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行动证明!澳洲企业纷纷“站队”,中国仍是澳企的重要市场

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特别是美中贸易摩擦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一些澳大利亚企业不仅没有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反而更加坚定了对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投资信心。
从医疗设备制造商到葡萄酒企业,不少澳企认为中国仍具有难以替代的发展潜力。
尽管外界对于中国的监管环境有所疑虑,但来自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的院长James Laurenceson指出,在当前全球局势愈发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的表现“实属不易”。他表示,与美国当前的政策氛围相比,中国在某些方面反倒显得更有确定性。
根据澳洲商会AustCham在华发布的年度报告,在接受调查的850多家外企中,有近七成将中国列为其全球三大优先投资地区之一。不少澳大利亚公司甚至表示,中国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向值得押注。
以在澳交所上市的医疗设备公司USCOM为例,其创始人Rob Philips坦言,尽管早年因“过于看重中国市场”而遭到质疑,但现在回过头看,他更相信中国五年的发展潜力胜于美国的短期预期。
他补充道:“这里的市场巨大,但并不容易进入。各地政策不同,没有合适的本地合作方,很难做成事。”
企业们的信心并非空穴来风。在关税波动频发、全球“脱钩”论调持续升温之际,这份调研显示,过半数在华澳企计划在未来三年扩展在华业务,特别是在新能源、农食科技、教育和生物制药等关键领域,正寻找新兴城市的增长机会。
在对中澳关系波动深有体会的葡萄酒公司Treasury Wine Estates看来,即便曾因莫里森政府时代的中澳外交摩擦而受到制裁冲击,公司依然坚定维持在中国的“原产国策略”。公司高管Chen Ma表示:“我们始终在深入研究中国的市场细分和气候特征,如今反而更游刃有余。”
另一些企业则在中美贸易战中发现了新机遇。随着中国部分买家担忧美国产品未来可能面临新一轮加税,澳洲的牛肉、大麦和乳制品出口商逐渐受到青睐。中澳自贸协定也为这些出口商提供了便利——平均仅为1.1%的关税,加上中国商品进入澳洲市场的零关税政策,为双边贸易创造了空间。
然而,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并不代表风险的缺席。关键矿产和科技类投资正受到澳洲国内更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Laurenceson指出,过去几年中,几乎没有中国企业在关键资源领域的投资获批。他呼吁,政府应当在安全与发展之间寻求更具战略性的平衡点。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企业也对澳洲外国投资审查机制表示不满。《2025年在华经商报告》中提到,企业界对FIRB(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程序“过于缓慢和不透明”的不满情绪日益加重。
“把所有中国企业的关键矿产投资一律挡在门外,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其实并不真正等于国家安全得到了保护。”Laurenceson强调。
尽管中澳在地缘安全议题上分歧显著,但从实务层面看,越来越多的澳洲企业仍在持续押注中国市场。正如中澳商会CEO张天所言:“我们已经跨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而未来,还存在合作的广阔空间。”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