接两国的“空中桥梁”,自然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吸引更多旅客,提升航班上座率,带动旅游经济。
当然,这类免签政策的达成通常需要双方政府的长期协商,并非“一拍即合”的事,更不是一个航空公司能左右的。
但英国航空的发声,至少让这个议题重新进入了公众视野,也许不久的将来,两边的交流真会变得更方便。
2
欧洲航空公司削减,中国航空公司扩大
除了免签问题引发关注,2024年欧洲各大航空公司对中国航线的调整,也悄然揭示了全球航空市场的一轮“再洗牌”。
先来看一组让人有点意外的数据:今年,包括北欧航空、维珍航空、英国航空、汉莎航空和波兰航空在内的多家欧洲航司,要么暂停、要么大幅削减了飞往中国的航班。
连向来稳定的法航–荷航集团也宣布,将从2025年1月开始缩减北京和上海的航班数量。英国航空则选择了“留一手”——砍掉北京航线,保留了伦敦飞往上海的航班,但规模远不如从前。
如今,整个欧洲大陆剩下还在坚守中欧航线的航司只剩下7家,远不如2019年的14家“热闹场面”。
这7家包括:白俄罗斯航空、芬兰航空、塞尔维亚航空、土耳其航空、英国航空、汉莎航空和法航–荷航。换句话说,过去那些常见的欧洲航司,如今飞中国的身影已经越来越稀少。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不止一个。
首先,自2022年3月以来,包括欧盟成员国、英国和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无法飞跃俄罗斯领空,于是,过去那条高效、节省时间和成本的航线,一夜之间变成了禁区。
失去俄罗斯领空的欧洲航司,只能绕远路。这意味着飞行时间拉长,燃油开销暴涨,机组人员也得轮换得更频繁。
一来一回,运营成本陡增。以维珍航空为例,他们表示,伦敦飞上海的航班现在绕开俄罗斯,单程航程就增加了两个小时,还得额外安排更多乘务组,堪称“高空马拉松”。
这直接影响了航司的财务表现,也削弱了它们在中欧航线市场上的竞争力。毕竟,中国的航司——比如国航、东航、南航等——仍然可以飞越俄罗斯领空,占尽先机。
所以,趁着欧洲航司收缩市场之际,中国航司迅速补位,动作频频。
2024年,中国多家航空公司几乎是在“狂飙式”拓展中欧航线。
首先是中国东方航空,一连上新多条重磅航线:
2025年7月17日,将开通上海—哥本哈根航线,每周三班,填补北欧航空撤出后留下的空白。
2025年7月9日,还将开通南京—巴黎直飞航线,再度扩大在欧洲的版图。
今年6月起,东航还恢复并加密了上海—米兰与上海浦东—日内瓦航线,此外,上海—威尼斯的航班频率也提升至每周四班。
中国国际航空也不甘落后。今年4月,他们恢复了成都—巴黎的每周航班。
与此同时,四川航空也上线了成都—马德里的直飞航线——这可是两座城市之间唯一的直飞航班,不仅提升了成都的国际通达度,也给西班牙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而海南航空的扩张更是“密集式”的:3月开通了奥斯陆—北京航线;5月上线了海口—伦敦希思罗机场的航线;去年12月恢复了成都—维也纳,并在11月重新运营马德里—深圳航线。
除了中欧航线外,中国还在另一个方向展开布局:土耳其。
2024年5月,中国与土耳其签署了一份全新的协议,将两国之间的客运航班权从每周21班提升到49班——这可是15年来最大规模的扩容!
这不仅让土耳其航空获得了飞往成都、乌鲁木齐和西安的权利,还推动中国东方航空在6月开通了西安—伊斯坦布尔的直飞航线,继上海之后打通第二条直飞土耳其的国际航班。
数据显示,2024年中土之间的双向客运量预计将达到约55.5万人,远高于2023年的26.7万人,也超过了2019年的44.9万人。
此消彼长,市场在悄悄地重新洗牌。
3
维珍、英航相继撤退,中英航线怎么了?
与英航喊话免签比起来,割裂的是现在的中英“空中纽带”正悄悄地发生改变。
去年7月,维珍航空率先放出消息:将在夏季航季结束后,彻底终止其飞往中国大陆的唯一一条航线——伦敦希思罗机场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条航线的最后一班飞机将在10月25日起飞,次日返程后,就此谢幕。
更早前,维珍早已和中国香港“分了手”——2022年,他们宣布永久关闭伦敦—香港航线,连香港的办事处也一并关了,结束了在香港近30年的运营史。从曾经的亚洲布局,到如今的相继“撤点”,维珍在华的版图几乎清零。
而没过多久,英航也紧跟其后。2024年8月,英国航空宣布,将从10月26日起暂停其伦敦飞往北京的航线。
但转念一想,航司又不是做慈善的。飞机不是说飞就飞,背后涉及航油、人力、停场费、国际航权、旅客需求等一整套算得极细的经济账。如果航班上坐不满,利润还不如转头去飞纽约或者迪拜,那自然是该砍就砍。
很割裂的是,英航一边在减少中国航线,另一边却“喊话”中国,希望英国也能加入中国的30天免签国家名单。这波操作也引发了不少调侃——航班都不飞了,你让人家免签来干啥?
但仔细一看,这反而暴露出一个事实:航空公司不是不想飞,而是想飞得值、飞得赚。
再看看现实情况,其实不少外国人确实有在“探索中国”。你刷一刷油管,确实时常可以刷到外国人游中国的视频。但从航空公司的视角看,这波“外国人游中国”的数据,还远远没有恢复到一个能支撑航线盈亏平衡的程度。
小编自己回国时也留意到,飞机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外国乘客,但多数是要转机去日本、韩国、泰国甚至越南、印尼,真正把中国当做“目的地”的,还是少部分。
所以说,中国在旅游硬实力方面其实很强,基础建设强、景点丰富、食物好吃,但还有不少可以打磨的细节。
说到底,航司的动作是结果,不是原因。真正能留住航线、吸引航班、让英国航空重回北京、让维珍回头看中国的,不只是“免签”,而是这个市场是否足够有吸引力和回报率。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