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澳洲科学家震撼揭秘!灭绝百年的神兽袋狼幼崽“复活”!专家用CT扫描发现惊人真相!

收藏

澳洲科学家震撼揭秘!灭绝百年的神兽袋狼幼崽“复活”!专家用CT扫描发现惊人真相!

悉尼星尚 悉尼星尚 07-12 14:06

它消失了,却从未真正离开人类的想象。


袋狼(Thylacine),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一种拥有美丽条纹的神秘有袋动物。

原本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新几内亚,后来因为人类捕猎、疾病及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数量锐减。

虽然在1936年霍巴特动物园的最后一只个体去世后被公认灭绝,但它的故事并没有停止。

想象一下,一只距今百年、尚未长出斑纹的小袋狼幼崽,静静地浸泡在酒精中,等待着人类重新揭开它的秘密。

经过漫长协商,澳大利亚各大博物馆与布拉格查理大学终于同意,让这些珍贵的袋狼幼崽标本走出博物馆,由墨尔本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展开深入研究。


这不仅是科学的突破,更是跨越时空的美丽对话。

CT扫描:不破坏的“解剖”,让每一块骨骼都说话


研究团队巧妙采用了医学界的明星技术——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与传统需要切开标本的方式不同,这种技术不仅保护了完整的袋狼宝宝,还让我们看到了皮肤之下的心脏、肺、气管乃至微小的支气管网络。

科研人员阿克塞尔·牛顿(Axel Newton)运用分段技术,成功重建了袋狼宝宝发育过程的数字模型。

从外形到骨骼,再到器官的细节,每一个微小结构都清晰可见。

跨越学科的惊喜:微观扫描里的无限可能


微米级CT(micro-CT)扫描的威力早已不局限于袋狼。


科学家杰伊·布莱克(Jay Black)作为微米CT领域的专家,参与了超过30个科研方向!

包括研究微小陨石内部的古老矿物、分析蜘蛛大脑对城市灯光的适应,甚至帮助判断神秘石罐的年代与来源。


这种精度让研究者们在1微米(0.001毫米)的尺度下探索自然奥秘,极大拓展了科学的边界。

数字化:让世界触摸绝迹物种的生命之美


标本不再只留在博物馆深处,而是通过高分辨率3D模型走向世界。


研究团队成员克里斯蒂·希普斯利(Christy Hipsley)提出,将CT数据构建成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库,就像全球的基因数据平台 GenBank。

现在,美国多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已合作完成1.3万件脊椎动物标本的数字化,包括鲸鱼、变色龙、蜥蜴、乌龟和灵长类等!

Prof Andrew Pask holding a dunnart

让全球科研人员、学生、艺术家都能随时在线欣赏与研究。

科学家眼中的灵感:从袋狼到未来


墨尔本大学的表观遗传学家安德鲁·帕斯克(Andrew Pask)不仅沉迷于袋狼的研究,他甚至拿起CT扫描分析老鼠胚胎,用于探索塑料微粒对男性生育的影响。

更令人期待的是,帕斯克正运用CT扫描提取牙齿中的微量DNA,努力让袋狼从灭绝中“复活”。


“拥有一整套精准的3D数据就像是留住了生命的足迹。”帕斯克微笑着展示他桌上用3D打印的袋狼模型,“这不仅是科研,也是人与自然的连接。”

微小头骨背后的大发现:保护濒危物种


2019年,分类学家简·梅尔维尔(Jane Melville)通过微米CT扫描研究澳大利亚濒危草原无耳龙的头骨。

肉眼看似无异的小差别,经扫描后配合基因分析,揭示了4个全新的独立物种。这一发现直接推动了更精准的保护计划。


更惊喜的是,在2023年,人们在维多利亚州重见失踪半个世纪的维多利亚草原无耳龙(grass-dwelling lizard cartoon),再次证明科技的力量正守护着脆弱生命的延续。

让科学成为流动的故事


如今,科学家们希望借助机器学习来分析大量微小化石,研究环境变化如何影响物种分布。


正如梅尔维尔所说:“环境保护不能只是静态地画个圈,而是要动态地适应未来的气候变化。”

ABC audience responds to survey on whether extinct thylacine should be  brought back to life - ABC News

科技与人文的交响


微米CT让科学变得立体,让珍稀生命的故事被更多人触摸。


无论是曾消失在地球上的袋狼宝宝,还是脚下草原上的小蜥蜴,都通过数字化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

Ben Lamm with canister of liquid Nitrogen

当我们翻开这些沉睡百年的标本,真正看到的,是一段关于探索、保护与希望的故事。


如果你也想“触摸”这段奇迹,可以在 Morphosource 和 OpenVertebrate Collective 在线欣赏到全球超过十万件3D扫描标本,走近大自然曾留下的美丽印记。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