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澳洲超市“假品牌”全面统治货架?你买的不是便宜,而是套路!

收藏

澳洲超市“假品牌”全面统治货架?你买的不是便宜,而是套路!

澳洲财经见闻 澳洲财经见闻 12天前 07:01


1

生活成本高企,澳洲人购物方式正在改变


2025年的澳大利亚,物价涨、利率高,人人都在勒紧裤腰带。


加息带来房贷压力,能源账单飙升,就连日常杂货的价格也一再刷新新高。



面对生活成本危机,不少家庭做出了同一个选择:


转向更便宜的超市自有品牌(home brand)。


你是否也曾在货架上选过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 Woolworths Essentials的纸巾

  • Coles的KOi洗发水

  • Aldi的Logix洗碗块、Just Organic茶包

  • Woolworths Macro Wholefoods健康食品


这些产品通常价格亲民,包装简洁甚至有些高端感,逐渐取代了原先熟悉的大牌品牌,成为越来越多人购物清单里的“常驻嘉宾”。


数据显示:


  • 2025年第一季度,Coles的自有品牌销售增长13.7%,达到29亿澳元

  • Woolworths同类产品销量增长也超过9%,其中健康类、主食类产品增长尤为明显

  • Aldi更是凭借 “全店几乎都是自有品牌”的模式,吸引大批“性价比党”消费者


在这场购物方式的变革中,你是否也悄悄“投降”?


2

看似独立,实则统一大后台?

“幽灵品牌”的悄然崛起



如果说“Coles牌”或“Woolworths牌”还让人一眼识破,那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些品牌:


  • Bell Farms 豌豆(Woolworths旗下)

  • Four Farms 蔬菜(Coles旗下)

  • Community Co(IGA母公司Metcash推出)

  • Daley St咖啡、Smitten宠物食品、Shine饮料、Thomas Dux等


它们名字听起来像农场、工坊或者手工品牌,包装设计专业高级,常常隐藏在大品牌之间,看起来毫无违和感。


但真相是:它们统统都是超市“假扮”的自有品牌,也就是“幽灵品牌”(phantom brands)。


“消费者以为自己在做独立选择,但其实只是在超市不同的 ‘马甲品牌’之间做选择。”


——塔斯马尼亚大学营销学者 Louise Grimmer


换句话说:


你以为你在“选择品牌”,其实你只是掉进了超市们精心布置的品牌迷宫。


过去在超市货架前,我们很容易分辨出哪些商品是超市自有品牌(home brand),哪些是由外部厂商提供的品牌商品。


3

幽灵品牌背后的算盘:

超市得利,谁在付出代价?


为什么超市要大力发展“幽灵品牌”?


原因很简单:利润 + 控制力 + 品牌忠诚度。


  • 没有中间商,毛利更高

  • 自产自销,掌握定价权和货架资源

  • 看似提供多样选择,实则增强垄断控制


以Coles为例,其自有品牌数量已超过6000种,占比逐年提高。


Woolworths同样在大力投资自有品牌,Macro健康食品、Voeu护肤品都是销售明星。


而且,不再只是“白菜价”标签,现在还打造了“高端系列”:


  • Coles Finest:定位精品食品

  • Woolworths Gold:走高质路线

  • Aldi的Just Organic、Di-San:主打绿色健康、专业功效


他们早已抛弃了过去“低价+廉价”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包装精致、故事感强、目标清晰的“分层产品矩阵”。



许多看似“独立”的品牌,其实都是超市的“隐形自有品牌”。


比如Coles的KOi护肤品、Zena洗发水,Woolworths的Balnea洗浴系列,这些包装时尚、看不到超市Logo的产品,都是自有品牌伪装而来;


Thomas Dux和Hillview奶酪、Community Co燕麦等高端或健康食品,也多是Woolworths、IGA背后的产品;


婴儿用品中的CUB、宠物食品中的Woofin Good和Smitten、清洁用品中的Shine洗洁精……


这些“幽灵品牌”隐藏在货架上,以独立品牌形象吸引你下单,但背后其实都是大型超市在操盘。



谁在失去市场?


