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年轻人患癌率飙升266%,已成为全球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

澳大利亚年轻群体中,癌症发病率正呈惊人增长态势。
30至40岁人群中,前列腺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发病率暴涨,其中肠癌尤为突出——澳大利亚已成为全球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年轻患者数量激增,打破了“肠癌是老年病”的固有认知。

01
年轻人肠癌确诊率飙升
在澳大利亚,肠癌正悄然撕掉“老年病”的标签。

自2000年以来,40岁以下肠癌患者数量翻倍,15至24岁群体的发病率更是在30年间飙升266%,成为25至44岁人群中最致命的癌症类型。
值得一提的是,与50岁以下人群肠癌发病率全球第一相比,澳洲50岁以上人群的肠癌发病率却在下降。
目前,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癌症,其致死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二。
年仅21岁的TikTok抗癌博主Dominique McShain的离世,更让这一趋势蒙上沉重阴影。
2024年4月,她被确诊结直肠癌肝转移,医生判定为“不可治愈”,仅剩1-5年生命;
而确诊前,她早已出现便秘、便血和长期疲劳等症状。
这类癌症的残酷之处在于,往往发现时已是晚期,这一悲痛消息也加剧了人们对早发性结直肠癌激增的担忧。
结直肠外科医生De Lacavalerie博士在临床中发现,这些年轻患者大多没有家族病史,这意味着环境与生活习惯可能是更关键的诱因。
澳大利亚肠癌协会首席执行官Julien Wiggins指出,饮食因素被多位专家列为“头号嫌疑人”。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全球肉类消费最高的国家,而这两个国家恰好也是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肉类(尤其是红肉和加工肉类)在高温烹饪时产生的有害物质,长期过量摄入会显著增加肠道负担。
此外,低纤维饮食被肿瘤学家Tobias Arkenau视为“推波助澜”的关键。

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毒素,而澳大利亚年轻人普遍存在的“纤维摄入不足”问题,会导致肠道代谢废物滞留时间延长,引发慢性炎症。
澳大利亚饮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30克纤维(约相当于3份绿叶蔬菜+2份全谷物+1份豆类),但实际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未能达标。
02
藏在饮食里的“隐形危险”
除了饮食习惯,微塑料污染正成为另一个无法忽视的健康隐患。
世界自然基金会委托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显示,普通人每周可能摄入5克微塑料(约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这些塑料颗粒通过瓶装水、外卖包装、海鲜等渠道进入人体,在肠道内长期累积。
虽然微塑料与癌症的直接关联尚未有确凿证据,但实验表明,微塑料可能破坏肠道屏障功能,引发慢性炎症,甚至携带环境激素干扰内分泌系统。
澳大利亚年轻人热衷的瓶装饮料、即食食品和快餐文化,恰好让他们成为微塑料暴露的高危群体。

03
预防大于治疗
面对癌症年轻化的警报,专家们一致强调“早发现、早干预”的重要性。
虽然结直肠癌早期的治疗非常简单,但在癌细胞扩散前,这类癌症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
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700名澳人被确诊早期肠癌,这种疾病的症状包括:便血、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腹痛以及不明原因的贫血等。

出现这些信号时需及时就医。
同时,主动筛查(如粪便潜血试验、肠镜检查)能大幅提高早期诊断率,而早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在生活方式调整上,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入(如燕麦、糙米、西兰花、菠菜、牛油果等)、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消费、多喝水并保持适量运动,都能有效降低肠道负担。

此外,减少塑料餐具使用、优先食用新鲜食材而非加工食品,也能降低微塑料暴露风险。
从澳大利亚的案例中不难发现,癌症发病率的年轻化,本质上是现代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反噬”。
这也提醒我们:预防胜于治疗,从现在开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肠癌威胁。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