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美女一顿炫20碗面,体重却常年不过百?!粉丝疑她假吃,体检结果太惊人…

收藏

美女一顿炫20碗面,体重却常年不过百?!粉丝疑她假吃,体检结果太惊人…

英国大家谈 英国大家谈 15天前 09:59

俗话说“能吃是福”,而那种大口吃肉、酣畅淋漓的食欲冲击感,也让不少网友看得上头,纷纷上网围观,“吃播”这一现象也就应运而生,迅速走红。


说到吃播,不得不提它的“发源地”——日韩。亚洲大胃王的标签,似乎也就从那里贴了上来。问题来了:这些看似“胃如无底洞”的选手,真的就这么能吃吗?还是说,背后其实另有隐情?


1

一战封神,越吃越多


2019年,韩国吃播顶流Tzuyang(子阳)在美国纽约的一家牛排店上演了“半小时吞下四份大牛排”的惊人操作,从此被无数网友记住。这段视频成为她吃播生涯播放量最高的一次,也让她正式踏上了职业吃播的新高峰。



其实早在2018年,Tzuyang就开始活跃在YouTube,以“大胃王少女”的身份出道。她的视频内容以韩式料理、街头小吃为主,凭借惊人的食量和甜美形象迅速圈粉无数。


到了2019年,她陆续挑战了“吃100份寿司”和“街头美食连吃”等项目,刷新记录的同时,也稳固了她在吃播圈的地位。在观众眼中,她简直是个“黑洞”级别的选手,最让人震惊的是——吃得多还不长胖,体重常年维持在50公斤,简直让人羡慕到质疑人生。


Tzuyang的“战神时刻”数不胜数:18分钟吃完“炸物界BOSS套餐”、17分钟扫光巨无霸炸猪排饭、单场吃掉20包拉面,甚至一次性吞下近10公斤的牛肠。


她的对手们在她面前,几乎都沦为“陪跑”。比如那次和另一位网络主播Namsoon比拼火鸡面,她6分52秒就干掉10杯,转头一看对手,已经辣到翻白眼,才吃到第5杯,场面令人哭笑不得。



而在镜头外的日常生活中,Tzuyang同样是个“嘴巴闲不住”的真·吃货。她曾分享过自己的一天饮食:早上10点起床就开始点外卖,菜单包括芝士虾、烤肉寿司、长虾、汉堡、旗鱼等一大桌。


等餐途中嘴也没闲着,冰箱里的炒年糕、爆米花、饮料先来垫个肚子。


下午4点开始正式吃播工作,一口气吃下六碗猪骨拉面和荞麦面。工作结束后也没有停下,晚上9点又跑去附近的牛肚店吃韩牛牛肠、甜品饮料,到了11点,走在路上顺手再来点章鱼干。


以为这就结束了?并没有——她回家继续点外卖,一路吃到凌晨4点。



在这样令人咂舌的高强度进食下,Tzuyang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任何明显问题,唯一不同于常人的,似乎就是——上厕所次数稍微多一点。


但这么不可思议的体质自然也引来了质疑,不少网友开始“逐帧打假”,怀疑她是否像部分吃播一样有催吐或假吃行为。


不过,至今没人能在她的视频中抓到实锤,打假反倒成了流量助推器。


2

异于常人的生理结构


当网友们的质疑越来越离谱、从“假吃”到“催吐”层出不穷时,Tzuyang选择了最硬核的回应方式——去医院做了一次胃镜+结肠镜检查,而且全程直播、报告公开,简直是吃播界的“公开验货”。



结果出来,连最毒舌的网友都沉默了:原来她的“大胃王体质”,真的不是演的,是天赋加成。体检报告显示,Tzuyang的BMI仅17.5,属于偏瘦体型,但她的胃容量却比大多数成年男性还大,甚至比同身高体重女性的平均值高出约40%。简而言之,她天生就是个“大胃器官”。


不仅如此,她还有另一个开挂属性:血糖控制能力惊人。一般来说,大量进食后血糖飙升是常态,但她的空腹血糖竟然稳定在5.2 mmol/L,说明她的胰腺功能强大到可以轻松应对“暴食”,胰岛素分泌及时,血糖稳得像挂了“外挂”。



更离谱的是,她的肠道也堪称“优等生”模板。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结肠干净得发光,没有任何息肉或异常堆积,这也解释了她为何“吃得快、排得快、吸收少”——进食量大但营养转化率低,自然不容易发胖,还时常感到饥饿,仿佛身体总在待机补能状态。



Tzuyang的日常饮食,早已不是“三餐制”可以概括。她几乎全天处于进食模式:不是在家吃外卖,就是在出门吃播的路上。


因为点单频率高、订单份量足,她甚至成了外卖平台的星级会员,也成了本地外卖员心中的“金主级回头客”。


3

职业吃播还有专业比赛?


和韩国的 Tzuyang 一样,中国大陆也有一位以惊人食量出圈的吃播话题人物——吴半饱。最近,她现身日本富士电视台“大胃王激战”总决赛,引发网友热议。



吴半饱在国内虽是知名大胃王,但围绕她的视频也争议不断。B站甚至有网友做了逐帧“打假”合集,指出她的视频存在明显剪辑痕迹、拍摄时间割裂等疑点。


因此,当她宣布要参加以“铁面无私+反作弊严格”闻名的日本大胃王赛事时,网友一开始多是怀疑态度:你真行?不是去翻车的吗?



