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骗子冒充“中国公安”,澳华人护士被骗光了15年积蓄,还背上25万房贷!“我以为是银行”

“我被骗得太彻底了,因为我真的以为他们是警察。”--受害人Aemelia
在澳洲生活多年、努力工作存下32万澳元的华人护士Amelia(化名),只因为一个看似正常的“银行来电”,掉进了一个长达两个月的骗局。
她不仅被骗光全部积蓄,还为了筹钱向银行再贷6万,最终背上25万债务。
她一直没敢告诉家人,独自与崩溃和抑郁抗争。
这个真实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人看看:
01.
一通“银行电话”,是噩梦的开始
2023年6月,悉尼30岁的护士Amelia(化名)接到了一个“信用卡公司”的电话,对方称她的卡被人用来购买毒品,接下来会转接“警方处理”。
她完全没意识到——电话其实是骗子打的。对方伪造了银行的号码,用的是“号码伪装”技术。
“从那一刻开始,事情就变得越来越荒唐、越来越可怕。”她对媒体回忆道,这场骗局最终让她损失了超过32万澳元的毕生积蓄。
电话中的“警察”,很快变成了自称“来自中国公安”的人。他们声称Amelia卷入了一个跨国洗钱团伙,面临被逮捕、遣返、甚至坐牢。
“他们说,有个罪犯指认我曾把个人信息卖给人,用于洗钱开户。所以他们要‘调查’我。”
(骗子发给Amelia的图片,说自己是公安警察)
接下来,这些冒充“警察”的骗子对她展开连番恐吓:
指控她涉嫌跨国洗钱;
威胁她会被抓、被遣返、坐牢;
要求她全程开着语音和视频,接受“24小时监控”;
不准告诉任何人,连家人都不能说。
“我整整两个月被监视着,根本没办法理性思考。”
她不仅被逼签“认罪书”,还被骗子一步步“培训”,学会如何回答银行的问题、如何成功转账不被怀疑。
02.
三笔转账,共计32万
在这种高度恐惧下,她一步步按照骗子的指示操作:
从联邦银行(CBA)转13.4万澳元至自己ANZ账户;
再从ANZ转20万给骗子,说是“中国政府保释金”;
甚至又贷款6万,说是“装修用”。
“我整个状态就像进入了‘逃命模式’,神经紧绷到极限。”
骗子甚至伪造了八份“官方文件”,其中一份还假冒了外交部长黄英贤(Penny Wong)的签名,说她签署了中澳“打击跨国犯罪司法合作条约”。
这些文件称Amelia是“网络传销诈骗主犯”,非法资金通过新加坡流入澳洲和英国,属于“重大金融犯罪”。
外交部长办公室得知此事后表示震惊,严厉谴责骗子滥用她的名字,并呼吁华人社群提高警惕,切勿轻信电话指令、泄露账户信息或随便转账。
(发送给Amelia的伪造文件)
她甚至被要求伪造“表哥创业”的故事,用以向银行解释巨额转账。
银行有询问过她是否确定,她也照剧本答得滴水不漏。
“骗子教我怎么答,连我都信了自己在说的那套说法。”
银行冻结账户时,一切已太晚
直到她转完12万澳元的七天后,CBA才冻结她账户,并要求提供聊天记录、证件、项目资料。
这时,她才终于告诉银行:“我被骗了。”
但银行回复她:
她是“主动授权转账”,银行不负责;
没发现可疑红旗,已尽责;
钱已经追不回来了。
CBA提出赔偿2000澳元后涨到4158澳元,她拒绝了。
她也向澳洲金融投诉局(AFCA)申诉,但败诉。
(CBA 对Amelia投诉的回应)
03.
她崩溃了,却还在假装“我没事”
“我被骗光15年积蓄,还背上25万债务。现在每月要还1000澳元贷款,我真的连活下去的动力都快没了。”
“我还得撑着上班,做一份身体和心理都很消耗的工作。”
“我把账户里只剩140澳元的记录发给银行,他们还怀疑我是不是藏了钱。”
(ANZ发来的一封有关 Amelia 投诉的截屏)
她还报警了,NSW警方表示:由于资金已被转往海外,他们无能为力。
她也向香港警方报了案。据了解,此案目前已被通报给澳洲联邦警察(AFP)。
但她说,诈骗对她造成的伤害还在持续,她正在与抑郁抗争,却还要在别人面前假装“我很好”。目前只有采访过她的澳媒等极少数人知道她的真实经历。
“我家人到现在还不知道。”她说,“我真的无法想象,竟然有人能这么恶毒,对陌生人做出这样的事情。这不仅是经济损失,更是深层次的心理创伤。”
“骗子太恶毒了,而银行太冷漠了。”
(新州警方对此事的回应)
她的控诉,也是很多受害者的心声
Amelia批评澳洲银行系统:
“明知道很多骗子的套路,却不作为。客户的钱在他们眼皮底下被骗走了,他们却说:‘不关我事’。”
消费者法律中心也指出,这类复杂骗局越来越多,骗子越来越懂如何“培养”受害者。
“很多人被骗后,羞于启齿,陷入长期心理创伤、经济崩溃、甚至患上创伤后压力症(PTSD)。”
04.
防骗提醒:你的冷静,可能救你一生
接到“银行”或“警察”来电,不要慌张,挂掉后主动回拨确认;
不要泄露银行信息或签陌生文件;
有人说“不能告诉别人”——99%是骗局;
转账前请一定和亲友沟通,不要一个人硬扛;
怀疑被骗?立即报警,联系银行,寻求社区法律援助。
希望Amelia的故事能成为警钟。
在骗子越来越高明的今天,我们更要懂得:冷静、核实、求助,是守住钱包的第一道防线!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