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特朗普向全球数十个国家发出贸易“最后通牒”

收藏

特朗普向全球数十个国家发出贸易“最后通牒”

欧时大参 欧时大参 06-13 18:41


在谈判仍未取得实质进展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采取强硬姿态,宣布即将向全球数十个国家发出贸易“最后通牒”——一纸函件载明美国的条件,不容协商,只能选择接受或拒绝。这一策略被视为对白宫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的再次推进,也透露出特朗普政府对谈判节奏日益不满。


01 关税作为谈判工具:最后通牒即将发出


“我们会在大约一周半到两周内发出这些信件,告诉各国这就是协议内容:要么接受,要么拉倒。”6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出席活动期间,面对媒体再次释放出清晰的威胁信号。他所指的,是一份即将向“数十个国家”送达的函件,函中将列明贸易协议条款,不再预留谈判空间。


根据白宫此前设定的时间表,这些函件的发出时间应在7月8日的谈判截止日前完成。该截止期源于特朗普于4月9日宣布对“对等关税”谈判的90天暂停期。当时他表示希望各国能利用这段时间与美方就贸易规则达成共识。但眼看最后期限将至,真正的协议成果却寥寥无几。


尽管如此,特朗普政府并未完全关死谈判大门。总统本人及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在近日均暗示,如果情况需要,7月8日这一时间节点仍可适度延期。这种“软中带硬”的手法,既释放出谈判诚意,也加重了对谈判对手的心理压力。


02 谈判成果有限:仅与英国达成正式协议


在过去数月中,特朗普政府与多国开启或恢复了双边或多边贸易谈判,目标是以“公平互惠”为名重新制定关税规则,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特朗普多次强调,美国不再接受“不对等的待遇”,希望通过加征关税的威胁,迫使贸易伙伴作出更多让步。


然而,实际谈判成果却十分有限。目前为止,美国仅与英国签署了一项正式的贸易协议。除此之外,美国仍在与约15个国家进行磋商,其中包括韩国、日本和欧盟等主要经济体。


特朗普在最新讲话中透露,美中之间已初步敲定一项贸易框架协议:中国将向美国供应稀土材料和磁铁,而美国则继续欢迎中国学生赴美就读高校。


03 欧盟成“最难啃的骨头”:27国共识难产


与英国的协议相比,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谈判被普遍视为最复杂的议题之一。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拉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三表示,欧盟可能是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中“最后完成的一个”。他坦言,与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庞大集团进行谈判,“令人沮丧”。


欧盟方面至今未就关税问题内部达成一致。法国、德国等大国虽然与美国贸易往来密切,但对特朗普“单边主义”和“极限施压”持保留态度。在欧盟内部,各成员国对美国要求的“对等关税”是否合理存在重大分歧。


即将于6月15日召开的七国集团(G7)峰会,或许将成为美国与欧盟之间展开面对面磋商的新机会。不过,在特朗普多次表示“不惧脱欧、不怕谈崩”的情况下,欧盟显然不愿贸然妥协。


04 时间战术:特朗普的“两周魔咒”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本次宣布“函件策略”时,再次使用了“两周内”这一措辞——一个在他任期内已多次出现却频频失约的时间单位。例如,5月16日,特朗普曾称将在“两到三周内”决定是否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而4月的“关税上调”声明,在发布后不到48小时内又被冻结90天。


这种模糊时限的做法一方面展现出特朗普“不拘一格”的谈判风格,另一方面也让不少国家在观望中难以作出实际反应。特朗普本人对此表示,“如果需要,我可以延后”,但随即又补上一句:“我不认为会有这个必要。”


这种似松实紧的策略,可能正是特朗普所倚重的筹码之一——逼迫各国尽快表态,否则就要面临新一轮关税大棒的落下。


05 分析:特朗普为何此时出招?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选择在G7峰会前夕发出函件通牒,有两大战略意图:


  1. 国内政治需要:随着2026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临近,特朗普急需展现自己在经济领域的“强硬成果”,以巩固共和党选民基本盘。


  2. 塑造国际话语权:在全球贸易重塑背景下,特朗普试图以关税为杠杆,将全球贸易秩序纳入美国设定的规则体系。其核心诉求是“美国优先”,但方式依然是“以压促谈”。


不过,随着时间推进,美国贸易政策的长期效果仍不明朗。如果函件发出后各国选择拒绝,特朗普是否会真正落实加税?又是否准备好承受反制关税带来的反噬?这些问题,仍悬而未决。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0 条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