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凶手接连害了5个娃,监控拍下细节,真相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总是会难受一阵。
然而,每年暑假,每个小孩,都有可能遭遇这么一道魔障。
01
重庆,丰都县。
8岁的萌萌回外婆家过暑假,那天下午,她在楼下和邻居范某的孩子一起玩耍。
傍晚5点多,范某带他的两个孩子到不远的长江游泳,顺道也带着萌萌一起。
萌萌的妈妈说,家里人和范某并不相熟,他带萌萌去游泳,没有征得家里任何大人的同意。
而且萌萌根本不会游泳,范某只给了她一只游泳圈,一只跟屁虫,就让萌萌一起跟着去了。
多段监控视频显示,一个大人,三个小孩在长江边下水后,范某主要是在照顾他自己的两个孩子,而萌萌离三人有一段距离。
6点13分,萌萌被卷入了一个漩涡。
当时,范某发现后,往萌萌的方向游了一段。
可仅仅过了一分多钟,不知是江水汹涌,还是体力耗尽,他独自爬上附近一艘趸船。
接着有市民报警,警方和救援人员前来搜救。
可惜没有奇迹,萌萌没有生还。
当晚,萌萌的遗体被打捞上岸。
她的两只手向上,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鼻子也被磕出血。
无法想象,8岁的她被卷进漩涡,滔滔江水一次次淹没她的挣扎和呼救,她有多么的无助和痛苦。
更无法想象,萌萌的亲人要如何承受这生死离别的灾难。
萌萌的妈妈哭着说:“我女儿聪明又乖巧,会唱歌会跳舞,学习成绩也经常是第一名。她的老师们听说这事,都哭了。”
萌萌的事情已经有警方介入,范某到底该负多少责任,等待官方定论。
只是一起悲剧发生时,已经有很多同样的事故再而三地敲响警钟:
“家长们,别再忽视这三个真相!”
02
“头号杀手”
就在萌萌溺水前几日,浙江湖州一对兄妹,哥哥3岁,妹妹2岁,在家门口的小河边玩水。
然而两个孩子不慎失足,双双坠入河里。
发现孩子溺水后,家人第一时间送去医院抢救。
但病情太过危重,经过多日抢救,兄妹俩依然深陷昏迷,毫无自主呼吸迹象。
缺氧导致的严重脑损伤,脑水肿和多器官衰竭,最终让兄妹俩的生命,定格在了最天真烂漫的年纪。
时间轴再往前拉。
6月15日,河南许昌3名小学生结伴到某广场游玩。
在广场西侧浅水区捞鱼时,其中两个小孩手持木棍,试探着往深水区域走去。
另外一个女孩子,扒着岸边观望。
突然,穿浅色衣服的孩子脚下一滑,被水淹没头顶,旁边穿黑衣服的孩子立刻伸手抱住同伴的头。
岸边女孩见状,第一反应赶紧下水,往深处走。
可只几步,水便没了腰。
她害怕地转身想往岸边走去找人,可小伙伴们的一声声呼救让她立在原地,没法动弹。
犹豫几秒后,女孩伸出手臂一步步挪到水中央,试图去拉溺水的同伴。
然而,脚下不稳,三个人一个拖着一个在水中挣扎。
就七八秒的时间,只剩黑衣孩子扑腾着脚挨到了水里的石头,艰难地爬回岸边。
另外两个沉入水下,没了踪影。
悲剧再一次发生,水里的两个孩子无一生还。
时间越往前推,这类惨案越多。
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
溺水已经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不要等到悲剧降临,才痛哭“一切已晚”,就趁现在,教会孩子“6不准”原则。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盲目下水施救。
尤其是暑假期间,双职工父母没办法时刻看护孩子,一定要严厉叮嘱孩子:
远离水源,看到有人落水,绝不要自己下水施救,而是要赶紧找大人求救。
这不是自私,不是不善良,而是先保护好自己,才有能力保护好别人。
03
不要指望别人比你更爱你的孩子
无数人痛惜萌萌的离去,也对范某的行为感到愤怒。
可这恰恰也说明了第二个真相,除你之外,没人会在乎你的孩子。
尤其是当ta自己或自家小孩面临同样危险的时候。
大人都知道水深危险,范某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下到江水里,心思自然会放在自家孩子身上。
再加上,他可能觉得萌萌就算不会水,有游泳圈和跟屁虫双重保护,溺水的概率很小。
于是,便顾着自己孩子的安全,而忽略了萌萌。
可他没料到水里会起漩涡。
萌萌出事,他想去救,自己却也害怕被卷进漩涡,出于本能不敢再上前。
骂他自私,没错。
因为不在乎萌萌的安危,所以才不打一声招呼直接带走孩子,所以才在孩子下水后没时刻保护她,所以才在她溺水后没全力施救。
他可能没有害人之心,只是危险面前,人永远是先护住自己,先护住自己的孩子,才会考虑别人。
所以家长们,不要对人性抱有过高的期望。
舍己为人不可求,先己后人才是本能。
这一点,同样能运用到熟人身上。
《危险的熟人》中有这么一组数据:女性被熟人强奸的风险是被陌生人强奸风险的四倍。
当然,我们不聊这个话题。
写这个只是为了再次强调,大多数父母都会对熟人放松警惕,安心地把孩子交到他们手上。
可能是几十分钟暂时的照看,可能是在亲戚家过个几天假期,可能是跟着朋友家小孩一起游学旅行。
因为大家彼此有交往,有正常的社交关系,有基础的信任,觉得孩子跟着ta没问题。
但不要指望别人能像你一样全方位无死角地保护孩子。
身边有无数这样的事。
把孩子托付给同事照应,同事只是低头看了会手机,孩子就打翻烧水壶被烫伤。
让同一栋楼的邻居顺道接孩子放学,结果孩子路上被电动车擦碰,手脚摔破了皮。对方及时拉开自己的孩子,躲过这场小灾。
饭局中临时要接电话,把孩子托付给同桌的人,转个身的功夫,孩子就在起哄中被喂了白酒。
小事都不在意,真遇到危险,会把你的孩子放在第一位吗?
所以,非必要别把孩子托付给熟人。
一定得是家里人,如果是长期看护小孩的长辈,更要向他们反复灌输安全第一的理念。
意外不长眼,但你要有心。
04
行走人间,每个人都有可能左右别人的生死
萌萌这起案件中,范某无疑是最该谴责的人。
如果他没有主动带着萌萌一起下水,如果他能多留意水流的变化,如果萌萌一直在他的保护范围内。
那么,这场悲剧,就能避免。
悲剧没有如果,却再而三地用“如果”提醒我们:
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习惯,都会成为别人的因果。
别人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举动,也会成为左右我们命运的无形之手。
所以,生而为人,事事务必三思而后行,时时秉持谨慎和善良。
别把他人牵扯进你没有把握的事情里,别让他人成为你漠视规则,漠视生命的代价。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哪个疏忽会酿成大祸,也不知道自己的哪个大意会给别人带去不幸。
每次写关于孩子的惨案,心里都堵得慌。
当爹妈的人,估计更是不敢细看。
因为怕,总是忍不住幻想同样的悲剧,降落到自己孩子身上。
但当爹妈的人,又忍不住去关注这样的新闻。
因为爱,多看多学一点,多教给孩子一些,能给他们最好的保护。
这是我们陪伴孩子行走人生的最后一道防线。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