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40%澳洲人都有的问题!医生警告:长期这样做=慢性自杀!下一个全民健康危机!你中招了吗?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夜深人静,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醒来,脑袋昏沉、情绪低落、工作效率直线下滑?
以为只是偶尔“没休息好”?
其实,你忽略的,可能正是一场正在悄悄侵蚀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危机。
这件事,正在影响你的大脑、心脏、免疫力,甚至加速衰老——却被我们习以为常地忽视。
01 睡眠,不只是“休息一下”这么简单
在熬夜已成习惯的今天,近四成澳洲人长期睡眠不足,这一比例让健康专家忧心忡忡。
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睡眠研究院负责人丹尼·埃克特(Danny Eckert)教授指出,不良睡眠和许多严重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心脏病、糖尿病、甚至认知障碍。
“睡眠影响全身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器官,”埃克特教授表示,“如果你持续睡不好,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心脏疾病或代谢疾病的几率将显著上升。”
02 睡眠障碍,远比我们以为的普遍
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是目前最常见的两大临床睡眠障碍。
据埃克特教授估算,目前澳洲有数百万人正遭受这类问题困扰,而绝大多数人没有被诊断,也没有接受治疗。
除了临床障碍,还有一大批人因轮班工作、生活压力、通勤时间过长等问题导致睡眠时长严重不足。“
社会节奏加快、住房压力变大,都在悄然蚕食我们的睡眠时间,”他说。
03 一场始于疫情的“失眠风暴”
布里斯班的父亲哈米什·辛克莱-罗斯(Hamish Sinclair-Ross)原本是个睡眠好手,即便在昆士兰的矿区夜班工作也不成问题。
然而,在疫情高峰期,他却突然失眠,陷入了“越想睡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
“那一晚我躺在床上,睡意完全消失了,”他说。“之后每晚都开始担心自己睡不着,焦虑越来越严重。”
他的医生判断他不属于慢性失眠患者,也没有临床抑郁症,但确实受到了高度压力影响。
哈米什开始服用安眠药,但药物带来的依赖问题又成了新的烦恼。一旦尝试停药,失眠便卷土重来。
04 认知行为疗法:走出用药的“困局”
在一次偶然的搜索中,哈米什发现了一种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CBTi)的在线项目。
CBTi通过帮助用户识别和调整影响睡眠的行为与思维习惯,让他们重新掌握睡眠节奏。
哈米什改变了自己的一些习惯:减少咖啡因摄入、睡前不看屏幕、设定固定睡眠时间并限制赖床。
这一系列调整让他逐渐摆脱了安眠药的依赖,“我觉得自己重新掌控了身体,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头。”
尽管CBTi被国际公认为治疗失眠的一线方案,但在澳洲,接受这种疗法的人不到1%。
对此,亚太睡眠协会(Australasian Sleep Association)成员亚历山大·斯威特曼(Alexander Sweetman)博士呼吁政府加快推动数字疗法普及,并加强医生与心理师的专业培训。
05 社会与政策:我们准备好了吗?
早在2018年,澳大利亚国会便开展了对睡眠健康的调研,2023年联邦政府原则上支持几乎全部建议,包括:
将睡眠健康纳入国家公共健康战略;
启动全民睡眠科普宣传;
增加相关科研投入;
培训更多医生、护士、心理师处理睡眠问题。
然而,截至目前,相关举措在实际执行上尚无显著进展。
澳洲卫生部回应称,未来将更新《澳大利亚成人和老年人身体活动指南》,增加关于睡眠的重要性内容。
同时指出,2015至2024年期间,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委员会(NHMRC)已投入超过1.14亿澳元用于睡眠疾病研究,另有4100万澳元用于22个相关医疗科研项目。
06 睡眠,不该被当作“可有可无”
“现代社会仍将熬夜视为勤奋的象征,这种观念亟需改变。”
埃克特教授指出,睡眠绝非懒惰的代名词,而是维系健康的必需品。
根据德勤经济研究所(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2017年发布的数据,仅2016-2017年一年,因缺乏睡眠导致的死亡超过3000例,其中394例来自交通和工地事故!
2021年,澳洲睡眠健康基金会报告指出,2019年有近千人因睡眠障碍导致的健康并发症死亡。
在一项看似不起眼的健康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社会成本和个人代价。
不是所有的疲惫都能靠一觉解决!但解决睡眠问题,必须从重视开始。
是时候将“好好睡觉”重新写入我们的健康常识中!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澳洲印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 auyx.service@gmail.com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