背后的牺牲者,是本地农民、中小供应商、独立品牌。


例如:


2024年,Coles突然终止了与塔斯马尼亚农企Simplot长达8年的豌豆供应合同,转向进口来自美国、比利时、新西兰的便宜冷冻豌豆。

Simplot不得不将农户的合约缩减三分之一,从26000吨减至17000吨。塔州的农民顿时陷入困境。

而这些进口豌豆,最后却以Four Farms、Bell Farms等“看似独立”的品牌继续出现在货架上,标价更低、更吸引眼球,却再无“澳洲本地”的真实意义。


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道路上,超市控制了品牌、渠道与价格,但牺牲了本地产业的可持续性。


4

消费者的双重困境:到底该不该买?


在现实压力下,我们很难拒绝更便宜、看起来不差的home brand产品。


尤其是在CHOICE等机构测评后,很多超市自有品牌的表现不输甚至优于传统大牌:


以下是CHOICE推荐的“超值好物”:


01、食品类(Pantry and Freezer)


最好喝又最便宜的茶包:Aldi Just Organic Black Tea



Aldi的Just Organic Black Tea以81%高分遥遥领先,第二名仅为73%。


每袋仅6澳分,远低于Lipton、Twinings、Tetley,甚至T2 English Breakfast(52澳分/袋)。


最值得买的速溶咖啡:Coles Classic Granulated Coffee Smooth & Bold



有6款速溶咖啡口感和意式浓缩机泡制的相差无几。最便宜的一款居然就是得分第三的Coles Smooth & Bold,仅需**$3.70一瓶**,却与价格是它3倍的咖啡一样好喝,得分高达80%。


最实惠又最好吃的香草冰淇淋:Coles Irresistible Vanilla Bean Ice Cream



这款Coles自有品牌冰淇淋击败了Gelato Messina、Haagen-Dazs、Connoisseur、Maggie Beer等知名品牌,成为盲测冠军。


价格仅为**$0.65/100mL**,而其他高端品牌则高达**$2.95/100mL**。


换句话说,便宜了4.5倍,品质却更好!


02、清洁用品(Cleaning)


最划算的洗碗机清洁块:Aldi Logix Platinum Dishwasher Capsules



洗碗块评测中,有三款产品并列第一,得分76%,其中就包括这款Aldi的Logix Platinum。每片仅需**$0.26**,而另一款同分的大牌产品Finish Powerball Ultimate售价却是它的5倍。


最值的去渍喷雾:Aldi Di-San Pro Ultra Degreaser with Enzymes



这款Aldi喷雾得分75%,仅比第一名Sard Toughest Stains(76%)少1分,但价格便宜了六倍:Sard为**$1.90/100mL**,Aldi仅为**$0.30/100mL**。


此外,其Aldi Di-San Oxy洗衣增效剂虽然未登上榜首,但表现稳定,仅**$0.37/100g**,比部分大牌去渍粉便宜4倍。


03、家居用品(Household)


性价比最高的新生儿尿布:Coles CUB Newborn Size 1



Coles自有品牌尿布在测试中得分89%,超过Huggies新生儿1号(88%)。但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一半,Coles为**$0.18/片**,Huggies为**$0.36/片**。


最好用的便宜厕纸:Aldi Confidence Hypoallergenic Quilted Softness 4层卫生纸



便宜的厕纸可能是“伪节省”:用量大、粗糙,甚至可能出现“手指穿透”的尴尬。CHOICE今年测试了43款卫生纸,这款Aldi的产品以每100张$0.45的价格,击败所有高端品牌,登上榜首。


这说明:价格低 ≠ 质量差。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


  • 你购买的“Bell Farms”豌豆,可能并不“Farm”也不“Bell”

  • 你以为自己支持了一个新品牌,其实只是换了个Logo的Coles产品

  • 如果所有人都只买超市自有品牌,最终市场上将不再有真正独立品牌


当超市垄断了整个供应链、品牌和销售渠道,消费者将不再拥有真正的选择权。


5

写在最后:你会买“幽灵品牌”吗?


在生活成本危机面前,我们可以理解选择home-brand的实用考量。


但在追求便宜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问一句:


“我购买的这件商品,究竟来自谁?”


“我是否在支持本地产业,还是助长了品牌垄断?”


“我真的是在做选择,还是在被选择?”


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你买过的最划算、最“惊艳”或最“踩雷”的home brand是什么?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