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洲 >

澳洲这个著名特产零食, 竟是中国制造! 消费者看到一行字, 破防了...

收藏

澳洲这个著名特产零食, 竟是中国制造! 消费者看到一行字, 破防了...

澳洲微报 澳洲微报 9天前 16:12


//前言//


澳洲一名消费者,在选购了澳洲制造包装的食物后,发现上面还有一行小字,瞬间破防了…


#01:

澳洲消费者破防!

本地坚果竟是中国生产?!


“这也能算是‘澳洲制造’?”


一位网友在Reddit上的一句质疑,意外引发了一场关于食品标签的全民大讨论。


图片来源:News.au


原来,一位澳洲消费者在超市选购Woolworths蜂蜜味夏威夷果(Honey Macadamia)时,发现包装正面大大写着“Australian Made”,但仔细一看,包装底部却印着一行小字:“Product of Australia(Sorted in China)”。


图片来源:Daily Mail


也就是说,这袋坚果虽产自澳洲,但竟然被送去中国分拣后再运回来销售!


这一发现让不少人瞬间“破防”,纷纷质疑这种标注是否存在“误导”:


澳洲种出来的坚果,不在本地处理,反倒千里迢迢送到中国分拣?这听起来完全不环保也不合理。


人工成本再高,也不至于比来回运费还贵吧?


感觉被包装上的‘澳洲制造’骗了。


图片来源:News.au


一时间,“澳洲制造”的定义成为焦点。


不少网友感叹: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只是这次,是关于一袋坚果的“世界旅程”。


#02:

幕后真相曝光:

其实很常见


虽然很多人感到惊讶甚至愤怒,但也有“过来人”站出来解释——这种做法,其实在食品行业中并不罕见。


一位网友留言说:


我认识种开心果的农民,以前都会把不开口的果实送到中国剥壳再运回来,因为这么做比在澳洲本地处理还便宜。


还有人表示:


别说坚果了,很多澳洲的冷冻海鲜,比如去壳的虾仁,都是在泰国、越南处理完再运回来的。


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现实——澳洲人工成本高,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手工分拣、处理的食品,在本地完成意味着产品价格会飙升,普通消费者恐怕也不愿为一袋坚果多掏几块钱。


图片来源:Daily Mail


根据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的标准,只要“主要生产过程”发生在澳洲,产品就可以合法打上“Australian Made”的标志。


像这种“在澳洲种植,在中国分拣”的模式,只要明确标注来源地及加工地,就不违反规定。


但问题就在于:大多数消费者看到“澳洲制造”,下意识会认为产品从原料到包装都在澳洲完成,从而作出购买决定。


如今被这一“细节”打脸,自然感到不满。


最后


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一袋坚果虽然是本土制造,但从“出生”到上市的旅程,可能比你想象地要远…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