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惊!英国水煮遗体排入下水道或将合法化?!据说闻着像蛤蜊汤...

你有没有想过——人死之后还能怎么处理遗体?
土葬?火葬?撒骨灰入海?还是把你做成树的一部分?
这些都不新鲜了。
最近,英国准备引进一种被称为“水葬”的新型殡葬方式——将遗体放进一个大钢罐中“煮化”掉,液体排入下水道,骨头磨成粉交给家属。
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英国法律委员会正在认真推动的新提案。
据多家媒体报道,英国法律委员会正考虑将这种名为"碱性水解"(alkaline hydrolysis)的处理方式,纳入合法殡葬选项——最快2025年年底前就可能合法化。
虽然这项技术本身早在100多年前就已出现,但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是因为它所代表的,不只是死亡的新选择,更是人类情感、环保伦理和文化观念的大碰撞。
1
什么是“水葬”?
所谓“水葬”,专业术语叫碱性水解,又称液化火葬(water cremation)或生物火化(biocremation)。虽然听起来新奇甚至有些震惊,但其实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且高度自动化。
逝者的遗体会被安放进一个大型密闭的不锈钢容器,尺寸大约相当于一个银行金库。这个容器中会注入95%的水和5%的氢氧化钾溶液,随后设备将液体加热至约150摄氏度,同时施加高压以防液体沸腾,并缓慢搅拌,使遗体在三到四小时内被完全分解。
整个过程中软组织会被溶解,留下无菌、茶色的液体,这些液体中含有氨基酸、盐分和糖类,最终被排入城市的污水系统。剩下的骨骼则会被取出、烘干并研磨成粉末,供家属保存或安葬。
为避免异味及保持环境卫生,相关设施通常配备密闭排风和空气净化系统,确保处理过程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也减轻公众的心理不适。
据记者描述,液体看起来就像“褐色蛤蜊汤”,闻起来也像“蒸蛤蜊”。不少参观者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在殡葬,这是在做菜吧?!”
许多关注者都会问:水葬这么“高科技”,价格是否也贵得离谱?其实并不然。
根据美国和加拿大的水葬公司报价,水葬的价格通常与火葬接近,大约在1500到4000英镑之间(约合1.5万到3.8万元人民币),具体根据地区和服务项目不同而变化。相较之下,英国传统土葬的平均费用在6000英镑以上(不含墓地地价),而火葬价格也在3000英镑左右。
由于水葬设备投入成本高,前期推广阶段价格可能稍贵,但从长远看,水葬将是一种经济上更可持续的选择:不需购买土地、不需棺木、 无需墓碑维护、 无烟囱、无污染。
尽管“水葬”过程令人反感,但它的出现,背后其实是环保理念的强势崛起。
据报道,传统火葬一次大约排放535磅二氧化碳,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600英里。土葬则占地资源巨大,还可能导致重金属污染。
相比之下,水葬具备以下优势:碳排放几乎为零,不使用燃料,不燃烧任何物质,比火葬节能75%,不占用土地,无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不产生烟尘或重金属残留此外,水葬设备可重复使用,运行所需的能耗也远低于火葬场的高温焚烧炉。
目前,美国已有30个州允许水葬合法运行, 加拿大、南非亦已开放;爱尔兰2023年设立了欧洲首个水葬中心;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在2021年选择了水葬。
而英国,仅允许火葬与土葬,但如果法律委员会的咨询推进顺利,英国很快将成为欧洲下一个合法化国家。
2
大众反应热烈
对待这项“死亡革新”,媒体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
《Sky News》的报道以政策导向为主,引用法律委员会意见称:“公众应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尤其是可持续、环保的方式。”
报道同时提及另一种新兴殡葬方式——人体堆肥(Human Composting),并指出水葬和堆肥均有利于减少碳足迹。
相比之下,《The Standard》选择了极具视觉和情绪冲击的语言:"Boil in a bag" funerals – 遗体如同真空包装袋食物般被煮熟。
他们详细描述了整个过程的视觉感受:遗体放入钢箱,注水加碱,加热搅拌,出锅“汤色棕黄”,骨骼捞出磨成粉。并指出最大障碍是公众心理与文化抗拒。
新闻一出,评论区秒变“火葬场”!
“Soylent Green将大大减少这种蛋白质浪费,Co-Op可以用它来制作薄荷,或者饼干、威化饼等”
“把你爱的人和剩下的污水一起冲进下水道是很不体面的,而且让它再循环到我们的饮用水中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呢?”
“这一切都取决于相对于没有大惊小怪的火葬的价格,但我绝对会选择它。”
“也许是新的袋装煮食?”
“换句话说,水公司排放到我们的河流中。”
“然后我们喝它,因为它经过水循环,可爱。”
“英国的废水处理将多余的废水排入河流和大海,这里是公众洗澡的地方。所以奶奶的茶一样的遗骸可能会在你身边游泳!”
“这是多么可怕的处理尸体的方式,无法想象它会对水系统造成什么影响,充满化学物质和煮沸的尸体,这应该被禁止。”
“这些水被用来酿造一种淡色啤酒,卖给伦敦东部的潮人,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我看来,你最后掉进了排水沟里,可能掉进了河里,或者掉进了别人的杯子里,这似乎很不道德。似乎不对。”
3
伦理、宗教、文化的多重阻力
技术上,英国污水处理系统完全可以承受这种液体。但真正的问题并不在技术,而是在人心。
宗教上,许多信仰强调身体完整、死者尊严,水葬对某些社群而言就是“渎神”;
文化上,人类几千年来建立的葬礼仪式,是哀悼与告别的重要过程;
心理上,将亲人“煮成汤”,排入下水道,被“冲走”,这种无形化、消失式的告别方式,很多人难以接受。
那水葬是否真的“不尊重死者”?我们或许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
火葬,是不是本质上也在“烧尸体”?土葬,是不是也是在“埋进腐烂泥土”?海葬,是不是也看不到具体的“归宿”?人类对“死亡尊严”的理解,其实是一种文化投射。水葬的可怕,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对“告别”的惯性。
如果水葬意味着更少碳排放、更低资源浪费、更清洁的生态未来,那是否也值得我们用新的眼光看待这种“无痕消失”?这项被调侃为“把人煮成汤”的技术,其实站在科技、人文与地球未来的三岔口。它不是亵渎,而是挑战;不是冷血,而是更新。
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定义“死亡的尊严”?我们能否面对“无形的死亡”?欢迎你在留言区说出自己的看法。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