但日本的比赛,确实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吃播秀场”,而是接近职业竞技水平的食量极限挑战。为了确保每一位选手的公平参赛,主办方要求赛前提交胃镜报告,现场还会有裁判用金属探测器检查口腔,严防“藏食作弊”。一旦违规,立刻取消资格,还将被禁赛三年。这规矩,堪比奥运会。


而很多日籍选手甚至在赛前三个月就开始“拉伸胃容量”,持续训练,并且要提供连续的胃部CT检查报告。在这个层级上,吃不只是吃,是技术、训练、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的全方位较量。



吴半饱在预选赛中其实发挥得不错,45分钟吃掉21碗乌冬面成功晋级。但到了2025年4月6日的总决赛,她试图挑战10公斤的大阪烧,结果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嘴”。


虽然胃容量没问题,但吃速明显跟不上,加上现场压力大、食物高油高热,她边吃边擦汗,最终只吃掉了60%的份量,也很厉害了。


4

连播28天后,吃播猝死


对于那些真正拥有“异于常人”胃容量的天选大胃王来说,吃得多、浪费少,也算是一种“特长变现”,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并非所有吃播都天赋异禀。


现实中,有不少人是硬扛着把吃播当职业,透支身体换流量,最终代价惨重。



比如潘晓婷——并非斯诺克名将,而是一位吃播界短暂走红的普通女孩。据说她原本只是想找份糊口的工作,阴差阳错成为签约吃播。起初她只是吃点家常菜,慢慢挑战大份量,再后来逐步升级到直播挑战动辄上百斤的“极限量级”,用惊人进食量吸引流量。


然而,她并非天生“大胃王”,身体无法长期承受如此负荷。在公司看她流量开始走下坡路后,甚至安排她尝试各种奇奇怪怪的食材和吃法,希望搏出新爆点。潘晓婷起初还能勉强配合,直到她的身体开始频繁报警:体重暴涨、消化不良、呕吐、疲惫、焦虑……



2024年某次直播中,她状态突然异常——刚吃没几样就脸色苍白、动作迟缓,随后直接倒在直播间。场面一度混乱。尽管工作人员迅速施救,但还是没能挽回她的生命。这一事件震惊了同行,也敲响了吃播行业的一记警钟。


后续调查显示,她长期为了维持“吃得多”的状态,不得不依赖泻药、催吐剂、胃扩张药等手段,导致食道和胃严重变形,腹部多器官衰竭。最终,生命被这场“吃出来”的职业彻底吞噬。


有人说,“为流量拼命不值”,也有人说“成年人选择自己的路”。但无论怎样,这样的代价实在令人唏嘘,也让人开始反思:吃播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才不至于走到尽头?


5

从“吞肉”引流到吃播转型


随着吃播行业的发展,一种新的流量打法逐渐浮出水面:通过猎奇食物引流成为不少主播公司惯用的操盘手法。像“整块生吞肥肉”这样的极端内容,虽谈不上美味,却极具视觉冲击力。为了增加“诱人感”,主播们还会在肥肉上反复刷酱、加调料,制造出“看起来很好吃”的假象。


但实际上,这些主播大多并不会细细品尝这些食物,而是通过快速吞咽和剪辑处理“演完这一口”,看似惊人的进食背后,是技巧与套路的堆叠。这种“越吃越怪”的背后,只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最终为带货转化埋下铺垫。



更令人担忧的是,直播平台本身也在鼓励这种模式。平台上充斥着“挑战吃播流量密码”“吃播引爆热度”等话题标签,不断制造对抗感和竞争氛围,推动吃播主播之间互相PK,引导观众进入“看谁更能吃”的流量漩涡。


在这种变现焦虑之下,一部分吃播开始放弃“大胃王”的传统标签,转而聚焦在各种猎奇、冲击视觉的食物内容上。一些经纪公司甚至专门“培养”新人主播进行这种挑战,打造一批又一批可替代的“吃货机器”。而那些无法适应这套打法的主播,则往往被快速淘汰——可能是因为身体扛不住,也可能是因为逐渐失去了热度。



但相比之下,那些“吃得久”的主播也在悄然转型。如今,初代吃播很多已不再仅仅依靠“能吃”立足,而是逐步转型为美食推荐官或创业者。


例如Tzuyang,凭借在YouTube上积累的1200万粉丝,她不仅尝试在视频中加入更多本地美食文化和城市介绍,还在线下开设了自己的美食餐厅,开启新的职业路径。毕竟,吃播不是一辈子的职业,再能吃,也总有极限。



写在最后:


吃得多不是能力,能健康消化才是本事。网红吃播看似轻松,但背后其实是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身体代价。在内容日益多元的今天,“狂吃”这一流量打法在不少国家已逐步被主流平台限制。


虽然国内部分平台也对吃播内容进行了整顿,但仍难完全抹平观众对“极限吃播”的猎奇心理。


健康的饮食观念应是“吃得有度、吃得健康”,而非无限挑战身体的极限。对吃播从业者来说,流量固然重要,但健康更是根本。毕竟,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吃得最多的”,而是“走得最远的”。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