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餐馆新规来了

7月1日起,澳洲全国范围内的餐厅、酒吧、外卖店等须在菜单中标注海鲜食材的来源,是“澳洲产”(A, Australia)、“进口”(I,imported),还是“混合来源”(M, Mix),或者直接声明"只使用澳洲海鲜"。
餐厅须在点餐牌,纸质或电子菜单,墙上招牌等明显位置进行标注。
今年下半年是过度期,留时间给商家更新菜单,2026年起会强制执行。
学校、医院和监狱等机构的餐厅暂不适用。
此外,未来菜单上是否该同时标注是“野生”或“养殖”也成为政策讨论的方向。
这是“AIM标签法”首次进入餐饮领域。超市行业在2006年起就开始强制标注食品产地了。
澳洲渔业界一直游说在餐饮业推行原产地标签的规定,现在对新规表示欢迎,"这将能给予消费者更大知情权(以及有助于提高咱们的出货价)"。
Seafood Industry Australia的数据显示,
澳洲市面上其实高达约64%的海鲜是进口的,以及仅30%的服务员能准确回答相关食材的来源,消费者被误导的事情时有发生。
CEO Veronica Papacosta表示:“很多人以为自己吃的是澳洲的鱼,但其实比如巴拉曼迪鱼(Barramundi)这种名字听上去很本地,但很多其实是进口货”。
目前澳洲的海鲜市场一年价值至少37亿澳元,渔业和水产养殖行业雇佣了约1.7万人。
由于国外人工成本相对低、法规宽松,所以进口海鲜往往更便宜。
澳洲餐饮业正面临倒闭潮。由于食材、能源、工资和租金的上涨,以及消费者的谨慎消费,许多商家苦苦维持运营。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